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以為就你辛苦?

你以為就你辛苦?


大家好,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不定期為粉絲贈送觀復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又到開學季了,於是最近開始吐槽開學的段子又多了起來,其實不只是孩子,作為成人的我們現在回憶起當年每個假期過後接近開學的日子,總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總結三個字「沒玩夠」。成年後留下的「後遺症」是每逢節慶假日要回歸工作,就有了孩提時「沒玩夠」的感覺。

你以為就你辛苦?

有多少孩子抱怨著讀書苦,又有多少的成人感概著工作苦,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競爭下事實也確實如此。如何緩解內心的苦悶,和你說點歷史上帝王兒時讀書,成年學習的案例,結果發現他們比你更受罪,你會內心平和點嗎?

帝王讀書的案例,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來說,首先講到跨越明清兩朝高僧木陳道忞所著的《北游集》(又稱《天童弘覺忞禪師北游集》),此文獻所記,多為木陳與順治往來交談之實錄。其中有記載順治自述其少年時讀書狀態篇章,上一日語師:「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奮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

你以為就你辛苦?

清順治皇帝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段的文字其實表達所隱含的苦楚其實有三,其一,五歲喪父,就此失去被教育學習的機會,其二,被多爾袞把控的朝政,直到十四歲多爾袞去世才有機會學習。其三,先天不足,後天發奮彌補,同時又要與孩童天性中的玩心做鬥爭,除了處理國事就是讀書,五更便起。

到康熙一朝,前兩年大火的電視劇《康熙王朝》第一集就有幼年康熙在冬日摸黑的凌晨太監打著燈籠陪他趕去讀書的設定,在被問其願望時,只說想飽睡一覺。

你以為就你辛苦?

《康熙王朝》劇照

這樣的劇情毫不誇張,據清代吳振棫所著的記錄《養吉齋叢錄》「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寅刻(寅時為二十四小時制的03:00 - 05:00)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後習漢書。師傅入直,率以卯刻(05:00 - 07:00)。幼稚課簡,午前即退直。遲退者,至未正二刻(13:00 - 15:00),或至申刻(15:00 - 17:00)。」大意是皇子虛歲滿6歲便開始讀書,最早為早3點到下午5點,共14小時。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一年之中,休假只有元旦一天和其前兩個半天。相比之下,今天學生的假日可是太多了。

你以為就你辛苦?

清康熙皇帝讀書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起居註冊》等書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不僅是上面所述,還記錄「酉時(17:00-19:00),侍衛在院中張侯之後,康熙令諸子依次彎射,各皇子成績不等。又命諸位師傅射箭。隨後,康熙親射,連發連中。天色已暮,諸臣退出。皇太子等在暢春園無逸齋一天的功課完畢。」書中還另有皇太子允礽(réng)遵照皇父「書必背足一百二十遍,每字要寫上百遍。」

趙翼在《檐曝雜記》中說:「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

不只是幼年的,成年後的帝王還要舉辦「經筵」,這是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制度,清朝從順治十四年(1657)首開經筵,至咸豐十年(1860)最後一次舉行經筵大典,持續二百餘年。

「經筵」一詞始於宋代,宋慶曆二年(1042年),記載中方見「經筵」一詞。但是這種形式的學習方法卻由來已久,作為皇帝的學習活動,在公元前1世紀的漢宣帝即「詔諸儒講五經於殿中」。漢高祖劉邦聽儒生陸賈等講書,唐太宗李世民聽魏徵等人講書,而宋太祖趙匡胤則聽趙普的「半部論語」。

你以為就你辛苦?

明代 《徐顯卿宦跡圖》局部之「經筵進講」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0世紀,宋太宗用著作郎為侍讀,並定每年春二月至端午日、秋八月至冬至日遇單日入侍大內之邇(ěr)英閣(宋代禁苑宮殿名)輪流講讀。元、明、清三代沿襲此制,而明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也還有講筵之設。除每月三次的經筵外,還要日講,講官有四或六人,每伴讀十餘遍後,講官直說大義,惟在明白易曉。日講儀式較經筵大為簡略,或稱小經筵、小講。經筵講學自此制度化,每日一小講,每旬一大講,為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

你以為就你辛苦?

北宋 磁州窯黑釉剔地龍紋梅瓶

觀復博物館藏

經筵制度後來頗為完善,儀式頗為隆重,最後「講畢,行禮,命至左順門(清改稱協和門)賜酒飯。」具記載,現被稱為「梅瓶」的陳設器,早期就是由經筵後賜酒飯用來裝酒的「經瓶」轉化而來,因為經筵制度後期的消亡,文人認為插一枝梅花顯得特別雅緻,所以有了梅瓶之名。歷史上對經筵制度的評論褒貶不一,原因在於很多講官們後來以此在皇帝面前展示才華、以求升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帝王勤學的一種表現,他也能從中比較深入地講解一些儒家經典及歷代治亂的歷史經驗,以資借鑒。

一個能有所成就的人大概就是比別人需要更多的付出和不斷學習,所以兩千多年前孟子參悟了這點才寫下《孟子?告子下》中的著名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你以為就你辛苦?

《康熙王朝》劇照

借著歷史的比對才知道他們也很辛苦,如此,不能堅持,大概大多數人終究要接受自己的平凡了。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製的視頻,同時發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復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馬未都:觀復嘟嘟——江湖再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收藏馬未都:建盞中的千年茶事
觀復博物館:細說奩具(下)
觀復昊師:瓷器里的那些款兒(下)

TAG:觀復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