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學習與分享·破妄識無處執心乃無著——阿難執

《楞嚴經》學習與分享·破妄識無處執心乃無著——阿難執

歡迎留言,轉發,互動是最好的溝通和傳播方式

七、執心乃無著

(一)阿難以不著一切為心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A、釋詞

法輪:佛陀的教法,能碾碎煩惱,能運載眾生至涅槃的彼岸,亦如輪之圓滿,故以輪喻法,而稱法輪。轉法輪是指宣講妙法利益眾生。

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因為六識妄心隨境生滅,並無實體,所以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不在中間,並沒有具體的處所,凡夫非得在一切處求心,實際了無所得。這是佛陀開顯的實相無相之大乘法義。覺知分別心性:即六識妄心。

一切無著,名之為心:這是佛陀對心的定位,即諸法實相。六識妄心雖然虛妄,但並不能染著諸法究竟清凈的實相,諸法的究竟清凈實相也不因之而改變。著:染著,執著。

則我無著,名為心不:這是阿難的錯誤理解,認為不去執著就是心的所在之處。在此,雖然表述「無著」,但此「無著」是有實體的。即引發了佛陀對於「無著名為心」的破斥。

B、釋文

阿難對佛陀說:「世尊,我回想起您曾經跟大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等四大弟子轉法輪的時候,常常這樣為大眾宣說:覺知分別的六識妄心,隨著塵境生生滅滅,並沒有實在的體性,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完全沒有具體固定的處所,完全不執著一切,這就是心。那麼,當我不執著一切的時候,這是不是就是我的心呢?」

編輯製作:洪惠英

明天繼續關註:破妄識無處〔16〕執心乃無著——如來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乘一 的精彩文章: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六、不行悔謝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五、嗔打報復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三、不護雪譏謗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一、掉動嬉戲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染違犯

TAG:釋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