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誠實而極致的手藝,在當今社會愈發珍貴?

為什麼誠實而極致的手藝,在當今社會愈發珍貴?

有人說,活在當下的人,從出生開始,身體里就被刻下了機械還未誕生時的記憶。

因為對我們的祖先而言,打磨石頭、揉捏泥土、切削木塊的生活場景再平常不過。看著匠人工作的姿態,以及觸摸手作之物時內心洋溢起的溫暖與滿足感,正是自己DNA上被印刻著的記憶有了反應。

為了探尋這個記憶,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四處拜訪手藝人,從黔東南的布和錦,到景德鎮的陶與瓷,再到蘇杭的綉品,越發覺得人的一雙手是神奇的。可在躁動和功利驅使的社會下,手藝價值曖昧,山寨伺機而起,一切似乎都在碰撞,也都似是而非。

究竟什麼是美好的造物?帶著這個問題,在找回中國人精緻生活的道路上,我們遇見了那麼多對美極致追求的人們,他們用最誠實的作品和態度告訴我們,物有悅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

圖片來源於「柏文」攝

·誠實的手藝,能讓非遺新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刻板、古舊。直到我們遇見一群用生命來信仰美好的人。譬如製作香雲紗的莨染手藝人,他們活在深山、世代相傳了1700多年。當我們對莨染的技藝隕落哀嘆時,他們卻說:「人們總覺得非遺很土,我們就改良它,讓手藝新生。」

圖片來源於「德璽見萩」授權提供

是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總有一些美好會以消失的方式提醒著它的存在,但如果有更多的美好能被創新和活化,就能重新為大家所喜愛。留住手藝,憐憫的不是工匠,而是我們自己。

·誠實的心,是對美的態度·

如今已然泛濫的「匠人」,聽上去不再詩意。當我們正彷徨如何辨別中國式匠人時,董全斌先生從北京搬到了景德鎮深山,獨自一人研製茶器,像一種古老的修行。一盞茶器的誕生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可這樣難得的作品,被砸掉的還是比保存的多得多,縱使他名聲在外一器難求。

圖片來源於「董全斌」微博

他誠懇地說:「一旦進入了手工的世界,你認可的標準就不太容易再低下來。」用手造出來的美是直觀的,而對極致的追求得和汗水、時間成正比。

·誠實的物,給予了人美好的日常 ·

還有一對很有意思的手藝人夫妻王杉和賈江宏。若非我親眼所見,恐怕你根本不會相信原本乏味、厚實的黃銅,竟能敲打出中國詩詞的意境,松雪冷寂、暮秋黃葉、夏日晚霞……那些凝固了轉瞬即逝的自然之美正不斷提醒著我們,美好就在日常。

圖片來源於「五玄土」授權提供

不曾想,一個以文化為靈魂的器物,能讓我們收穫經得住生活磨礪的歡愉。人與物的美好關係,其實早就深刻在我們對中國文化之美的感受中。

· 走遍中國,尋找最誠實的手藝人 ·

過去2年,我們走遍大半個中國,採訪報道了超過1000個手藝人,可是你不知道的,是背後還有10000種美正在消逝。

劇變的中國,誠實手藝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殘酷的競爭讓很多美好的造物被迫藏進深山,鮮為人知。

因為誠實的手藝人從不盲從,他們要造的,是可以傳家的好物;他們要懂的,是造物不為標榜自己,因為能被使用,才是對物最好的歸屬。他們始終相信,好物不只是良品,對美的極致追求,才是它的靈魂。

圖片來源於「陳英澤」授權提供

手藝人造物,不僅受限於材料、天時,他們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註定產量太少。所以你必須等,等一把銀壺,用30天慢慢打磨成形;等一襲香雲紗,變成今天的新美學;等一年的茉莉花開,經過幾十道複雜的工序製成一杯清香的茶.......

這世間最極致的美物,飽含著誠實手藝人的心意,它擁有機械所無法表現的素樸之味。

圖片來源於「陳英澤」授權提供

· 造物中國,再造世間極致的美物 ·

在所有平台都追求產量和銷量的今天,我們想反過來,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籌備了半年,又等待了半年,終於可以為那些超稀缺、更精緻、最用心的匠人和產品,開設一個特別的欄目【造物中國 ? 誠實的手藝】。

從今天開始,每周五和我們一期一會,遇見這個時代最優秀匠人的最用心之作,不僅如此,所有這些美好的造物,48小時可限量搶購。

唯有誠實和極致的美,是這世間的亮光,它指引著我們為造物中國的理想,尋一份美好。

圖片來源於「柏文」攝

· 物道品質欄目 ·

【 造物中國 · 誠實的手藝 】

讓美好回歸日常,讓生活重拾精緻

每周五,48小時搶購最優秀的匠人之作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福報不夠所以被業障拖著走
佛法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科學永遠無法涉及
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
慈舟大師:念佛時應如鐵帚一樣 掃去一切雜念!
聲色犬馬的人,令人深感可惜!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