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重拾研學旅行的課程意義

重拾研學旅行的課程意義

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推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去年11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推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把研學旅行從意義、目標、原則、途徑、組織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經過千百年實踐驗證的經驗早已深入人心。回歸到當前的教育語境下,很長一段時間裡,廣大中小學生只知埋頭苦讀,卻不懂很多知識是需要體驗和感受的。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對中小學生而言,在狹小的教室里待太久,無論是思想還是視野都會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喚起內心的大格局。

關於研學旅行的目的,《意見》當中早已明確,它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研學旅行和學校教育是一併規劃、一起實施的,它的形式雖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數學等具體學科,但實質上講,研學旅行本身就是一門課程。只不過,這門課程的授課地點不在教室,而在室外;這門課程的授課者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但卻是具有專業知識和素養的人才;這門課程的授課內容雖然與考試無關,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言卻大有裨益。顯然,研學旅行應當滲透課程意識,將其作為一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並且明確其教育目的,如此一來,研學旅行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

遺憾的是,在具體的實行當中,不少學校因為缺乏系統規劃和全盤考慮,對於研學旅行不上心、不認真,要麼無視上級要求,以安全問題為由直接取消;要麼缺少課程意識,把研學旅行當成了旅遊——開著幾輛大巴車帶學生到風景名勝區逛一圈,然後回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就算是研學旅行了。這樣的安排,嚴重弱化了研學旅行應有的意義。對孩子們而言,出去玩一趟總歸是令人高興的,但這趟冠之以研學名義的出行,只是出去玩了一圈,至於說有多大的教育意義,則很難體現出來。

從概念上來看,旅行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研學旅行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則更加明顯,就是通過這種外出旅行的形式來進行研究性學習。並且,「意見」當中明確規定,要把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由此可見,研學旅行就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只是形式和內容上有所變化,但其屬於課程的性質依舊沒有改變。

某種意義上說,研學旅行與校本課程有一定的類似,兩者都是基於對某種有教育意義和教育價值的資源進行開發整合,只不過,校本課程的組織形式更加明了,呈現的方式也更加清晰。回歸到研學旅行上,旅行地點的選擇、遊覽資源的開發、研學任務的確定、講解員的培訓等,這些都是研學旅行這門課程所要考慮的。既然要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那麼每一個環節都應該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為研學旅行正名,其深刻的教育價值才能夠凸顯出來。

教育當中,任何有計劃有組織的「旅行」都應當是有意義的。大到研學計劃、研學目的、研學內容、活動形式,小到具體環節設置等,這些都應當以課程的形式進行深入加工和整理。學生以怎樣的方式參與,哪些人來進行講解,要達到什麼目的,最終要以什麼形式收尾,這與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課堂檢測等,只是名稱上的不同,在實質上則是相通的。

(作者王瑤,系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8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疊被也要用「神器」?
直面問題立行立改 營造風清氣正育人環境
八成孩子上「班」 六成家長聽「課」
高等教育分類管理髮展趨勢
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