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餐廳公益造勢,必知的關鍵點

餐廳公益造勢,必知的關鍵點

「秀公益」就是以關愛弱勢群體、人類生存發展、社會進步為出發點,藉助各種公益營銷手段,包括提供有形的財物或無形的勞務、對社會做有意義的貢獻等形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在產生社會公益效應的同時,使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產生偏好,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營銷行為。餐飲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獲取商業利潤的同時,也需承擔一定的回饋社會的責任。而做「公益」是餐飲企業回饋社會的重要手段,也是公認最能被用戶、社會所接受的營銷方式。畢竟,以「愛」之名行公益,能喚起廣大消費者內心的同情心和正義感,即便這一過程中摻雜一些「商業炒作」的味道,但在「公益」這件外衣的遮掩下,一切都變得可以諒解。於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各類餐飲品牌,如「肯德基」,「劉一手心」等都熱衷於「秀公益」這件事情。

捐贈是公益活動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但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給予他們良好的機會與平台同樣不失為一種實行公益的好方法。「劉一手心火鍋」便意識到了這一點。2012 年,「劉一手火鍋」創始人劉松創建了一個全新的助殘品牌——「劉一手心火鍋」,旨在幫助殘疾人士擺脫困境,扶殘創業。店裡專門聘請聾啞人士為服務員,為其提供技能培訓與就業安排。在「劉一手心火鍋」店裡,每張桌子上都安裝了感應呼叫器,用餐顧客如有服務需求,按動感應器便可聯繫到店裡手帶感應表的「天使」服務員前來服務。此外,顧客還可以舉起桌子上的愛心牌,呼叫經過的服務員。在服務過程中,「天使」服務員們會使用隨身攜帶的筆和本子與顧客實現溝通。火鍋相對其他餐飲業態,下單等方面的服務流程較為簡化,更符合聾啞人士提供服務的要求,降低了服務出錯率,減少了與顧客可能產生的摩擦。另外,根據「劉一手心火鍋」店長介紹,「天使」服務員們的工作熱情極高,相對普通服務員,他們的團隊凝聚力更強,對工作更加積極主動,也更渴望被認可,因此服務質量也隨之提升。這一新型的公益形式一經推出便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和支持,「劉一手心火鍋」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也迅速得到提升。「劉一手心火鍋」成立僅兩年,便在全國擴建了數十家門店,遍布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新疆、合肥等地,擁有近千名殘疾員工。

慈善捐贈:通常慈善捐贈分為三類,分別為冠名捐贈、銷售型捐贈、獎項型捐贈。其中冠名捐贈更多用於各種大型的捐款活動,如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2015 年天津爆炸事件等大型災難,官方慈善機構發起大型捐贈活動,餐飲品牌可藉此加入捐贈行列並進行宣傳。銷售型捐贈,是針對企業推出的某個產品 / 服務,根據銷量的多少進行捐贈。例如某餐廳與某慈善基金會合作,針對餐廳新推出的招牌菜式「水庫魚頭」,對外售價 99 元 / 條,向消費者承諾,餐廳每銷售一條水庫魚頭,便向貧困邊遠山區留守兒童捐款8.8元。

(1)關聯性原則:餐廳策劃的公益活動應該與企業的品牌、價值觀念相符,讓「公益秀」成為傳播品牌文化的載體。

(2)長期性原則:調查顯示,若某企業一直從事公益事業,有 87.5% 的消費者表示將會對企業的行為有更好的評價。因此,餐廳更應當將「秀公益」作為一場長期的營銷手段,而不能一時心血來潮,圖個新鮮做一次就不做了。

(3)適時性原則:適時的「公益秀」容易擺脫「炒作」之嫌。當發生地震、洪澇等重大自然災難時,餐飲企業不妨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介入,一方面回饋社會,另一方面也藉此提升餐廳品牌形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星 的精彩文章:

餐飲眾籌為何失敗?真的這麼難玩嗎?
餐飲業「雙面」人的取捨
餐飲旺店背後潛伏的危機
餐飲「反串」正在進行時

TAG:智慧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