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開啟辦公場景革命「新格局」?
獵雲網(ilieyun)
3216字,約8分鐘閱讀
八月的最後一天,納什空間主打產品——超級工作室 2.0 正式發布。在聯合辦公越發同質化的競爭市場下,納什空間探索出了一條特別的路。
創始人兼 CEO 張劍說,「希望未來大家會越來越多的看到共享辦公不僅僅有聯合辦公這一種解決方案和方式,超級工作室會與聯合辦公一起成為未來的辦公方式之一,它與聯合辦公、標準寫字樓將成為三分天下的解決方案」。
納什空間創始人兼CEO張劍
辦公場景革命,不止於聯合辦公
「工作場所不再是單一的辦公地點,它正在成為滿足員工工作、社交、協作創新及參與其它活動需求的重要空間」,相信這樣的表述,已然成行業共識。
兩年的快速發展,聯合辦公的入局者們從最初的盲目跟從,到如今的行業重塑,從最初不過幾百平,到如今上萬平的單體規模,從規模論到內容生態論,行業正在發生變化,這其中我們最明顯的覺察是,「聯合辦公,實際只是辦公場景革命的其中一種實踐」。
從商務中心、創意辦公到聯合辦公,辦公創新從未停止。
不管是 30 年前興起的以 Regus 為代表的商務中心,還是國內一度很盛行的以北京 798 為典型代表的創意辦公,再到今天我們看到的聯合辦公,實際上這都是辦公業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以及不同的客戶需求之下的創新實踐。
克而瑞對三種辦公創新方式對比
克而瑞製圖
從中小微到大型跨國企業,辦公方式變革遍布所有企業。
CBRE 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為構建更為靈活、創新的辦公策略,在亞太區內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公司將目光轉向彈性辦公,調研中高達 64% 的受訪跨國企業計劃在 2020 年以前,引入第三方空間解決方案作為對其傳統辦公方式的有利補充。降低租金及裝修成本,獲得靈活的租期和面積,以及更好地促進協作,構建創業創新氛圍,是這些跨過企業所看重的。聯合利華的 LEVEL3 、矽谷銀行、微軟、畢馬威、德勤均在選擇共享辦公,他們或者自己改造辦公空間,或者直接將團隊搬入聯合辦公。
小企業時代的小空間解決方案
馬雲說「 21 世紀進入到了個性化、小企業的發展時代」,羅振宇也說「企業不可能再做大了,小企業才是未來的王道」,甚至放眼美國矽谷、以色列這些創新發達地區,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小,小企業儼然是未來市場的主體。
美國矽谷、以色列及中國小微企業佔比圖
數據來源:互聯網數據,克而瑞製圖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小微企業佔比所有類型企業的 70% ,並非每一個小微企業都需要創業服務,但是幾乎每個小微企業都需要考慮辦公空間的性價比及良好的業務創新協同。
「從早期聯合辦公空間設計,幾乎每個空間都有不少開放辦公空間的配比,到如今開放式辦公空間比例日益減少,獨立辦公空間比重不斷放大」這一現象來看,國內共享空間有其市場獨特性。
當說起聯合辦公,大家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工作與社交的融合,有很好的啤酒可以喝,有很好的社交活動可以參與,但是東方人是否真的適合?
在聯合辦公越來越同質化的競爭市場下,納什空間的超級工作室 2.0 ,開啟了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辦公創新。
張劍說「我自己創業接近十年了,從一個三個人的公司起步來做,我們經歷過中國很典型的小微企業成長的每一步,第一步在咖啡館工作,第二步是在朋友的辦公室聯合辦公,後面我們用過商住樓、寫字樓和其他形態的辦公類型,我們對小微企業的成長曆程有足夠深刻的理解,我希望我們的超級工作室能夠成為最適合中國小微企業的工作室」。
「高產品性價比」延續了拎包入駐,在設計、施工、採購等方面時間成本和費用支出的節約,根據克而瑞調研,使用聯合辦公空間的企業在成本上相較傳統辦公節約 25%-40% ;超級工作室,則在聯合辦公空間基礎上更加經濟,從超級工作室 1.0 產品的測算來看,基本能實現同區域聯合辦公價格的 60% ,而節約的部分,是考慮到一些企業,對聯合辦公里 30% 的公共區域依賴,實際並不是那麼高。
超級工作室的高性價比
「獨立+聯合模式」在保留企業團隊文化建設所需的獨立空間之餘,將聯合辦公納入整個整個生態系統,成為超級工作室非常好的配套和互補的業態功能,即超級工作室會保留一些原有的工作習慣和傳統,包括獨立的會議室、獨立的老闆間、習慣的團隊文化的建設等,而坐電梯到聯合辦公區,可以共享在聯合辦公區的配套服務,包括公共休閑區、大型會議室、咖啡吧水吧以及網路、線上 APP 等,以及兩百多家不同的會員可以給入駐企業提供企業服務。
分布在獨立空間附近的聯合辦公區,成為彼此之間的配套,降低配套成本
「高密度城市布局」讓整個城市都是你的 office 。超級工作室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業主可以預約使用北京 100 多處服務中心和多個聯合辦公區的辦公、會談空間,實現全城移動辦公。
「小空間解決方案」在兩百平米以下的小空間領域裡,匯聚包括日本設計師、清華建築系、美院的設計師在內的一個龐大研究團隊,專註小空間研究。模塊化的設計,為企業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支持外,更有效縮短設計周期,使辦公室設計從原來一周的時間,到現在只需一天,企業可以更早更快的入駐,提高效率。
小空間300*300標準模數的模塊化設計
從一把椅子開始的細節迭代
截止目前納什空間運營面積約 70 萬方,入駐企業超過 7000 家,累計服務企業超過 10000 家,其中 80% 的企業入駐在納什空間的超級工作室中。 70 萬方是什麼概念?優客工場布局剛剛達到 100 個,運營面積超過 30 萬方,會員數超過 5 萬人;聯合辦公鼻祖 wework 6 年時間實現運營面積 55 萬方,全球擁有 15 萬會員。
以目前規模,納什空間已然是全國最大的空間運營商。然而, wework 資本市場估值已達 200 億美元,優客工場估值約 100 億人民幣,而納什空間截止目前 2.3 億人民幣的融資,尚沒有具體估值。
當所有人都在試圖挖掘「一張桌子背後的價值」時,納什空間決定從「一把椅子」開始,細節迭代。
來自日本的設計師說「我們最在乎的是椅子」,因為一天辦公中,人體接觸最多的就是辦公椅,所以辦公椅是百里挑一的。不好的椅子會出現什麼情況?比如說坐的時間長,屁股會特別累;第二,人站起來是自然的 S 型,坐下來以後經常會駝背,對頸椎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第三,人坐的時間長以後肩膀很累。納什挑選椅子的三大原則,第一,體重分散達到一定的程度,第二,必須要有腰靠,第三,肩膀的負擔減輕要帶扶手,再追加一個原則,每個人的身材是不一樣的,這把椅子必須適合大部分人的身材。
扶手是可以調解的。光是這個功能,市面上有很多產品,但是納什要求一定是質量達標,這把椅子是國標測試、日本的測試都通過了。正常的國標測試是兩萬次的現場循環測試,日本的標準是六萬次,這個椅子是六萬次過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壞。
關於風格顏色,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主題色,但又各不相同,為了不與企業的主題色相衝突,納什也是蠻費心,小編看了這組圖片後才發現,原來細節這麼多。例如適合藍色主題 logo 的色彩搭配未必適合紅色主題 logo ,這顯然需要一個中性色來搭,但如果只有灰色、黑色,又很壓抑,必須打破,於是在黑白灰基礎上加入自然的木頭、綠植把空間緩衝一下,形成了叫 Monotone 的風格配置,搭起來的場景顏色自然,又不會跟企業顏色衝突。
還有就是小空間里的小功能設計,例如柜子上面不帶櫃門、下面帶櫃門的用意,以及文件櫃的尺寸把握等,無處不細節。
聽起來蠻高級的Monotone+MiddleColor風格配置
logo牆展示企業文化
結語
企業對辦公空間的普遍需求,正在經歷由「生產型」向「創造型」轉變。扁平化管理與創造性工作已催生出企業創造型的運營體系,讓每個員工都可能成為企業運轉的驅動器。
超級工作室 2.0 ,模塊化的設計和人性化的考量,即成本的節約和辦公的舒適,或許其實是小微企業最直接的需求。
放眼來看,今天不管哪種創新,都是對整個大辦公升級的一種實踐,而這種實踐將會隨著辦公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加速。而超級辦公室模式的實踐,也將通過定製化服務應用到更多場景中。
超級工作室2.0的延展
上下滑動查看納什空間
點擊展開全文


※旅途點點獲2000萬元天使輪投資,要為鐵路客運單位提供大數據服務
※意圖成為「印尼的阿里巴巴」,電商公司MatahariMall獲1600萬美元融資
※李維斯推出AI「虛擬造型師」,幫助顧客找到最合身牛仔褲
※忘記華爾街吧!現在矽谷才是華盛頓的政權代表
※聯合新加坡教育部下屬大學,阿里雲推出科技創業課程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