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自私小氣,作家長的要不要管?

孩子自私小氣,作家長的要不要管?

孩子成長到2歲左右,突然性格變得多疑,老是愛問為什麼,也沒有之前那麼大方了,喜歡說:這是我的,都是我的這樣的話,有時候媽媽跟寶寶要東西,他也猶豫,很多敏感的媽媽暗自心傷,我一直對他這麼好,他居然對我還這麼小氣。

其實這是自我認識的萌芽!這樣的場景似乎很熟悉,大人有時候常常希望孩子大方一些,把吃的、玩的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可是孩子們往往很不很不配合,這也讓大人頗沒面子。

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正處於「所有權」意識的萌芽中。處於「所有權」意識萌芽期的寶寶,會主觀的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允許外人碰觸,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

然而受「孔融讓梨」的傳統文化熏陶的大人看來,這種佔有慾似乎很過分的,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禮讓的品格,但其實這有利於孩子發展出正確的所有權意識。只有知道保護自己的所有權,才會尊重他人的所有權,也只有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才會願意將自己的東西和他人分享。

大約1歲半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期。不過,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已經為自我認識的發展做好了準備,1歲以前的孩子經常啃咬自己的手腳,其實是這是他們在了解自己的身體;孩子投擲東西的遊戲,這是孩子在了解自我與對象(玩具)之間的關係,在感受自身的力量,學習區分自己和物體;孩子開始喜歡照鏡子,看到照片上的自己能叫出名字,這就是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前兆。3歲以後的孩子真正擁有了自我意識,能用語言表達你,我。知道有大人與小孩之別,在挑選玩具的時候表現出了明顯的性別差異,能認識到別人與自己的不同。

面對孩子的小氣,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我們需要明白,孩子的這種表現是在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常態,因此,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時,我們也要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們自己做主。而家長能做的不是讓孩子一定要把自己的東西與別的小朋友分享,而是幫助孩子區分哪些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可以去做主,而哪些是別人的東西,他不能亂動。只有當孩子逐漸清晰「我的」和「別人的」界限時,他就會願意用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進行交換,也就真正學會了分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信息 的精彩文章:

TAG:量子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