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

藥材名稱:乾薑

採收加工:冬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晒乾或低溫乾燥。趁鮮切片晒乾或低溫乾燥者稱為「乾薑片」。

藥用部位:根莖

產地:主產四川、貴州等地

科:姜科

原植物:姜

植物情況:多年生草本

乾薑飲片性狀: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顆粒性,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乾薑

乾薑

外皮灰黃色、內灰白色、斷麵粉性足、少筋脈者為佳。

乾薑藥性:

【本經中品 乾薑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主臭氣,通神明。】

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燥濕溫中,行郁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陰陽而定嘔吐,下沖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泄。(真武湯加減: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

溫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產地】處處有之,即以母姜切片,在冬日於風日中透干製成者。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乾薑為除寒散結要葯,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四肢逆冷,中寒霍亂,冷痛疝氣,寒瀉腹痛,開臟腑,宣脈絡。

【別錄】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甄權】治腰腎間疼痛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宣諸絡脈,去風毒冷痹,夜多小便。

【大明】消痰下氣,治轉筋吐瀉腸臟,反胃乾嘔,瘀血撲損,止鼻紅,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

【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容川】乾薑炮製則溫而不烈,性輕而上浮,而四逆理中,則乾薑不炮,取其性烈,乃能去寒,能溫土中之陽,陽出則陰消,為治寒濕之葯,補火之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能補脾之火,是以土治水。

【葯征】主治結滯水毒也,旁治嘔吐咳,下利,厥冷,腹痛,胸痛,腰痛。【靈胎】驅寒除濕,和血通氣。

【用量】普通一錢至三錢,大劑上兩許。

【禁忌】生薑乾薑炮姜禁忌同,久服傷陰損目,誤服劫津耗液,凡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脹痛均忌。

【炮製】 乾薑:除去雜質,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乾燥。本品為不規則片塊狀,厚0.2~0.4cm。照上述總灰分的方法測定,不得過5.5%。

姜炭:取乾薑塊,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黑色、內部棕褐色。

【性味】 辛、熱。

【歸經】 歸脾、胃、腎、心、肺經。

【功能主治】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用法用量】 3~9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製劑】 姜流浸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材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中藥材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