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精選齊白石 45方原石,領悟大師風采!

精選齊白石 45方原石,領悟大師風采!

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在中國近代的藝壇中,齊白石是一位勤奮刻苦,自學成材,植根於民間沃土,樸實多產而且長壽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對於現代篆刻藝術有著較大影響的篆刻家。對於齊白石的篆刻,歷來頗有爭議,或者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然而對於其能獨樹一幟,不拘成法,勇於創新的精神則是任何人都公認的。

齊白石對於自己的成就,曾有過:「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見胡潔青在《齊白石遺作展》座談會上的發言)」的評價,而很多人則持相反的評騭, 如黃賓虹認為:「齊白石畫藝勝於書法,書法勝於篆刻,篆刻又勝於詩文。(見王伯敏《黃賓虹畫語錄》)」一般的社會心理認為,詩文與治印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學養」。

齊白石是受這種社會心理影響而言之的。綜觀齊白石的篆刻,研究其形成、發展及成熟的過程,對於我們了解齊白石的藝術,進而總結近百年的文化發展,都是有所裨益的。

齊白石與許多篆刻名家相比,篆刻起步較晚,而作品前後變化很大,其在繼承文化傳統和獨立創造方面,經過師法眾家,臨摹仿效,辛勤探索,具有四個突出的特點:

1.齊白石藝術的積澱與成熟過程,是由民間藝人向文人畫家演變的過程,由此而決定了他在篆刻方面不斷的學習、臨仿、變化以至完善,直至衰年才形成自己的藝術風貌。

2.齊白石從未接受過正規的科班教育,故而較少地受「成法」的限制,在汲取傳統文化營養方面,能取前人之長,補己之短,而又不落他人窠臼。因無「師承」的羈絆,有利於形成自己個性鮮明的藝術。

3.齊白石早年做雕花木工,雖然篆刻起步較晚,但由於有手工藝基礎,腕力足,摹仿力強,加之勤奮,因此形成了其成熟期的篆刻雄悍直率,不事雕琢,具有陽剛之美。

4.齊白石繪畫風格的變化與成熟,直接影響著他篆刻的審美取向,其篆刻不但與書畫基本上是同步發展的,而且在風格上也有高度的和諧性,這是其藝術的一個顯著特點。

齊白石的篆刻如果從其三十二歲開始計算(見《白石老人自述》),至九十四歲去世止,約有六十餘年的時間,在這六十年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三十二歲至四十一歲,刻印啟蒙於黎松庵,仿摹丁黃的浙派,由此進入篆刻藝術的世界。

2.四十一歲至六十之前,棄丁黃而摹趙之謙,見《二金蝶堂印譜》,心追神往,亦步亦趨。

3.六十至七十之間, 取漢隸碑的篆法,借趙的章法,努力擺脫摹仿, 隨著「衰年變法」開創自己篆刻的面貌。

4.七十以後,又參以秦權量銘文的意趣,不斷錘鍊,至八十歲達到高潮,最終完善了自己大刀闊斧,直率雄健的篆刻風格。

齊白石的篆刻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他從治印入手,未曾於《說文》和小學方面下過工夫,更未上溯到商周的金文,在這一點上,與其詩文有某種「相通」點。

他僅將篆書當作一種藝術化的字體,故而印文常不合於「六書」的篆體,甚至以僻字、俗字入印,自我作古,這在當時一方面是受《康熙字典》之影響,而另一方面正是齊白石張揚個性,將自然、天真的民間文化氣息帶入其篆刻創作的一個重要體現。

- END -

圖文來源簽約作家或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在下面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寫字多拼?看看這兩幅長卷吧!
這字颯爽!果然是「刷」出來的!
文徵明:老婆別吵了,銀兩不夠花問我要!
曾國藩:「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清代的「三絕」畫家,他畫的鳥堪稱一絕,這個絕對要看看!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