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有分布的11種鳾,在最新的中國紅色名錄上是怎樣的狀況
編輯:啄木鳥
昨日16人相約去北京香山公園,跟隨高武老師去踩點,設置鳥類調查樣線,相當於鳥類預調查。早到的鳥友,有幸觀賞到了蟻鴷,是一種在北京有分布的啄木鳥中最不容易見到的啄木鳥。(再次得瑟一下,本人昵稱啄木鳥不是白起的呢)
蟻鴷在香山門口附近一棵榆樹上尋蟲,只有一個方向可以觀察。10多個人擠在一起對準它觀賞,會長興奮地像孩子,感慨了至少3遍,蟻鴷開局啊!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我望遠鏡沒放下來就後退,狠狠地踩著了身邊鳥友的腳,兩次!大家挨得近,再忘乎所以,稍一移動就踩人啊,再次向被踩的鳥友表示歉意。
今天,不分享看到的蟻鴷、遷徙的蜂鷹群(另一組遇到),這次香山之行印象最深的鳥--黑頭?(拼音 shī),和它在中國境內的其他家族成員。
中國境內習性奇特的鳥類-?(shī)
?科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科,身小而頭頸短,尾短。?有很奇特的生活習慣:喜歡在洞里築巢,還會儲存食物以便過冬天,能頭衝下尾朝上往下爬樹覓食。這個高難度姿勢,爬行時兩趾在前兩趾在後的啄木鳥都做不到的,啄木鳥不能向下爬,只能向下後退。可見?的爪有多強壯,尤其是後趾的力量強大。
在中國,?科的鳥有11種,其中巨?、麗?是瀕危;滇?和淡紫?是易危;白尾?、黑頭?、白臉?是近危;其他3種是無危。還有一種因數據缺乏,情況也不容樂觀。
1.巨?
體長20厘米,地區性偶見鳥。
於四川極南部、雲南南部和西部以及貴州極西南部海拔1200~1800米的松林。
2.麗?
分布在中國西南部,體長16厘米,罕見。
3.滇?
滇?為中國特有鳥種,體長12厘米。分布於中國西南隅的三江併流區附近的山區,包括西藏東南部,四川西部、和雲南西北部地區。
高原鳥類,生活在海拔1300米-3200米的中山和高山地帶,活動于山谷山坡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間,有時可見與普通?混群活動。
4.淡紫?
體長約13厘米。分布於中國、寮國與越南。
5.白尾?
體長12厘米。在中國,分布於西藏、雲南等地,常見於海拔1900-2600米間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
6.黑頭?
體長11厘米。俗名松樹兒、貼樹皮,英文名Chinese Nuthatch直譯為中國鳾。比普通?體小,頭頂黑色、眉紋黃白色。中國東北、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等地,多生活於寒溫帶低山至亞高山的針葉林或混交林帶。
按照高武老師講解,黑頭?喜歡高齡的針葉林。看到它時,它正在路邊一棵柏樹上表演向下爬樹,經典動作。後來飛到另一棵樹上去和夥伴會合,不知它們在交流什麼,發出很嘈雜的聲音,有鳥友說像貓叫。
7.白臉?
體長13厘米。中國大陸的青海、甘肅、西藏、四川等地,主要棲息於針葉林。
8.栗腹?
體長13厘米。
分布於自印度經孟加拉東達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常見於海拔500-2000米左右的闊葉林以及也見於溝谷林。
9.普通?
體長14厘米。又叫茶腹鳾,俗名藍大膽、穿樹皮、松枝兒、貼樹皮。常見於中國大部地區的落葉林區。
10.栗臀?
體長13厘米。常見於西藏東南部、四川西部、貴州西南部及雲南海拔1400~2600米的混合林。
11.絨額?
體長12厘米。雲南、貴州、廣西、海南等地有記錄,棲息于海拔約400-1800米的溝谷、山坡或山頂的闊葉林、乾草闊葉林或混交林以及在公路邊或村寨附近的樹叢間也可見到。


※停止馬戲表演,讓動物園回歸公益屬性
※在索契冬奧會後,俄羅斯為何畫了一張空頭支票
※中國五個著名湖泊的前世今生
※「標本唐」第五代傳人:「標本唐」第五代傳人:從獵到觀的轉身
※這個德國人,用樹葉代替塑料做出了世界上最環保的一次性餐具!
TAG:自然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