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200萬留學,回國只拿2000元底薪,海歸真的那麼不值錢嗎?

花200萬留學,回國只拿2000元底薪,海歸真的那麼不值錢嗎?

作者|金快樂 編輯|彭順利

儘管海歸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相比起土生土養的國內畢業生,海外留學經歷仍具有優勢。

這兩天,一則新聞《普通家庭海歸子女:6年花200萬回國只拿2000元底薪》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文章講述杭州一普通家庭,變賣價值200萬的房產送女兒小林去澳洲留學,但拿下碩士文憑的小林回歸找工作時,一度被開價2000底薪。最後只能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一家國企,月薪5000元。

於是,一年一度,關於海歸到底值不值錢的討論又展開了。人們不禁懷疑:海外留學經歷是否還有優勢?

作為一個對懶癌患者非常友好的公號,我們在展開有理有據的分析之前,決定先把答案放在這——

當然有啦。

海歸值錢,但毫無工作經歷的海歸就……

或許同不少人一樣,小林原以為,留學歸國的自己應該是「腳踩高跟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或者高檔寫字樓里拿著高薪備受追捧的業務骨幹」,但如今的工作卻好比「搬磚」。

這種落差讓不少人為小林感到不值,覺得花費了200萬和6年青春,最後的月薪也不過只有5000元,而這還是靠父母關係得來的。

但是,按照報道中小林的條件,她真的值得用人單位出更高的價錢嗎?

我又看了一遍報道,梳理了出3條情況:

1、小林留學前在一所重點高中就讀,成績中等,如果參加高考的話,大概率只能上國內普通大學;

2、她因為掛了一門課並且沒參加聽證會,差點沒畢業,最後拿的是「差一點學校」的文憑;

3、26歲,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在國內缺乏人脈資源。

除了在國外讀書6年,英語能力或許(也只是或許)更好外,她和國內求職大軍相比,又有什麼顯著的優勢?

即便這樣, 據小林自己所述,在最終錄用她的國企里,她的薪水已經比國內研究生高1000元,比國內本科生高2000元,只是和自己的期望值仍有差距。

小林的困境,也是許多海歸應聘時遭遇的尷尬。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認為薪酬超過預期的海歸僅有1%,三成海歸認為實際收入基本符合期望,而近七成海歸對工資待遇感到失望。

2015年,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春季留學英才招聘會上,3000多名留學生競聘130多家企業提供的崗位。有留學生表示,「競爭很殘酷」。

出國留學的高昂投入卻只能匹配回國就業的低廉收入,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要知道,海歸人才市場也分三六九等的,除了留學國家、學校、專業、學歷的分野之外,海歸還分為「大海歸」和「小海歸」,二者起薪差距不小,「大海歸」起薪往往能在1萬元以上,而「小海歸」通常只有3-5千元。

至於月薪不足3千元的,甚至不配被稱為「海龜」,只能被叫做「海參」或者「海帶」,意指「海剩」和「海待」。

其中奧妙,就在於工作經歷。

具有海外工作經歷的「大海歸」之所以備受僱主青睞,不僅在於他們知識結構完整,更由於他們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實戰經驗,能高效應對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而那些「從校園到校園」的海歸畢業生,如小林姑娘,則屬於「小海歸」,他們雖然在語言和國際視野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弱在缺乏工作經驗,對國內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也不甚了解,自然難以獲得高薪,更不要提去和一些實習經歷豐富的國內畢業生相抗衡了。

近半數海歸認為,自己就業競爭力高於國內同類學生,但實際情況或許並沒有他們想像得那麼美好。

遺憾的是,目前國內應聘市場上的海歸,大部分的都是「小海歸」。

根據《Lockin China中國海歸人才發展趨勢報告》,69.1%的海歸在回國應聘時不具有任何工作經驗。因此,僱主在面對這些求職者的時候,給出高薪的可能性自然很低。

比海外留學經歷更值錢的,是海外工作經歷,很多海歸卻沒能悟到。

就業市場已今非昔比

海歸含金量確實下降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海歸明明是天之驕子、社會精英,如今怎麼淪落了?

廢話不多說,先來看兩組簡單的數據。

2000年,全國出國留學人數為3.9萬人,當年海歸人數9100人,國內累計海歸總人數13萬。

2015年,全國出國留學人數為52.37萬人,是2000年的13.4倍;當年海歸人數40.91萬人,是2000年的45倍;國內累計海歸總人數221.86萬人,是2000年的17倍。

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留美國際學生中人數最多的國家,留學服務市場也持續火熱。

現在知道為什麼海歸貶值了嗎?

一方面,近年來海歸人數呈幾何倍數攀升;另一方面,國內每年也有700 多萬的畢業生與他們在應聘市場上血拚,僱主的選擇餘地很大,海歸們在薪水上討價還價的空間越來越小。

這和國內高校大幅擴招,導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更為激烈,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在國內就業形勢發生明顯變化的同時,許多海歸們卻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他們對海歸光環深信不疑,帶著並不理智的驕傲闖入人才市場,自然會被打擊得頭破血流。

電視劇《小別離》中,一位母親對海外留學光環深信不疑,這或許代表著留學熱潮中多數人的看法。

更要命的是,海歸人數增長的同時,質量卻在下降。

曾經,提到海外留學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哈佛、耶魯、牛津等海外名校。在那個《哈佛女孩劉亦婷》、《十六歲到美國》被不斷追捧的年代,申請這些海外名校,並完成學業,確實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決心、毅力,甚至財力。

隨著留學熱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留學生卻選擇了含金量並不高的國外大學和專業。並且,中國留學生對1年制碩士的「速成」學制尤其偏愛。儘管留洋經驗可以為他們的簡歷鍍上一層金,但他們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卻頗為有限。

直接後果便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為海歸增設門檻,篩選「含金量」更高的。例如國家電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就在2016年的公開招聘中,對報名的國(境)外院校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其本科畢業學校一般為國內全日制一本及以上院校,對於國(境)外學習期不滿2年的,本科學校為國內985、211工程院校。

用人單位並不傻,僱主真正關心的,並非你的背景和閱歷,而是你能為其創造多少價值。

海外學歷之所以金貴,是因為人們將它默認為一種能力和價值的體現。如果學歷失去了承載能力的作用,就像通貨膨脹一樣,貶值是必然的。

海歸別灰心

留學收益仍大於成本

儘管海歸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相比起土生土養的國內畢業生,海外留學經歷仍具有優勢。

《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海歸群體仍對留學持肯定態度。認為留學收益大於成本或與成本相當的海歸在半數以上,只有不到三成海歸認為留學虧了。

同沒有留學經歷的人相比,48.4%海歸認為其自身優於國內同類學生,22.8%的海歸認為兩者之間沒有差別,10.8%的海歸認為不如國內同類學生。

而從留學經歷對個人國內職務變化的作用來看,50.1%海歸認為留學經歷有利於個人職務提升,44.8%的認為基本沒有影響,剩餘5.1%的海歸人員認為留學背景不利於個人職務晉陞。

除了以上數據外,你們最關心的內容來了,敲黑板。

那就是工資。

海外留學經歷與工資收入仍呈顯著正相關。

換句話說就是,留過學的人能賺更多錢。

據麥可思數據統計,2012屆國外讀研畢業生3年後平均月收入為8103 元,較同屆國內讀研畢業生的6001元高出2102元,比同屆本科畢業生的6371元高出1732 元。

是不是擔心這個數據太老,不能反映當下現實?那麼再看看BOSS直聘給出的統計數據,2016年美國應屆海歸拿到的實際薪資比同屆國內畢業生高16.5%。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美國海歸中,月薪超過2萬的比例達到16.7%,比本土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而有10年經驗的海歸,薪資優勢更為明顯。

所以,不要因為起薪低就否定海歸的市場優勢,雖然現在滿大街都是海歸,但優質的海歸人才依舊是稀缺資源。

儘管40%以上的海歸稅後月薪在6000元以下,低於自身期望,與同屆國內畢業生相比,海歸收入至少高出10%,薪資優勢較為明顯。

是不是還擔心海歸就業後的收入無法收回留學成本?

安心啦,大多數情況下,是能收回的。

根據CCG的調查,30.3%的海歸認為3至5年能夠收回出國經濟成本,24.1%的人認為1至3年能夠收回成本,另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5-10年(22.5%)或10年以上(17.5%)才能收回經濟成本。

噢,忘了說,還有5.6%的超級海歸,表示自己一年之內就能收回成本(兄弟,你哪來的自信?)。

另一個事實是,中國留學生根本沒那麼在意留學成本。

CCG研究發現,相比於其他地區的學生,中國學生和中東學生對留學成本的考慮最少,只有29%的中國學生和26%的中東學生認為學費非常重要,僅14%的中國學生認為生活費非常重要。看來,我們離阿拉伯土豪的距離並不遠嘛。

本科階段,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熱門國家動輒數十萬、上百萬人民幣的留學成本面前,海歸往往需要工作1-10年才能回本。

我們在此奉勸正在留學或有意留學的中國學生們,海歸雖在貶值,卻沒有那麼廉價。但國內的競爭很激烈,而且會一直激烈下去,本土畢業生的強力競爭不容忽視。

語言及跨文化背景是你唯一的優勢,一定學好語言,多交幾個外國朋友,別只顧著和中國學生抱團。如果可以的話,畢業後,在海外先找個工作,干兩年再回國。

最後,再回到爆文的主人公小林姑娘身上。忍不住吐槽一句,小林姑娘對國內的招聘形勢確實了解不多,否則,她不會才投了六份簡歷,就說「每一次面試都是一次『碾壓』」。畢竟在我求職那年,至少投了一百多份簡歷,如果當年的我只投六份簡歷,怕是連一次面試機會都換不來。

不過,當下畢業生的就業難、起薪低問題,也不只是海歸們的困境,整個就業市場的大環境都在變化。

根據智聯招聘對93420名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大學應屆畢業生月薪已連續第二年下滑,今年下降了16%,僅有4014元人民幣。此外,近九成大學生表示找工作困難,超四成大學生認為找工作「非常困難」。即便對於那些已經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其工作也往往不是理想的工作。

面對如此就業環境,海歸們既然選擇了回國工作,自然也需要學會適應。

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姑娘最終認清了形勢,自己坦言「留學生已經沒有光環了」、「競爭力永遠屬於少部分人」。

就沖著這一認知,我們祝福她,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關注公號 鳳凰WEELKY 並在後台回復關鍵詞「寒門貴子」,獲得《寒門教育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花錢也培養不出「貴子」 》。

新媒體編輯|馬茹均

-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鳳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日本爸媽列了12條不嫁中國人的理由,身無分文的我如何把她娶回家?
中國人最擅長創造什麼樣的世界紀錄?
宮頸癌疫苗耗時10年進入中國,中國女性不用去香港注射
屬羊怎麼了?吃你家草了?證據都在這兒,不服來辯!

TAG:香港鳳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