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志平:時代、性格與命運

陽志平:時代、性格與命運

理解個人命運,常往歷史中去尋、往時代中去找。然而,人是社會動物,因此,你還需要了解性格。(本文為《工作談》系列之高階算命術(下),本系列不定期連載更新。)

1

你說你要去遠方,來到阿波羅神殿門口,斯芬克斯問道:你是誰?—— 我是誰?也許你會立即不由自主地使用系列辭彙來描述自己。典型描述莫過於:我是獅子座的人;我是一位脾氣溫和的人。這兩種描述分別對應了兩種人格理論:人格類型說與人格特質說。

天蠍座獅子座,屬猴屬狗或金木水火土是典型的古代人格類型說,當然,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了星座、屬相與五行對於人的心理行為的預測作用少得可以忽略不計。發展到二十世紀,同樣有一堆偽科學學說廣為傳播,如九型人格如 MBTI。

人格類型學術最令人詬病之處在於,你的身邊屬於同一人格類型的人一定不少,但是為什麼他們的個性截然不同呢?當你給男友貼上某類人的標籤的時候,你就放棄了更多觀察他的機會。

因此,目前主流的人格心理學研究趨勢是用人格特質說取而代之人格類型說。像上面第二類例句:脾氣溫和。心理學家就會不斷追問,你究竟有多麼「脾氣溫和」;人類有多少個類似「脾氣溫和」這樣的「人格特質」?最終,基於辭彙統計,心理學家得以歸納出人類普遍的特質——也就是人們的人格偏好。

現在,最流行的特質說理論就是大五人格理論模型。它將人們的人格描述最重要的五大因素總結為:開放性、盡責性、外傾性、宜人性與情緒穩定性。五個單詞的首個字母拼接在一起,恰巧構成英文單詞:OCEAN。因此,大五人格理論模型又被稱之為:人格的海洋。含義如下圖所示:

2

舊菊花安全,舊棗花安全;地震時天空很安全,伴侶很安全。接著我們聊聊你與伴侶的安全感。父母的教養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孩子與人相處的安全感的不同,這就是由心理學家鮑爾比和安思沃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奠基的「依戀理論」 。他們發現,母愛不在場或者不恰當的撫養方式,都會導致兒童的依戀類型不同

你與你的男朋友,在嬰兒時期,就形成了關於「關係」的工作模型:你會相信他人嗎?你值得他人嗎?你愛的人會離你而去嗎?這些童年時期形成的行為偏好,同樣會影響到成年後的安全感。戀愛關係中的兩個人的依戀類型,同樣可以像你小時候與爸媽關係一樣,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安全型、傾注型、輕視型與害怕型。如下圖所示:

測試伴侶的依戀類型,可以使用肢體接觸,比如你偷偷拍他一下,看看他的反應程度,或者看看與他人親近時,自在還是不自在;與別人過於親密的時候,是否會擔心受到傷害。如果小時候母親沒有給予很好的安全感,那麼也許需要你付出更多努力。另一個更複雜的觀察方式,是看一個人在嘈雜環境下是否能夠勝任工作,如果難以勝任,那麼安全感也是偏低的。

3

如果說動機是人類行為的食物,驅動著你去做事。那麼,這些食物分成什麼種類?簡而言之,依據自我決定論,我們可以將人們的動機偏好,分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無動機三種。所謂內在動機,主要是指活動的動機是出於活動者本人並且活動本身就能滿足活動者的需要。說白了,不給你錢,你也很喜歡去干這事。而你從事需要給你錢的事情的動機,就是外在動機。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整個地球,是由不到 20% 的,經常自我決定,內在動機強的人,驅動著其它 80% 多的人。所以,Paul Graham 不想告訴大家的一個殘酷事實是:在美國,唯一強迫人的方式是徵兵,但我們已經 30 年沒有這麼做過了,而是一直利用名利吸引人工作

因此,外在動機慢慢地演化出多種,越來越隱蔽,甚至讓你覺得它是你自己的興趣與選擇。具體而言,外在動機包括以下四種:外部調節、內攝調節、認同調節、整合調節

越偏內在動機的外在動機,越來越隱蔽。就像你年輕的時候,得不到愛,因此,你以為,賺了很多錢,自然有愛。當你用錢去尋歡作樂時,此時,可以用金錢買來愛已經成為你的行為偏好體系中的一部分。你已經認同一些在早期排斥的概念,甚至它成為你的自我的一部分。

4

接著說說語言模式。語言是對生活的映射。身體不是認知的外在,而是認知的本身;語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了解一個人的語言習慣,重要的指標在範疇與隱喻。是看他經常使用的範疇是基本層次範疇還是上位層次範疇下位層次範疇

在各種語言中,辭彙表達的意義也會呈現出一種層級關係,分別是:上位範疇、基本範疇、下位範疇。比如說大家都會注意到「動物 —— 貓 —— 波斯貓」,「傢具 —— 椅子 —— 扶手椅」這樣的的層級關係,我們經常使用的辭彙,比如貓、椅子、汽車就是「基本層次範疇」。動物、傢具、交通工具就是上位層次範疇;波斯貓、扶手椅則屬下位層次範疇。

層次範疇是人類的基本單位。我們是以隱喻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但不是以上位層次範疇的相關隱喻、也不是以下位層次範疇的相關隱喻,而是以基本層次範疇的隱喻方式,跟世界交流。

如同人的生命,有些隱喻在死去,有些隱喻誕生了。陳詞濫調是死去的隱喻,活的隱喻也在源源不斷地誕生。一個有趣的人最擅長的就是製造某種新的隱喻。比如,人們普遍採取「時間就是金錢」的隱喻度過一生,因此,你的一生始終在節省時間、花費時間,浪費時間,然而,王爾德的一生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時間是金錢的一種浪費。

在王維那裡,時間則消失成空: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5

理解個人命運,常往歷史中去尋、往時代中去找。是順勢而行還是隨波逐流?無論認知能力,還是行為模式與語言模式,都強調的是了解與預判對方的模式。然而,人是社會動物。因此,你還需要了解你的伴侶是否處在一個與他的能力、行為模式與語言模式相匹配的環境之中。這就是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的群格模型。

道格拉斯以個人的角色規範(grid,稱「格」)和群體約束力量(group,稱「群」)為兩個維度,將各種社會中的個人分為四種類型:群強格強,群強格弱,群弱格強,群弱格弱。

什麼是群?就是那些有明顯社會界限的群體,如各類組織、國家或民族;什麼是格?就是個人與他人交往的準則,如角色、類別、範疇。該理論最早發源於道格拉斯對種種文化種群的觀察。

在道格拉斯眼裡,中國人是一個群最強,格也最強的種群;位於蘇丹南部和衣索比亞西部的部落聯盟努爾人則是居中;位於尼羅河流域,沒有中央集權領袖,由分散部落構成的丁卡人則群最弱、格最弱。

沿著群與格的劃分,道格拉斯將群體劃分為 A、B、C、D 四個象限。中國傳統社會是群體約束很強,個人的角色規範也很強的社會。但是現在的社會呢?人們的信仰漸漸喪失。

台灣人類學家李亦園在其 1997 年出版的名作《宗教與神話》的《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一文中,借用道格拉斯的群格理論,借古喻今,分析台灣人在社會變遷的心理變化及其信仰追尋。如下圖所示:

在 A、B、C、D 四類象限的文化中,你與你的伴侶該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呢?在一個群弱格弱的魏晉時代,你選擇一個發展個人能力的路徑,真的能夠獲得多大的幸福感或者人生自由度?身處一個群弱格強的企業中,你使勁發展人際關係,能獲得多大的提升?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你會隱隱發現,從時代到個人命運,通過群格對抗,不同時代不同個體,即使認知能力、行為模式與語言模式大體相同,但也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發展

6

在《高階理論模型——以選男友為例》中,我們介紹了四大類高階模型:認知能力、行為模式、語言模式與環境模式,並且介紹了各類模式中幾類常見的高階模型。其中,認知能力側重個人能力;行為模式側重們的穩定的行為偏好,在心理學上常常與人格心理學相關,同時我援引動機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學相關研究。語言模式則指人們的語言習慣,來自認知語言學研究成果為主。最後,又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你需要理解你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部落、組織、企業、城市、國家中,因此,我又介紹了群格模型。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聯合使用它們來推測人們的行為模式與未來發展,有什麼注意事項?

第一,通過「不可能任務」區分哪些容易預判哪些不容易預判。以大五人格模型舉例,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最容易識別出伴侶、應聘者是否外向,但是「情緒穩定性」與「盡責性」難以識別。那麼,在日常交往中,識別出對方此兩項指標,就變為一個「不可能任務」了。

為了完成「不可能任務」,關鍵點在於提煉出活動場景的主次關係,然後改變規則。以面試場景舉例,難點在於應聘者的防禦心理,以及大五人格模型中的「盡責性」與「情緒穩定性」傾向於評估的是內在行為。因此,為了完成這個「不可能任務」,你就要重心放在如何降低應聘者的防禦心理,以及對內在行為的評估。此時,你可以通過另一個讓人很難防禦的任務,或者降低人們的理性行為,或者提高人們的理性程度。

第二,每次聯合使用三個以上的模型,並且這三個模型來自不同類別。舉例,大五人格模型與依戀模型都隸屬於「行為模式」,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相關。這樣,你做預判的時候,僅僅依賴「行為模式」,那麼就容易放大噪音。而同時,採取三個模型就降低了誤差。例如,在開篇我舉了個例子,如何判斷出一位第一次見面的女孩子的爸爸脾氣不好,

認知能力:這位女孩子非常聰明

行為模式:畢業後的關鍵選擇做得不太好,且一直沒有穩定的男女朋友關係

語言模式:對一些人情世故,略微不懂,語言略微有點生硬

那麼,通過這些模式,聯合其他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很快地推論出,她的父母教育方式這塊可能有點小問題,此時獲得進一步確認後,排除媽媽的問題,就容易推論出是爸爸的問題。

第三,使用第三方的客觀評價標準來做貝葉斯改進。就像王爾德調侃過的一樣,考試中傻瓜問的問題,聰明人回答不出。預判人類行為模式,我們追求的是不確定中的確定。因此,我們犯錯是必然。

但是,藉助於各類超級預測術,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預判能力。比如,美國政治學家菲利浦·泰特羅克(Philip Tetlock)領導下的大型預測研究項目:善斷計劃(Good Judgement Project)總結的一些預判規則與預判步驟,頗有啟發。另一本有趣的書則是《信號與噪音》。

高階算命術與民科的最大區別在於,不是「經驗」,不是不可重複與不可習得,也不太依賴學習者的自身能力。通過流程學習,就能夠達到目標。「高階算命術」技術受益於多年來,與以下好友的討論:人格與行為模式識別、不可能任務受益於程樂華博士;大五人格理論模型受益於金晶博士;依戀理論受益於郭歆博士與張斌博士;自我決定論受益於王珺博士與劉建鴻博士;婚姻的心理彈性受益於陳祉妍博士。再次感謝各位好友!

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需要銘記十年前我的那個婚戀研究的另一個洞見:美好的婚姻不僅在於相似;更在於你與夫妻對相似的容忍。舉個例子,即使這對夫妻非常不相似,但是夫妻兩人的心理彈性極好,都善於包容與寬容對方,那麼,離婚率大大下降。就像弗蘭岑在《自由》一書中曾言:

你必須按人本來的樣子去接受他們,如果你想要有朋友,就必須記住,沒有誰是完美的。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伴侶,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小結

南山嵬嵬,松柏離離,吹落繁星的清風,夜晚來了,命運降臨,快樂不快樂,你我只是說著。

報名認知寫作學,與更多優秀同儕一齊進步!

探奇認知科學,解析美文典範

集萃中西文論,教你科學寫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無法在某領域出眾的人有三種,你需要避免成為他們
你屬於哪個位段的學習者?
有孩子會給父母帶來幸福?我們一直都被這個觀念誤導了
為什麼你會覺得星座解釋「很准」?
雞尾酒會效應是什麼?其實它和雞尾酒一點關係都沒有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