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認為別人都應該供養自己,修行要戒除這種貪念

南懷瑾老師:認為別人都應該供養自己,修行要戒除這種貪念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位於台灣地區東部的花道,是一個醫療設施十分落後的地方,當地的人們要想看病,必須奔赴台北,十分不便。此時,一個三十幾歲的比丘尼看到這種情況,便萌生了在當地建造一家醫院的想法。為此,她向社會發出呼籲,希望能夠籌集善款建造醫院,以方便人們看病就醫。她的呼籲,遭到許多人嘲笑。他們認為,建造醫院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沒有人會無償去做這樣的事,她是在痴人說夢。

但這個比丘尼並沒有因為被嘲笑而退縮,她依舊堅定地為自己的設想付諸實踐。起初,她一邊四處募捐,一邊帶領著幾個同樣懷有慈悲心腸的婦女走遍偏僻的山區,盡其所能去幫助貧苦的家庭。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則,自奉甚儉,對於捐來的善款決不經手。就這樣日復一日,她和她的追隨者的無私奉獻,逐漸獲得了人們的認同和支持。她後來建立了一個以救苦救難為宗旨的慈濟功德會,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在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這個比丘尼,就是證嚴上人。

父親為此還告誡大家:「出家未久,有沒有一點成就還不知道,卻認為別人都應該供養自己,修行上首先要戒除這種貪念。」許多學從父親的出家人,在取捨之間,頗能遵循父親的教導;在戒除私慾方面,也常常以父親的教海來策勵自己。

不僅如此,父親在那次還斷定,這家醫院一定會建起來。

果不其然,父親赴美後的第二年,即一九八六年,證嚴上人呼呼建造的慈濟醫院,終於落成,在花蓮開業了。醫院乘持「愛的醫療」的信念,不管患者有錢與否,以治病救人為第一原則。他們尊重生命,造福社會,打破了世俗不交錢不看病的陋規。

後來,證嚴上人的善行,重新喚醒了太多人原本已經蒙塵的善心,慈濟的力量逐漸壯大。而她領導的「慈濟功德會」,以救助眾生、施惠於人為目標,也令許許多多的人受益。證嚴上人雖為人低調,不慕名利,她的言行,感動了社會,感動了世界。證嚴上人獲得的各種獎項,象徵著國際社會對她所作所為的認可。其中,菲律賓頒給她「麥克塞塞獎」,美國頒給她「艾森豪威爾獎」,中國台灣地區頒給她的獎章更是不計其數;而香港中文大學在一九九三年,還頒給她「榮譽博士學位」。

證嚴上人不僅樂善好施,修行極為刻苦精進,而且在修行之餘,做些手工出售,以此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父親鼓勵大家,要學習證嚴上人的自律作風,並不斷強調,只有那樣才是修行人的本色。

《父親南懷瑾》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為何如此受歡迎
南懷瑾老師:看不慣滿口佛話,一臉佛相,全身佛氣的人
南懷瑾老師:學佛修鍊的心靜不下來怎麼解決
南懷瑾老師為你深層次解釋一個人傲慢的原因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