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打坐隨想(1)內視

打坐隨想(1)內視

編者前言:

總算等來了道友排空凈先生的第一篇,幾日前曾有師兄問我,《打坐隨想》一呢?我在回復里說明天發,結果沒發,是我食言了,不過今天發了出來,算是補過了。我看了這第一篇以後,感覺很好,首先,文中提到「蒸騰」這如果沒有親身體驗,是不會想到使用這個詞的。文中提到的這種現象就是心腎相交的感應,又叫抽坎填離。按照丹道裡面的話說,「從百匯向下丹田自然沉進入靜不動」是凝神的過程,而蒸騰之氣出現時葯成的時候,也叫由精化氣的時候,如若此時神氣合抱就是採藥。再次感謝排空凈道友無私分享。

正文從這裡開始

now bigange

每天打坐收功後都要有一個記錄,因為要不斷積累,才能適時總結,所以如實記錄是每天打坐後的關健。

下面是 5月22日打坐記錄:

「今日,氣從百匯向下丹田自然沉進時(不能意領),共有三次頭頂坐墊; 氣沉進到下丹田後,入靜不動,在這個狀態下,由下丹田周圍出現了象湖水一樣,從下向上的蒸騰現象,這個蒸騰之氣,開始時,由淡淡的蘭中摻雜著一抹一抹的淡淡的綠; 慢慢的又變成淡淡的粉紅色摻雜著一抹一抹的淡淡的黃色; 後又變成淡淡的白中摻雜著一抹一抹的淡淡的黃色; 最後,隨著淡淡的白色和黃色氣體的不斷蒸騰,逐漸充滿了五臟六腑和胸腔,最後,腹腔和胸腔內空無一物,只是連成一氣的空腔體。」

對這樣清晰地「看到」色彩變化明顯的「蒸騰現象」,是我在打坐生涯中第一次遇到。剛開始時,我也象遇到其它「奇異現象」一樣,本著「來時不攆,走時不留」的原則淡然處之,但會密切關注它的後續變化。

這個「蒸騰現象」出現34 天,共出現了四種明顯變化:

1.十天內出現了3次打坐時長超過90分鐘。(分別是: 5月25日 97分鐘; 5月28日 98分鐘; 和6月1日 98分鐘。)這既創造了我打坐以來的最高時長,也是在間隔時間如此短的情況下,還高位運行,也是首次。

2.食慾大開,食量增加三分之一。

3.打坐期間,雙腕握拳之力倍增。

4.雙眼淚充滿,從兩眼角下流,後,鼻中先濕潤,後涕從鼻樑內側上邊先滲出,後流出鼻孔,以右鼻為甚,為多,為快。

5.在出現前三種變化現象時,並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想法,當第四種變化出現並經觀察已成常態時,我立即想到了「金液玉液」之說,這種想法一出來,頓時引起我高度關注,如果「金液玉液」現象成立,那就必須弄清「蒸騰現象」到底是什麼?它為什麼能引出「金液玉液」來?

當重新打開《黃庭經》時,我恍然大悟: 我的5月22日打坐時出現的「蒸騰現象」是由「內視」功能造成的。 「

內視」也稱「內觀」。綜合古人和今人對內視的論述,主要有四。

其一, 內視作為養生方法在先秦時期已被道家發展的很豐富了。 「內視」一詞最早見於《列子·仲尼》 「務外游者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這種內觀之「視」,既用意「觀心」或「照己」,保持這個意念,既可替代諸多雜念,也可避免入靜後出現的昏沉或困頓的現象。

其 二 ,「常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思念 ,令見五臟如懸磬(古樂器),五色了了分明,勿輟也」。「既可內視臟腑的形態色澤,如心象蓮花,脾氣色黃,也可內視機體的功能活動,如腹式呼吸時腹部上下起伏,內氣沿經絡循行的狀態」等。

其三. 還有今人認為: 陰陽氣的混合就能溫煦五臟,五臟氣化就會出現五色光團,既心紅,肺白,肝綠,脾黃,腎玄的五彩色光。 五臟氣化後,會有五氣朝元的境界,也就是五臟之氣混元。陰陽氣,五臟氣混元就是三花聚頂。三氣上升到「上庭」,接著就產生「丹」。

其四 . 「內視」這一行為是違背現代生理學的,現代生理學的視覺是外視的,不可能內視。常人也不能內視。閉著眼睛什麼都看不到,因為現代生理學中眼睛的視覺機理是建立在現代光學體系之上的,所以眼睛只能在有光的時候才會有視覺,只能外視。而內視是閉上眼睛的,所以它是有悖於現代生理學。

「內視」這個辭彙只在中國文化里才有,世界各國是無法找到這種行為的。

根據以上論述,為了究出「蒸騰現象」的原由,我照「拙人有笨法」先從色彩對照入手進行了探究。

《黃庭經》中講: 「心為赤,肺為白,肝為綠,脾為黃,腎為玄」。

而我的「蒸騰現象」出現的是: 心為淡淡的粉紅色,肺為淡淡的白色,肝為淡淡的綠色,脾為淡淡的黃色和腎為淡淡的蘭色。

從上面對比中可以看出,雖然色調的濃淡程度不同,但「蒸騰現象」出現的五色和古人用內視看到的五臟之色是一一兌應的。那麼「蒸騰現象」只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 我的「內視」功能的出現,才造成了「蒸騰現象」的出現。

這個結論很鼓舞人心不是!

那如何看待「蒸騰現象」出現後的變化呢?

第一, 隨著「蒸騰現象」最後展示出的「由淡淡的白色和淡淡的黃色充滿腹,胸兩腔並成為空無一物的空腔體」,似乎在告示著「黃中通理」的景象已初步形成。 為了集聚更多,更強的能量向「上庭」進發,所以才出現前兩個變化。

第二, 經過進一步「團聚合融」的體內三寶---精氣神,由下丹田上升到「上庭」後,為什麼首先對雙目和鼻發力呢? 我在《黃庭經》中的「肝部章第十一」和「肝氣章第三十三」中找到了答案: 這兩篇講,肝主周身之氣,肝氣能貫穿周身,周行於五臟六腑,肝氣暢達,能使內應津液神氣平均,外應耳聰目明。肝氣還能取道「玄竅」(舌根之下,喉嚨之上,氣液皆從此上下出入)而上入明堂七竅九官,下溉於喉嚨重樓五臟,以生養其靈根,則神明自通。 由於肝膽相照,肝開竅於目,而少陽膽經在兩目中間的鼻樑處,所以鼻也在受力之列。

第三,上述變化只是「精氣神」上升到「上庭」後的初始變化,我當然會密切關注,緊密配合。

寫在後邊:

「內視」功能的出現肯定是好事,它可能作為承下啟上的一個標誌,當然要密切關注。

由於打坐的初心就是想讓身體健康,現在有了健康之本,我當然更期待長壽,更何況在打坐期間還能經常聆聽到古人們那「高貴生命早已漂散的信號傳遞」,領悟到他們的聰明才智,這都是人生中的大幸事呀。

歡迎大家投稿分享,關注我們支持我們

歡迎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太一道的養生智慧
打坐隨想(3)體弱嬰兒軟
七說
丹道要旨(一)
道家內觀術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