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滅亡的前兆:力主抗金者貶 嚇唬金人者斬 追趕金人者斬

北宋滅亡的前兆:力主抗金者貶 嚇唬金人者斬 追趕金人者斬

北宋滅亡,非戰之罪。因為如果宋朝的皇帝下定決心跟金人死磕,有很多將領是願意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而且當時宋軍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不但有遠程攻擊武器神臂弩(也可以發射火箭),還有守城利器火藥鞭箭、蒺藜火球、霹靂火球,更有類似今天手榴彈或者地雷的鐵殼爆炸性火器「鐵火球」、「震天雷」(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還有步槍最早的原型「突火槍」(以巨竹為槍筒,內安彈丸,用火藥發射) ,更有大規模殺傷武器霹靂炮。

而只裝備著彎刀弓箭狼牙棒的金兵幾乎一件火藥武器都沒有,雖然騎兵彪悍,但是戰馬並不能爬上城牆,狼牙棒雖然威猛,但也砸不穿糯米汁三合土的城牆(可參見現在的客家土樓能防彈)。

但是宋兵在金兵面前還是不堪一擊,野戰打不過,城池也守不住——不是打不過守不住,而是最高統治集團不想打不想守,上面朝令夕改,下面無所適從,不敗而何?

我們來看看北宋滅亡前發生的三件令人髮指的事情,就知道這種滅亡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金兵怕誰誰就沒有好結果 李剛宗澤就是明證

在中興四將之前,有兩個有名的抗金英雄,一個是名相兼名將李綱,一個是名將宗澤。

要不怎麼說宋代的文人是最無恥而且是沒有之一的呢,因為宋代的大多數文人一生只干三件事:貪污腐化享樂、酸文假醋討皇帝歡心、破壞抗敵大計排擠主戰派——這也許就是現在很多文人要「回到宋朝當文人」的主要原因。

李綱和宗澤雖然有滿腔報國熱血,但是在一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文人排擠下,一直鬱郁不得志。

靖康元年,金兵圍攻汴京,李綱臨危受命組織防禦,他多次招募壯士縋城而下攻擊金兵,打得完顏宗望手足無措,只好派人找宋欽宗趙恆議和——進攻者主動議和,也算戰爭史上的一朵奇葩。

就在議和期間,北宋勤王軍隊陸續趕到,兵力達到二十萬,比金兵號稱的六萬(實際不足三萬)強得多,但是主張割地賠款的文人比主戰的人數多權力大,宰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贊同割地賠款,並已經向完顏宗望送上了二十萬兩黃金、四百萬兩白銀。我記得前兩天還有個想到宋朝當文人的傢伙大放厥詞:一年給金人的二十五萬兩白銀歲幣,還不夠打一場仗花的呢,那麼筆者想問一句:二十五萬兩不夠,六百萬兩(按一金十銀計算)夠不夠?加上割去的中山、太原、河間夠不夠?

史料記載中,當時極力主戰的大臣僅有李綱一人,而他要面對的是宰相白時中、李邦彥,龍圖閣大學士汪伯彥、尚書左丞耿南仲等幾乎滿朝權臣,所以毫不出人所料,汴京局勢剛一好轉,李剛馬上被免職,還被扣上了「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帽子。

就連當時的「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也要受到權臣牽制,他在勤王的路上接到了這樣的一道聖旨:現金人正想與大宋議和,你不可輕舉妄動。

勤王的兵馬一會接到命令「火速馳援」,一會接到命令「不可妄動」,演出了一場宋版「烽火戲諸侯」,結果金兵二月走八月再來,勤王兵馬還在路上徘徊觀望,宋徽宗宋欽宗也梳理成章地被抓去當了俘虜。

不但李綱宗澤受排擠,就連剛剛繼位的宋高宗趙構也不順心,他剛掌權的時候想再度起用李綱,這時候御史中丞顏岐居然說:「金人喜歡張邦昌,現在雖然已經當上了三公、郡王,但還不夠,應該陞官當宰相,而李綱為金人所惡,不宜為相。」

這種無恥的話也就宋朝的文人能說出來,連趙構也大為光火:「我當皇帝,金人也不高興!」

但是趙構只關心自己的皇位穩不穩固,至於李綱宗澤受不受排擠,他並不關心,於是李綱宗澤都憂憤成疾,死不瞑目。

其實當時李綱已經找到了對付金兵的辦法,他上書給趙構:「步兵打不過騎兵,騎兵打不過車兵,我們多造戰車,我們多造戰車戰船,讓金兵過不了黃河,過了黃河也過不了戰車陣!」

霹靂炮手對金兵發炮 得到的不是嘉獎而是屠刀

大家只知道梁山上有個浪子燕青,卻不知道當時朝廷里還有個浪子宰相,這個浪子宰相名叫李邦彥。

李邦彥能踢球(似乎宋徽宗手下的寵臣都會踢球)、能唱曲,人送外號李浪子。

這個李浪子類似某些足球運動員,在甲A甲B踢球能用上中國功夫踢爆外援眼球(真事),但是一到國際賽場馬上變成軟腳蝦。

李邦彥跟李綱是死對頭,一個主和一個主戰。

李邦彥雖然聽到金兵馬蹄聲就肝兒顫,但是對內卻是威風十足,他在汴京失守和徽欽二帝被俘過程中,做了兩件很有名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他掌權的時候,面對圍城的金兵,給汴京衛戍部隊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不許向城外的金兵放箭開炮,違令者斬!

一個霹靂炮手不知道是出於緊張還是義憤,反正他掌握的霹靂炮響了,打沒打到金兵不知道,但是卻真的把李邦彥嚇得魂飛魄散:金國大人要是受驚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於是李邦彥「很有魄力」地下令:霹靂炮手擅自開炮,破壞議和,梟首示眾!

打敵人還打出錯來了,不但要斬首,還要把腦袋掛在城牆上給大家看——實際是給金人看。

有這樣兇殘而又懦弱的宰相,北宋不亡,那真是沒有天理了。

李邦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金人滿載而歸的時候,憋了一肚子氣的北宋邊將準備伏擊一下子,這時候黃河岸邊已經聚集了數十萬正規軍和義軍,就是用人堆,也能碾壓號稱六萬的金兵,而且李綱已經授意邊將,找准機會就揍金兵一頓。

但是李邦彥會同吳敏、唐恪、耿南仲等主和派,下了一道非常嚴厲的命令:各路兵馬不許在黃河岸邊聚集鬧事,哪來的回哪去!

最讓人氣憤的是,李邦彥在黃河岸邊金兵撤退的路上插上紅旗,命令任何宋軍不可以越過紅旗攻擊金兵,還是「違令者斬」!

對自己人揮動屠刀毫不手軟,但是面對敵人不但心軟膝蓋軟,連脊梁骨都直不起來,這就是北宋末年的文人,也是很多現代文人夢寐以求的——回到宋朝當文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從「大哥」到「黑禽獸」 宋江眼裡的李逵是怎麼從好漢變成小丑的
宋元之際三有個姓郭的名人 一個是大騙子 倆「名將」都是三姓家奴
水滸三大問題少年 誰把他們變成了一個惡棍一個好漢一個半人半魔
中華五千年 為何這三個朝代最多出奸臣和漢奸 真相能把人氣吐血
唐太宗手下九大名將 為什麼秦瓊排名靠後?了解真相讓人對他更敬仰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