它曾在一天內撞擊擊落6架B-29?並成為日軍的決戰高空截擊機
1942年11月下旬,因為南太平洋長達半年的激烈陸海空戰鬥,日本海軍筋疲力盡,不得不向主動向陸軍航空兵求援。
日本陸軍隨即派出成第6飛行師團開赴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島前線參戰。
而在當時的第6飛行師團中裝備著一種前所未見的日軍新式戰機,它的出現甚至使得習慣了零式和隼式戰機的美軍飛行員大吃一驚,立即成為P-30/40的強大對手,它便是川崎ki-61「飛燕」式戰鬥機。
它為何如此特殊?
因為其並非是傳統的日本戰鬥機,熟悉日本空軍裝備的軍迷應該清楚,日軍在二戰中的戰機無論是中島九七、一式「隼」和二式「鍾馗」還是三菱的九六和零式兩代艦戰,大多使用的是風冷活塞發動機。
而鍾情於水冷發動機的川崎卻顯得默默無聞,唯一的雙發戰鬥機Ki-45「屠龍」陸軍也用的是比較有把握的風冷發動機。
可是到了1938年,日本卻通過川崎向戴姆勒.賓士購買了著名的DB601水冷活塞發動機的樣品和全套資料,這款發動機曾用於和Me-109戰鬥機競爭的型號He-100上,蘇聯就曾根據He-100設計出拉-3戰鬥機。
而日軍則利用它製造出著名的ki-61「飛燕」式戰鬥機。
1942年4月,Ki-61正式投產,這款戰機憑藉1170馬力的發動機曾飛出591km/h的最大速度,不帶副油箱的航程也達到1810km。
更為不易的是,這款戰機不僅是唯一採用液冷發動機的日軍戰機,而且加裝了一定的裝甲並使用了自封油箱。
基本型「飛燕」的武器配置為2挺Ho-103型12.7mm機槍和2挺89式7.7mm機槍,後期改為2門Ho-5型20mm機炮和2挺Ho-103型12.7mm機槍。
由於Ho-5機炮性能極差,日軍甚至向德國訂購了1000門MG151型20mm機炮,通過及其危險的潛艇柳運輸運抵本土並裝備到最新式的「飛燕」上。
然而,在迅速到來的本土防空作戰中,面對極其厚實的B-29轟炸機,如果不是20mm機炮直接命中發動機,便很難取得戰果,而且動輒10000m的升限也讓日軍戰機望塵莫及,於是日軍竟發明了瘋狂的撞擊戰術。
1944年8月20日第四戰隊的「屠龍」飛行員渡邊重夫軍曹首次撞落2架B-29,這一戰術迅速推廣開來,日軍決定使用「飛燕」專門執行此戰術撞擊轟炸機薄弱的水平尾翼,並於當年12月3日取得撞落6架的最好戰果,但這一切卻無益於挽救敗退的戰局。
(END)
(補給專用通道)
突 擊 軍 事
Brute force bereft of wisdom falls to ruin by its own
weight
脫離理性的暴力將毀於自身的重量
※該導彈曾號稱10分鐘內解除華約武裝:怎料技術竟被中國成功繼承
TAG:突擊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