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午陽光主動放棄王凱、靳東,能否「如願回歸內容」?

正午陽光主動放棄王凱、靳東,能否「如願回歸內容」?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9月5日上午9點整,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午陽光)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業務板塊調整公告,宣布即日起,取消藝人經紀業務。

這一舉動意味著原本從屬於正午陽光的王凱、劉奕君、喬欣等藝人,將不再與其有從屬經紀合約。

消息一出,頓時引發業內嘩然。

正午陽光成立於2011年,擁有一支以侯鴻亮、孔笙、李雪、孫墨龍為創作主體的國內頂級製作團隊。初期主要以影視內容製作為主。

2014年,公司進行改組,正式納入藝人經紀業務,成為了一家集影視策劃、製作發行、後期製作、娛樂營銷、演藝經紀於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機構。

縱觀這些年正午陽光製作出品的電視劇,其中不乏《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偽裝者》《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樣的精品佳作。

尤其是2015-2016年,《偽裝者》《琅琊榜》《歡樂頌》的接連爆紅,讓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一度成為了「良心劇」的代名詞。

而正午陽光旗下的藝人們,也藉由這一系列劇集,完成了演技與身價的雙雙突破,知名度大大提升了。

這不禁讓人疑惑,在自身與藝人都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正午陽光為何要主動「自斷一臂」呢?

基因決定

眾所周知,正午陽光是以內容起家的,他們的骨子裡,流淌著「內容為王」的血液。藝人經紀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是一塊短板。

因為做內容,是要以內容為核心。而藝人經紀,卻是以藝人為核心的。

出於對內容的高質要求,正午陽光始終無法像嘉行傳媒這種以藝人經濟為主的公司一樣,針對藝人去定製各種影視劇,對接各種資源,進行包裝推廣,實現利益最大化。

恰恰相反,他們一直在身體力行的控制著演員的角色與片酬。

早在2015年,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過:

「我是一個內容公司,從藝人經紀的職能講,我是不合格的。我不可能像日常經紀公司把演員打理得那麼舒服,我不能因為演員是我家的,我可以不講原則,放在不合適的位置上,我們家導演也不會同意的。大家還是覺得同等條件下我們找我們自己的演員。我跟演員強調的是,我只能在碰到合適你們戲的時候幫你們上台階。」

大多數時候,正午陽光都是因為自家藝人適合這個角色,才安排自家藝人出演,而不是看背景與名氣。

並且,在正午陽光的項目里,演員的片酬都有嚴格的限制。侯鴻亮就曾透露,正午陽光的每部戲裡,演員的片酬不會超過整個投資的五成,如果是自家藝人出演,片酬則可以壓縮的更少。

將更多的錢用在內容製作上,生產出更加優質的內容。這就是正午陽光與生俱來的基因邏輯。

除了藝人本身的星途規劃、包裝推廣、資源對接之外,在關於藝人的粉絲經營、負面信息處理上,正午陽光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當正午陽光開始做藝人經濟,並用作品捧紅了大批藝人之後,不可避免地會迎來四面八方粉絲和媒體的關注。

新時代的話題輿論總是來勢洶洶,而以內容發家的正午陽光卻並不擅長處理這些問題。

以至於當靳東、王凱兩家的粉絲掐得如火如荼時;粉絲抱怨公司沒有對藝人進行曝光及照料時;藝人形象管理出現紕漏被媒體放大時,正午陽光都沒有及時做出回應,間接地損害了公司與藝人的形象,引發惡性循環。

由此看來,砍掉藝人經紀,實屬「長痛不如短痛」的抉擇。

戳中痛點

「內容」是正午陽光的強項,也是公司最引人津津樂道的東西。

過去,只要祭出「正午出品」四個大字,觀眾們就會默認這是一部「精品劇」。

然而不知何時,「良心公司」的說法漸漸被「心涼」代替。尤其是近兩年,正午陽光連續在引以為傲的內容上遭遇口碑滑鐵盧,著實戳中了他們的痛點。

可以發現, 自2016年1月華人文化入股正午陽光後,正午陽光新劇開發的步調明顯快了很多。《歡樂頌2》《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如果蝸牛有愛情》《外科風雲》《琅琊榜2》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在這之後籌備開發的。

但口碑卻明顯與以往作品相去甚遠。《如果蝸牛與愛情》演員演技遭批、《外科風雲》專業性被質疑。

尤其是《歡樂頌2》,由於植入品牌多達幾十家,被網友們「親切」地戲謔為《廣告頌》,豆瓣評分也一路跌至5.3。

這顯然有悖於正午陽光對內容品質的要求。

其實,不只觀眾不適應正午陽光的變化,就連董事長侯鴻亮也非常不適應這種變化。

因為當年幾部大戲的火爆,正午陽光得到了飛速發展,公司品牌化加劇,各種資本、資源一下子全部涌了進來,遠遠超過侯鴻亮的預期。

這也讓他陷入了迷茫。

在發展形式大好的情況下,到底是要繼續堅守內容製作?還是做覆蓋產業鏈的全能公司?

為此,侯鴻亮帶領公司骨幹一起去了美國,走遍了好萊塢的電影、電視劇公司,最終找到了答案。

回國後的侯鴻亮接受採訪時表示:

「不能有那麼多私心雜念,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做,我們就是做內容的,不去做別的拓展。未來,公司會將經紀業務逐漸剝離,正午陽光要集中精力做內容。」

他認為,正午陽光是一家內容製作公司,內容,才是正午陽光的核心。

之後,正午陽光便開始有意識的縮減自家藝人在電視劇中的佔比。從2016年《歡樂頌》自家藝人佔了10餘席位,到備受矚目的《琅琊榜2》僅有四位年輕藝人蔘演,再到正在籌備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目前官宣演員中沒有一位是正午陽光旗下的藝人。

而此次徹底砍掉藝人經紀這一塊業務,也算是印證了侯鴻亮當年許下的諾言,決定全心全意投入內容當中吧。

著眼未來

更何況,正午陽光取消藝人經紀業務,並不意味著雙方之間不再有任何關聯。

用正午陽光公告中的話,這其實是一次「雙贏的改變」。

對於藝人來說,他們可以得到更專業的個人規劃與長遠的戰略布局。例如最近,靳東主演的《我的前半生》《我們的愛》,王凱主演的《鐵道飛虎》《嫌疑人X的獻身》,喬欣主演的《趁我們還年輕》,就都與正午陽光沒什麼關係。

同時,他們也沒有完全與正午陽光切斷聯繫。早在2016年,靳東、王凱、劉濤就先後與正午陽光合資成立了浙江得空影視有限公司、得舍影視(天津)有限公司、錦麟影視(天津)有限公司。

這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藝人經紀,但卻在藝人和公司之間,建立了某種捆綁關係。

而對於正午陽光來說,此次放手,則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內容生產當中。

正如正午陽光公告中聲明的那樣:面對市場日益嚴苛的要求和觀眾越來越高的期待,我們意識到,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中。

近幾年,電視劇行業似乎已經進入了某種瓶頸期,觀眾不再簡單的「靠臉吃飯」。例如暑期幾部由鮮肉小花支撐的「大IP」,口碑和點擊率可能還不及一些沒有大咖加盟的網劇。

觀眾用收視和口碑告訴我們,唯有以扎紮實實的內容作為基礎,才能獲得真正的認可與尊重。

因而,正午陽光砍掉自己的短板,專心自己擅長的領域,不失為一項明智之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回歸內容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在波姐看來,回歸內容,最主要的舉措就是尊重創作、深入生活、沉澱創作,把作品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放在首位。

不炒作話題、不盲從熱點、不跪舔粉絲,更不能用刷量、買水軍的手段和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成功。

最近的幾部大戲如《白鹿原》《軍師聯盟》《那時花開月正圓》,就都用精雕細琢的畫面、踏踏實實的表演,展現了真正以「內容為王」的劇目的魅力。

除此之外,創作者還應把握創作的主導權。在資本侵襲的現狀下,創作者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淪為資本控制下的機器。《歡樂頌2》就是最好的例證。

藝術創作可以輔以適當的商業元素,但若是商業化佔了上乘,則不符合文化產品應當遵循的市場法則。

總的來說,不管正午陽光取消藝人經濟是形勢所迫,還是主動放手,都能讓人看到它對於內容的「敬畏心」。

我們也祝願,正午陽光能真正做到自己所說的話,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中去,未來,打造出更多如《偽裝者》《琅琊榜》那樣的精品劇目,重新樹立起業界的榜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夢 的精彩文章:

TAG:凡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