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天命十一年(1626),天命汗努爾哈赤突然病逝。一時間風雲變幻,暗流涌動。誰是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答案很快就出現了,九月一日,皇太極成為汗位繼承者。按照當時的史料記載,皇太極之所以獲得汗位是因為有努爾哈赤的臨終遺命,但在後世史學家抽絲剝繭的分析之下,卻有了另外的聲音。

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立儲風波

在擇定維承人這個問題上,歷代汗王都作常重視。而努爾哈赤心中符合這一條件的人選之中,既作長子,才華又不出眾的皇太極似乎從未入列。

在最初擇定繼承人的時候,努爾哈赤非常看好自己的長子褚英,這不僅因為按照習俗長子具有繼承汗位的優先權,更因為褚英本人非常驍勇善戰,在努爾哈赤創立功業的過程之中建立了不少的功勛。在打天下的時候,一個具備優秀軍事素養的將領是不可多得的,所以努爾哈赤打算由他來繼承自己的汗位。但考慮到未來治國的需要時,褚英身上的缺點卻開始顯露,他是一個心胸狹窄、偏執膚淺的人。也許是因為功勛卓越,褚英對於輔佐父親的那些功臣不屑一顧,更不把自己的弟弟們放在眼裡。久而久之,褚英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得罪了很多人,不斷有人向努爾哈赤告發他的不軌言行。眾口鑠金,褚英逐漸失去了努爾哈赤的信任。眼看自己繼承汗位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褚英也變得焦躁不安,直至最後因其心懷不滿被努爾哈赤殺掉。

經歷了褚英之死後,努爾哈赤心中也掠過一絲蒼涼,這一回他將品行看作選擇繼承人的重要條件,而被他相中的人則是代善。和褚英一樣,代善也算戰功草著,而且為人寬厚,所以成為當時最符合努爾哈赤標準的新「太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協助努爾哈赤處理國政沒多久,代善便成了告密者的攻擊目標。而努爾哈赤這才發現自己的大妃烏拉那拉氏與代善關係暖昧。努爾哈赤非常憤怒,但家醜又不宜外揚,所以只好暗中懲戒烏拉那拉氏,而代善也從此失寵了。

連番的選儲失敗讓努爾哈赤有點心灰意懶,他不知道自己的諸子之中還有誰是德才兼備的,因為受到這一打擊,一直到晚年,努爾哈赤都沒有再次選定繼任者。他確立了一個新的方針,要建立「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局面,通過八旗旗主來協商解決國家重大事務,並推選出一個真正的「國主」。這個想法頗有民主之風範,也算是權宜之計。

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近,努爾哈赤對於國主繼承人的問題還是不放心,所以他在臨死前一個月寫了一份訓詞。在這份訓詞之中,努爾哈赤表示自己年紀已經大了,無力處理浩繁的國事,但他仍然不願指定一個繼任者。他希望諸子可以協同治國,而他會觀察和監督他們。但沒過多久,努爾哈赤便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真假難辮的汗王遺囑

努爾哈赤之死不僅在東北遼東地區掀起了一股暗流巨浪,更引出了皇宮之中激烈的血雨腥風。面對空蕩蕩的汗位,各種勢力都開始蠢蠢欲動,大家都在觀察著身邊的人,準備著自己的武器,隨時都有可能邁開奔向汗位的腳步。

這此勢力之中最早發力的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烏拉那拉氏。她原本就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妻子,因此得以在努爾哈赤臨終的時候陪伴他。這位大妃本以為努爾哈赤要將汗位傳給代善,所以與其暖昧,傳出了一段讓努爾哈赤臉上無光的排聞。但眼看代善失勢,大妃也立刻掉轉了船頭。烏拉那拉氏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看到自己的兒子多爾袞深得努爾哈赤喜愛,她心中便打定主意要讓汗王立多爾袞為繼承人。當努爾哈赤咽氣之後,烏拉那拉氏便立刻向諸皇子傳達了汗王的遺囑:「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

這一遺囑讓眾大臣駭然,努爾哈赤生前一直都在強調「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怎麼在臨終時又留下讓多爾袞繼位的遺囑呢?而當時的多爾袞也才十幾歲,這樣一個遺囑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大妃烏拉那拉氏,其中疑點太多,所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四大貝勒立刻以多爾袞年幼為由表示反對。大妃的計劃落空了,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繼承大統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烏拉那拉氏採取行動的同時,皇太極也主動出擊,努爾哈赤逝世當天,他就暗中說服代善的長子,讓他勸代善推舉自己繼承汗位:「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從當時各方的實力來看,八旗旗主是最具競爭實力的。其中,兩黃旗由皇太極統領,正紅旗由代善統領,鑲藍旗由阿敏統領,正藍旗由莽古爾泰統領,所余鑲紅、正白和鑲白三旗旗主,分別是烏拉那拉氏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雖然此三人有大妃的護持,但他們年紀不過十幾歲,根本不是久經沙場的幾位旗主的對手,位高權重的代善、阿敏、莽古爾秦、皇太極四大貝勒便構成了汗位競爭者的第一梯隊。

在四大貝勒之中,代善雖然曾經受寵,但由於和大妃的緋聞,讓他早已失去了努爾哈赤的信任,無法重新樹立形象。阿敏並非努爾哈赤的兒子,他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這父子二人各有污點:舒爾哈齊在努爾哈赤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獲罪,被囚禁致死;阿敏雖然有一定的軍功,但他在南征的時候卻因為放棄永平並屠城劫掠而犯下大錯,受到了努爾哈赤的懲戒,早已沒有爭奪汗位的資格。莽古爾秦是皇太極的五兄,此人在軍事方面並無多大的才華,雖無戰功,卻生就一副暴躁脾氣,更因為他親乎弒毋,所以也不受努爾哈赤賞識,並且毫無聲望。這麼看來,四大貝勒之中只有皇太極才最有勝出的可能。

皇太極知道諸位貝勒不是自己的對手,但大妃烏拉那拉氏卻不容忽視,這個女人和努爾哈赤最親近,而且還在朝中有很多的擁躉。但當大妃所提出的「遺囑」被否定之後,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第二天,代善在大臣議政的時候提議推舉皇太極,眾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繼位」。

雖然在這場競爭之中,皇太極並不是最早佔據有利形勢的,但他卻憑藉自己的政治見識和軍事才能深孚眾望,成為了最後的勝出者。

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皇太極的孝心和大妃的生殉

雖然已經登上了汗位,但皇太極心中的那根弦卻並沒有放鬆,他知道烏拉那拉氏並不會放棄為自己的三個兒子爭權奪利。而恰好此時努爾哈赤身邊的一位侍衛向皇太極報告,聲稱自己聽到努爾哈赤和大妃曾經談論過要死後同葬。這條「帝遺言」讓皇太極眼前一亮,他立刻以此為由,要求烏拉那拉氏為努爾哈赤殉葬。

努爾哈赤死去才18個小時,他生前最寵愛的大妃——年僅37歲的烏拉那拉·阿巴亥就生殉了。雖然封建杜會經常有殉葬的事情發生,但按照習俗,妻子要生殉丈夫,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其一必須是愛妻,其二必須沒有幼子。雖然大家都知道烏拉那拉氏深受努爾哈赤寵愛,但當時她膝下還有兩個幼子尚待撫養,所以如此生殉必然引人猜忌,但烏拉那拉氏死後,再也沒有人能夠確定她所傳達的努爾哈赤遺囑的真假,也沒有人會去在意殉葬遺囑的真假了。

經過了一番不見硝煙卻異常慘烈的爭奪,九月一日,皇太極登上汗位。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以及眾貝勒協同文武大臣,在皇太極的率領之下焚香禱告,行九拜禮。這一年,皇太極35歲,而從第二年開始,後金便進入到天聰元年,皇太極成為天聰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奇聞趣事談 的精彩文章:

大隱隱天山,神秘的崖墓群
毒美人驪姬是如何攪亂晉國的?
姜太公如何釣到周文王,一樁雙贏的買賣是怎樣做成的
漢武帝后妃的凄慘結局
清攝政王載灃遇刺到底是怎麼回事?

TAG:古今奇聞趣事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