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流環境巨變,物流金融模式創新點在哪裡?

物流環境巨變,物流金融模式創新點在哪裡?

近年來,中國經濟體量快速增長,物流與金融產業化融合的市場需求逐漸顯現。物流金融的產業化,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提升、物流業的運營水平和效益提升及資本運作的效率,同時也有利於金融機構提高貸款規模,降低信貸風險,提升質押物評估、企業理財等中間服務水平。

但由於物流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物流企業利潤空間逐漸縮小,設計合理的金融和物流融合發展機制,是物流未來新利潤增長點之一。那麼,面對現今物流環境的巨變,物流金融模式創新的難點在哪裡?它的本質是什麼?會有什麼樣的風險,可控的因素有哪些?特別是銀行與小微物流企業的「隔閡」現象,我們應該怎麼面對,怎麼去克服這些「隔閡」等等。

中國物流市場中的銀企「隔閡」

這些年來,運輸企業、倉儲企業、貿易企業都在轉型做供應鏈管理,企業跨界經營要「創新」,在跨界的領域中形成「共贏」的局面。在我看來,物流業務發展的推動力是「貿易」或者稱之為「商流」,這樣的貿易包括生產型貿易和市場型貿易,它們推動了物流業務的發展。

因為有了貿易貨物才會有流動;物流業務的發展又帶動了「資金結算、融資」等金融業務;其中,物流業務發展核心的力量是「金融」,他們三者關係被「IT」和「DT」固化。

具體可以用「運輸大市場和運力小企業」來形容物流市場中的運輸情形。其中,運輸大市場,是指實體貿易產生很大的運輸需求,與其相適應的運輸消費額更是巨大。根據中國採購聯合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的1~7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6萬億元,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6萬億元,其中,運輸費用3.1萬億元。

之所以稱「運力小企業」,是因為我國的運輸企業是一條層層轉包的服務鏈,從供應商委託給第三方物流或專業的運輸公司,到物流園區、到運輸信息部、到終端客戶,這種層層轉包的運輸業務卻是由眾多的「小貨代」、「黃牛」、「司機」來完成。

運輸服務鏈上大多是小微的物流運輸企業先行墊付了油費、路橋費等費用,業務完成後才能收到下游企業支付的運費。這些小微「物流企業」的特點是「資產少」、「業務總量小」、「信用弱」,無法承受更大的業務。然而,供應鏈上的這些「小微物流企業」資信難以界定,缺少資產擔保,從銀行獲得融資比較難。

如上圖所示,全國企業的應收賬款有20萬億,銀行僅僅關注了大企業的2.7萬億,大量長尾巴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銀行卻視而不見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果把小物流企業的碎片融資需求集約起來,市場巨大。

仔細思考,銀行之所以不待見小微物流企業,是由當前「中國物流運輸企業的運力存在信息『黑洞』(反應運力企業融資所需要的信用資產要麼不足,要麼其信用證據鏈是斷裂的)決定的。

銀行和中小微物流企業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未來這種情況如何解決,個人認為,運力融資其本質上是信用融資,在融資企業「主體信用」不夠時,可以判斷其「交易信用」,只要判斷出其業務是真實的、連續的,違約成本高,就可以對這類小微物流運輸企業進行放貸。

需要銀行對小微物流運輸企業有充分的了解,小微物流運輸企業要把物流業務的信息流透明化,搭建「銀企橋」,把物流運輸市場跟金融機構連接起來,把物流運輸企業的業務信息跟銀行所需的資信信息進行聯通,消除信息不對稱變得愈發重要。

運力供應鏈金融指數體系助推銀企共贏

當下,很多公司設計出運力供應鏈金融產品,但是實際授信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的信用額度,究其原因:金融機構不敢貸,花費大量的人力去做資信調研,營運成本高。

運力供應鏈金融指數是運用運輸消費的大數據和高業務違約成本等原理,由第三方建立的運力信用服務綜合指數。所謂在運輸消費也就是在整個運輸中所產生的通行路橋費、汽油、柴油、潤滑油、維修件和車輛購置等發生的費用。

圍繞著運力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會產生大量的與運輸相關的數據,把數據作為支撐,可以真實反映業務的真實性、長期性、異常性;反映融資企業的基本運營狀況和盈利能力,以此建立一個運力企業信用金融的活動。銀行可以依據這個指數對融資企業的資信進行判斷而做出貸款金額、融資時間等判斷。

運力供應鏈金融指數主要是用三個部分,一個是評分、第二報告、第三用指數來做行業標杆。指數的設定的依據,第一個是「運力的大數據」,包括運力供應鏈場景及其風險。第二個就是運用「違約成本」的概念,我們從三個角度判斷,一看他的主體信用,二看他的交易信用,三是監管的第三方信用。用這三個信用管控整個貸款的風險。

指數的評級的框架分為三級,一是「企業准入」,企業來的數據做「交叉」檢驗,利用一些反欺詐的規則來判斷「真實性」;二是對客戶進行分層管理,通過他所處的行業、企業規模、業務周期、業績來判斷他的資信,然後是基於評分卡的評分,通過評分看你是個好企業還是個差企業,一個企業一年他有300萬的業務,我貸給他是十萬、二十萬,他不會為了這十萬、二十萬違約,他為了這點損失全面的業務量是不划算的,我們把違約的因素考慮進去,建立了指數的有效性。

通過企業分層,比如對大的第三方物流和小的三方做分類管理,通過分類管理我們利用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的授信,根據不同的運輸方式,不同的開票數額,特別現在營改增以後,一定意義上對物流的成本還是有一定的影響,通過他不同的標準有門檻以後,來降低所謂的風險。

通過數據管理的基礎,包括客戶數據和監管方數據,如:保險、信用、車輛的違紀,客戶的融資方信息、物流交易信息、運單信息、財務信息,細分成大的運輸公司、小的三方物流公司等,關於司機的數據也很重要,他的配偶的情況、子女的情況,有沒有不良的嗜好等都要做記錄。

如果這個人喜歡賭博,經常跑賭場,這種人就要剔除掉。企業行業地位、傳統三張表的數據、交易信用,看看他的交易是不是真實的,因為貿易的真實性很重要,看他是不是交易的數據穩定的,有沒有趨勢性,未來上漲還是下跌的,如果出現異常,異常性怎麼風控、管控,通過多維度的數據的採集,形成大資料庫。用數據建立信用評價模型、專家打分,把交易信用、監管信用通過打分逐步的描述出來。

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應用報告。如:銀行、政府、行業協會、運力企業。通過運力供應鏈金融服務指數打通物流運輸企業與銀行的「隔閡」,把運輸市場做大、培育小微物流運輸企業成長,助推銀企共贏。

運力供應鏈金融指數風險管控

關於運力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關鍵要素,有四個:運輸貿易的真假性,是「真運」還是「假運」;數據資產的價值化,要看融資方運輸歷史數據的連續性和趨勢性,是否有收到款、是否是盈利的;融資償還的自償性,他一定是用這筆業務裡面賺的錢還你的這筆業務貸款;管理的專業性,即運力供應鏈金融要「可視」、「可追」、「可控」。

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信用問題是核心,包括從主體信用到交易信用到監管信用。這裡面交易信用裡面反映的物流運輸貿易的真實性,運輸業務的高違約成本是小微物流企業資信非常重要的判斷依據,通過這三個東西我們把風險能夠管住。

從信用角度建立管控,具體內容有以下幾點:

1、要有準入;

2、設立違約成本,如果業務沒有違約成本就不適合做運力的金融貸款;

3、要管理交易風險,特別對數據把握和行業的理解是做這個的核心,目前管理交易的風險主要的參考是歷史的交易紀錄,如果這個企業一直為上游或者下游做這個業務,有一年或者兩年以上的我就敢給他貸,把數據作為核心資產進行考核和管理。

4、管理信用的風險,特別是要利用第三方的反欺詐的工具,我認為供應鏈金融業務,90%以上的風險來自於客戶的欺詐,包括控制權的爭議、資本的抽離、隱性負債等等。

從風險管控的角度看,重點是怎麼管理好我們運力供應鏈裡面的信用,通過這個信用我們來提升融資方的信譽,包括他的職業道德、運作能力等。

創新才能治本

所謂物流金融的本質那就是信用及信用擴張,面對眼下物流金融所面臨的問題,應該從三方面著手創新,即倉庫監管信息化、融資管理平台化、全程監控多鎖化。

首先,倉庫監管信息化。通過建立統一的物流金融監管雲平台,實現信息的全程透明、共享和及時傳遞。各監管倉的倉位必須經平台認證,真實有效。倉庫具有對存放貨物狀態、位置的現場數據感知和無損加密傳輸的能力,並且各監管倉的倉位應統一在雲平台上登記,錄入所存放貨物的相關信息。

物流金融業務的倉管方、出質方、金融機構通過統一的平台對質押物進行實時監控;系統通過現場監控設施感知異常,自動推送告警信息給相關人員;定時對被動用過的質押物或設置為嚴格管控的質押物記錄其移動履歷。

另外,做金融物流管理不能單純的只做一個WMS,而是要做一個具有金融因素的FWMS系統,他需要具有質押入庫、監管出庫、質押監管、質押解除、貨物置換功能;這個FWMS服務主體,應該是倉儲物流(貨主或物流企業)+擔保/監管公司;在貨物監管和動產質押風險控制方面應注重質押率、貨物變現能力、客戶還款能力、擔保餘額;合同與信用管理方面,要具備業務檔案記錄並可實現查詢與追溯功能;所以較一般WMS系統操作FWMS更嚴格。

只有做到了全程的信息化才能保證融資擔保安全、質物監管可靠性、質押水平、風險有效跟蹤等。另外,信用評價也是不得忽視的環節,因為它涉及到市場的競爭力、資金的流向、管理水平的高低等。

其次,融資管理平台化。說到融資管理,那麼這裡面不得不提涉及的幾大主體,即核心企業、小微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而想要把這四個主體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只有運用平台化的系統才能做到,才能做到可視化、自動化、自主化、及時性。

通過打造可視化的自動運營管理平台監控每筆資金的流向,讓資金閉環流動,查看每一筆資產的明細;這樣可以減少人員成本的支出;「自主化」在關注環節設置在線人工運營,輔助審批決策。從多維信息化角度讓風險可知,信息透明。

並根據歷史數據,精準、智能地核定企業額度與賬期,並進行貸後跟蹤,賬款閉環管理,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平台線上操作,實時獲取供應鏈中的每一筆數據,確保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全覆蓋性。

第三,全程監控多鎖化。引入二維碼安全認證服務,是為了方便、快捷認證交易過程中單證的有效性及真實性而設立,對物流金融業務鏈實施全程多鎖監控。

通過電子化的二維碼安全認證服務體系,使得傳統的造假手段,如偽造簽名、印鑒,塗改關鍵信息等造假手段完全失效,規避了交易中的風險。引入專用掃碼APP以及二維碼的編碼、加密、再解析等技術,又規避了傳統二維碼的網路風險、使得造假者無法使用克隆、釣魚網站等技術進行造假、行騙。

另外,藉助於數據的分散化存貯技術,又使得黑客通過攻陷伺服器從而獲取關鍵數據的信息安全風險降到了最低。

作者:儲雪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郵唄智慧物流共享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郵唄智慧物流共享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