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酒色氣財具精的萬曆皇帝是如何一步步搞砸整個大明朝的?

酒色氣財具精的萬曆皇帝是如何一步步搞砸整個大明朝的?

明神宗朱翊鈞生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八月,隆慶二年(1568年)二月被冊封為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年號為萬曆。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病逝,葬在定陵,謚號為「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

神宗即位時年僅9歲,在位前期,主要任務是系統學習帝王之學,國家大權則掌握在生母慈聖太后、司禮監太監馮保和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手裡。這時,明朝已建立200餘年。永樂初年,為彌補太祖廢除宰相制留下的權力空隙,成祖設立內閣,內閣有大學士若干人,彼此地位相同。明中期以後,內閣中以首輔地位最尊。神宗統治時,內閣地位高於六部,內閣首輔成為無名卻有實的宰相,因此張居正是當時明朝外廷的最高官員。而司禮監作為內廷與外廷之間的橋樑,這時也成為內廷的最高權力機構,司禮監太監馮保自然成為內廷的實權人物 。

神宗初期,國家的權力是這樣運轉的:慈聖太后通過馮保,把指示傳給神宗,神宗傳給張居正,然後神宗把張居正的票擬,按照馮保的建議寫成硃批,由張居正在外廷負責實施。為了明朝的統治興旺發達,慈聖太后、馮保和張居正三人,彼此頗為信任。在慈聖太后和馮保的大力支持下,張居正在外廷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先是整肅朝綱,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鈺政;然後修治黃河,清丈全國土地;接著改革賦役制度,實行「一條鞭法」,整飭武備。因此,張居正去世之前的萬曆前10年,國家欣欣向榮,是明朝中葉以來 的黃金時期。

然而張居正的改革和他在朝中的不可一世,使他樹立了大批政敵。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張居正一死,這些政敵們便發起了猛烈的「清算風」,紛紛參奏張居正,揭發他結黨營私、奢侈淫逸、口是心非。一向對張居正敬重、信賴的神宗和慈聖太后呆住了。尤其是神宗,精神上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痛感皇帝的人格受到愚弄,天子的威嚴遭到侵犯,因此親自領導了一場長達兩年的清算張居正運動。張居正生前的一切榮耀被剝奪,親信全部遭清洗,家產被抄沒,兩個兒子被送到煙瘴之地充軍,只剩下年邁的母親在苦度殘日。馮保也發配到南京奉御,不久死在南京。這次清算,神宗和慈聖太后痛快地發泄了私憤,可是個人的痛快帶來的卻是國家的噩運,它結束了隆慶、萬曆初年的改革,使明朝進入不可挽回的衰敗時代 。

清算張居正運動結束後,又接連發生了「立太子」事件、「爭國本」風波、宮中「梃擊案」等激烈鬥爭。神宗與朝臣們的數次鬥爭,表明了明朝統治階級內部之間的矛盾已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神宗與眾大臣之間的關係已是君不君、臣不臣,神宗無力駕馭群臣,群臣也無法用儒家傳統的為君之道約束神宗。這種君臣之間彼此隔閡、互不信任的不正常關係,使神宗的雄心大志化為泡影,對朝政失去信心。自萬曆二十年(1592年)起,他龜縮宮中不再視朝,把大量的精力都發泄在掠奪民脂民膏上,不僅大量侵吞土地,而且派礦監稅使對工商業進行無情掠奪,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民變。

面對皇帝的怠政和斂財,朝中大臣分化成兩個陣營,一部分內閣大學士和高層官員跟在皇帝後面,貪贓枉法,中飽私囊;另一部分政治上受排擠卻追求正義的中下層官員,面對日益加劇的政治危機,強烈要求改良政治,重整朝綱。這兩部分人各自結成黨派,互相攻訐,形成以浙黨和東林黨為主的黨派之爭。神宗與浙黨臭味相投,「志同道合」,因此對東林黨 殘酷鎮壓;東林黨則不畏犧牲,前赴後繼,始終堅持鬥爭。

正當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如火如荼、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之時,女真部落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崛起於明朝東北部,並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脫離明朝獨立,建立「 大金」政權,與明王朝中央政府分庭對抗,嚴重威脅著明朝的統治。因此,明朝這艘大船在 神宗統治期間,已是千瘡百孔,瀕於沉沒的邊緣。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這位明朝在位最久、最為懶惰、最為貪婪的酒色財氣四毒俱精的皇帝,終於離開了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察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萬曆皇帝厚此薄彼,可憐小宮女意外懷孕,成為恭妃一輩子不受待見
孝端皇后故事:萬曆皇帝冷落的皇后堅持活了很久,讓皇帝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明朝為禍最大的女人就是她,鄭貴妃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前因後果
匈奴為何要為難蘇武讓他去放牧公羊,這無意間透露了西域的養羊技術
曹操取荊州前殺孔融,集中清理擁漢派士大夫

TAG:洞察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