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與科學的相通與相悖 真的是宇宙創造了靈魂嗎

哲學與科學的相通與相悖 真的是宇宙創造了靈魂嗎

引言

哲學部分上與科學有認知邏輯上的相悖之處,當然也有相通之處。除了方法論和邏輯學,雖然哲學總體上今天在指導認知上意義不大,但是在社會行為規範上還是有意義的,這是意識能起作用的信息熵減原理(意識的另外一個作用是物理熵減使得人類所影響環境有序化)。

I 哲學在現代社會還有意義嗎?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

從最初的應激反應形態到條件反射,再到人類智力,我將意識按進化層次分成了三個大類。人類的意識包含了這三種形態的全部。人類智商的基礎是產生意識信息的量子比特存儲能力,以及建立在存儲能力之上的量子(比特)糾纏網路,這個糾纏網路具有腦全息特徵,這是腦全息理論起作用的深層次機制。腦全息理論是當今很多知名科學家研究的結果。

所有的哲學體系基本上都可以分成三個大類:世界觀(本體論)、方法論和邏輯學、倫理學。

這三個大類,都是源於第III類意識。除了方法論和邏輯學可以作為思維工具以外,本體論和倫理學在今天看基本上意義已經不大,實際上也與科學認知理念有明顯邏輯上的衝突。

我認為科學(應該是科學理論,這裡按照習慣用語做縮寫)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這句話的意思有幾點特彆強調:群體性,感應信息,意識工具化,科學包含這三個關鍵詞,缺少任何一個關鍵詞,都不是科學。

無論是唯物世界觀還是唯心世界觀,都是先硬性的「先驗」的確定了一個世界的本源,這一點就與科學來自「感應信息」相悖。人類在生存發展過程中,都是通過感應來形成經驗的,也是不完全歸納法起作用的原因,即這種經驗一定具有波普爾所說的可證偽性。也不一定是現代科學理論,即使是遠古的原始經驗觀測也一樣具有這一特性。

倫理學,起源於倫理宗教。最早來源應該是萬物有靈時期的多神崇拜,進一步升級到倫理宗教,都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產物。儒家思想,基本是可以認為是倫理宗教,從意識的歷史長河看,我認為比其他一神宗教要更進一步。因為後來到今天在西方的一神宗教基本上也大多在社會意義上轉為倫理道德的作用。

意識從最初級的僅僅是複製酶這種蛋白質就能擁有的功能(猜想),進化到人的智力,可以將意識分成三種大類。人的「意識」能力,其實也是地球所有生命進化的濃縮版,人具有三種意識的全部功能。由最初級的意識,再由此進化出三個層次:無條件應激反應、條件反射、意識信息糾纏網路。人類最高智慧來自糾纏網路,具有腦全息特徵。

1、我認為生命的麥克斯韋妖,就是DNA(很可能是DNA里的複製酶,猜想)對光量子感應的雙向性,既可以「接受」光量子,又可以影響光量子自旋信息,這就是意識產生的根源,或許就是意識可以造成熵減的原因。也符合法國物理學家布里淵的信息熵理論,麥克斯韋妖就是藉助外界的光,熵減過程伴隨能量消耗。

通過直接對外部量子感應的意識我稱之為I類意識,這種意識的處於遊離態量子比特產生的,具有隨機性,遊離態量子比特一方面可以與外部進來的光量子等通過相干到退相干過程形成即時視覺(其他外部刺激可以轉換成量子比特信息,這種外部刺激意識產生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2、貓狗經過訓練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條件反射意識,我稱之為II類意識。這種意識是存儲量子比特序列信息實現的功能。存儲量子比特其實是時時刻刻與前面說的遊離態量子比特感應,形成記憶意識,包括自我意識,也包括夢境意識。只要具有存儲意識功能的動物都會做夢。

3、第III類意識關鍵作用在於「整合、鏈接」原有信息鏈條,所以鏈接的速度 、廣度就是智商表現出來的另一些維度,經常專註於某個領域的人,對於這個領域內的相應信息鏈條,整合、鏈接的速度和廣度就比其他信息鏈條更快、更大。這些相關的信息,實際上是某些「同類」自旋量子(或者量子比特)的綜合效應,如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糾纏起來的「宇宙」,如同量子糾纏構建時空網路那樣,這個網路越大、其「抓取」同類量子(或者量子比特)的能力就越強。這些量子比特存在的生物肌體就是神經元突觸,突觸越發達,智商越高。

II 宇宙創造了靈魂嗎?

我認為不能說宇宙創造了靈魂,至少目前看不能這樣認為。

第一,用靈魂這個詞,我認為並不科學。

用這個名詞,就意味著新創造了一個概念,即人的思想獨立於人體而存在,這種概念純粹屬於想像中的,現實中也沒有重複觀測到靈魂。人類群體性不能感應的(群體主流不認可的),即使真的某些個體感應到了,也不能認為是真的存在,這就是科學認知。科學,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

所以,最好是用「意識」替換「靈魂」。

第二,宇宙創造靈魂,或者按第一條原則,將靈魂改為意識,宇宙創造意識,這樣說可信嗎?

即使是人類智力的產生機制真的是類似、或者就是,宇宙糾纏時空網路的一部分,也不能說宇宙創造了意識。只能說這是自然演化出來的結果,宇宙的演化,必然會出現智慧生命,這也是人擇原理所說的。

第三,我們常說的靈魂,基本功能是人的智力的部分功能,只是去掉了意識功能依附的「肉體」,所謂獨立於肉體而存在,這種去掉肉體的假設合理嗎?

人的「意識」能力,其實也是地球所有生命進化的濃縮版,人具有三種意識的全部功能。意識從最初級的僅僅是複製酶這種蛋白質就能擁有的功能,進化到人的智力,可以由此進化出三個層次:無條件應激反應、條件反射、意識信息糾纏網路。人類最高智慧來自糾纏網路,具有腦全息特徵。

生命的麥克斯韋妖是某種高分子物質如有可能是RNA複製酶具有的獨特特徵,使得物質從「非生命」進化到了「生命」,它對光量子具有雙向感應能力,即它可以驅使外界熵減。意識的能力就是熵減能力,同時又可以表現出微觀量子自由意志的亞宏觀特徵,所謂看上去有了意識。

有充足的理由表明,現代人RNA中的複製酶可能類似於地球生命伊始就開始存在的複製酶。如果有人可以用實驗證明RNA複製酶可以影響光量子,那麼就可以說明這就是最早期具有「意識」的高分子物質,也可以說最早期的生命。

到了DNA,已經有各種實驗證明了。俄羅斯量子生物學家普普寧和格瑞爾菲曾經做了一個實驗,發現DNA可以影響光量子,也就是說DNA不僅可以接受光量子,還可以影響光量子,這就是「意識」,具有量子力學上的意識特徵,是雙向的互為影響才能稱之為意識。

法國物理學家L.布里淵(L.Brillouin)1956年發表《科學與資訊理論》專著,從熱力學和生命等許多方面探討資訊理論,把熱力學熵與信息熵直接聯繫起來。布里淵提出的信息熵理論,麥克斯韋妖就是藉助外界的光,同時熵減過程伴隨能量消耗。

DNA既可以受光量子感應,也可以影響光量子自旋信息,這一雙向性特徵,可能是意識具有物理熵減特性的原因之一,意識具有熵減能力,不僅僅具有驅動實體影響的外部物理熵減特性,還具有同類意識信息的集合組成的信息熵的減少。即這就是生命的「麥克斯韋妖」。

生命的麥克斯韋妖並不是人產生的真氣,而是某種高分子物質如RNA複製酶具有的獨特特徵,使得物質從「非生命」進化到了「生命」

III爆紅網路的神奇機器—爆米花機

我記得小時候就經常用玉米、大米等放在火爐上面的鐵盤上,烤米花吃,感覺很香。我想最古老的人,也會主動的、或者自然拾到火烤過的玉米或者大米米粒來吃,感覺很香。按照今天考古,水稻種植在一萬年前就有了,那爆米花應該有至少上萬年曆史。這是我的推斷。

大約9000年前,墨西哥地區的人們就已經種植玉米。美國范德堡大學和秘魯國家歷史研究院的科學家們曾在秘魯北海岸附近發現了距今約3000至6700年的爆米花和玉米棒殘渣。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 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看來那時人們就自己做爆米花了。宋人把飲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爆米花鬆脆易消化,可作為日常的可口零食。

1848年,「爆米花」這個詞被正式收錄進了老外的詞典中,這時候的爆米花都是用土法製作的:把爆裂玉米裝在金屬爐里,再燃燒加熱使之爆裂,這個方法與中國古代的方法其實差不多。

後來有一個叫查理斯·奎特斯(Charles Cretors)的零食小販,平時用一台蒸汽動力的烤爐烤花生、咖啡、爆米花、堅果等等。他發現,烤爆米花的成本很低,利潤卻比烤花生、咖啡豆多很多。另外大家都喜歡吃新鮮的、滾燙的爆米花,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邊製作一邊兜售。經過不斷的試驗與改進,1885年,他成功地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以蒸汽為動力的爆米花機。

他將爆米花機設計成了一個小推車的模樣令路人可以完整地看見爆裂玉米升溫爆開的全過程。他改造了烤爐,提高了烤爐的密封性,令爆裂玉米的溫度能夠迅速上升。查理斯是一個頭腦很靈活的人,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販,但他的想法永遠富有創新性。

老式爆米花機在加工時,是將玉米 (許多穀物和雜都類都可以) 置於特殊容器中的加熱,使得玉米處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鍋內的溫度不斷升高,且鍋內氣體的壓強也不斷增大。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會逐漸變軟,米粒內的大部分水分變成水蒸氣。由於溫度較高,水蒸氣的壓強是很大的,使已變軟的米粒膨脹。但此時米粒內外的壓強是平衡的,所以米粒不會在鍋內爆開。 然後「砰」的一聲巨響,機器蓋子被打開,玉米被突然釋放在常溫常壓下,鍋內的氣體迅速膨脹,壓強很快減小,使得玉米粒內外壓強差變大,導致玉米粒內高壓水蒸氣也急劇膨脹,瞬時爆開玉米粒,即成了爆米花,同時玉米內部的結構和性質就會發生變化。 用老式爆米花機製作爆米花也被形象地稱為「崩爆米花」。

現在的爆米花大多基本上都是由爆炸玉米經過簡單加熱爆出來的爆米花,加工容器早已不是早期的「轉爐」了,因此也避免了鉛帶來的危害。

中國神器爆米花機因美國著名探索節目《流言終結者》意外走紅,「崩爆米花」震驚全美國。節目中的主持人驚嘆地說:「真不敢相信,我聽說過這東西,但從沒想過他竟真的存在。」看著他很恐怖的樣子,真的想笑出聲來,哈哈哈哈哈哈哈!

科學是人類群體性感應信息(即經驗認知)的意識工具化。——探索貓,探索意識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貓 的精彩文章:

意識的起源:DNA感應光量子並影響光量子,具有感應的雙向性
人工智慧突破臨界邁向極限:人類主流意識形態的飛躍

TAG:探索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