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擇天記》 《南方有喬木》的故事線,都在他手裡!

《擇天記》 《南方有喬木》的故事線,都在他手裡!

5集就能講完的劇情注水到80集都講不完?

動輒50集以上的國產劇

是不是讓你追到心力交瘁?

台詞累贅,演員面癱,劇情幼稚……

這樣的國產劇我們還要忍多久?

聽聽電視劇界的「剪刀手」怎麼說!

攝影丨王坤

胡海昕:剪輯導演、後期製作總監。親自操刀擔綱多部熱門影視劇,包括《一仆二主》、《後海不是海》、《刑警隊長》、《小別離》、《餘罪》、《擇天記》等,圈內稱其為「胡神剪」。

作為一位在業內小有名氣的剪輯導演,胡海昕的工作室和之前想像得有些不太一樣——沒有炫酷的設備儀器,只有兩台普通的電腦,胡海昕就是在這上面完成了《餘罪》、《小別離》、《擇天記》等熱門電視劇的剪輯工作,還有即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播出的《將軍在上》。在胡海昕工作室的牆上,掛著一溜兒他經手過的作品海報。

觀眾對導演和演員的了解往往遠遠超過對剪輯師的了解,網上甚至都沒有關於胡海昕的百度百科。他剪輯的作品遠比他本人出名得多。但剪輯卻是影視劇製作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影視劇拍攝結束後,剪輯導演要對原片進行再一次剪輯,然後作品才能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

因為剪輯速度快,優質作品多,胡海昕在業內得到了「胡神剪」的美譽,剪輯有何秘籍?胡海昕一語道破:「演員才是一部戲的核心,無論是畫面還是情節,我們都在為了演員服務。」

從觀眾視角看《餘罪》:

我能剪掉一半

雖然名頭上戴著「導演」兩個字,胡海昕卻說:我的工作和導演沾不上邊。「我沒接觸過什麼導演,來找我的大多數都是製片人。」他說,「我不參與前期拍攝,以前都是他們片子出現問題了才來找我,現在則是拍攝開始就來找我,但片子一般到我手裡時,導演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胡海昕的主要工作簡單點說就是「挑選」。前期助理將拍攝的鏡頭整理好,拍攝完畢後將一個「半成品」交給他。他再對助理交給他的素材進行挑選和重組,重新組合之後,片子就能講清楚一個基本的故事了。「我們不參與前期拍攝,不做特效,不摳圖,不加濾鏡,不對鏡頭進行任何處理。」胡海昕說,「不過配樂和配音是我們加,說白了後期導演就只管剪片子嘛。」

後期剪輯也被視為對影視作品的二次創作。在這種情況下,胡海昕所能做的,是從一個觀眾的角度,盡量提供一些新的視角。

「我會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去考慮。有時候導演出於拍攝時的各種考慮保留的鏡頭,我會把它拿掉,因為觀眾可能會覺得『啰嗦』。還有時候我會加一些手段,比如旁白,去做一些新的情節鏈接或者重新安排情節次序。這就是很多製片方找我的原因。」胡海昕眼中的影視劇和普通觀眾眼裡的影視劇沒有不同,可能只是多了一些技術方面的考量,但是在觀看的體驗上是一樣的,打動觀眾的情節,必定也是打動他的情節。「有時候製片人會問我的觀感怎樣,因為如果我都看了這麼多遍還會被劇情打動的話,那麼觀眾也一定會的嘛。」

一般胡海昕剛拿到手裡的原片和最後的成品長度會差三四集的樣子,像《擇天記》他就大約剪掉了4集。當然,有時也有片長差異大的,例如《餘罪》。由於餘罪的劇情是多線索並行的,為了突出主線,讓觀眾看起來劇情走向明確,他把原片「砍」掉了大約一半。

胡海昕一年大概能接三四個戲的後期剪輯。今年下半年,他還接下了《斗破蒼穹》和《南方有喬木》兩部電視劇,預計將會在11月前完成。

「我們這是個服務行業,我們都是服務人員。」胡海昕這樣定位自己的職業。

在他眼中,自己更多的接近於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藝術家。「人家需要一個勺,你不能老和人家說這叉子好。」胡海昕說,「所以製片人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他需要的東西,對自己做的東西,我沒有那麼多堅持。」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平和的心態,入行這麼多年,胡海昕很少和製片方發生爭執。「決定權總是在製片方手裡的。我的任務就是真實的、毫不隱瞞地把我的意見告訴他。他如果不同意,我就告訴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如果還是覺得不合適,那就修改。說得直白點,人家出錢了,你當然得做出人家滿意的東西。」

按要求做事不意味著毫無創造力,雖然很少有爭執,但是胡海昕經常會和合作方產生觀念的差異,對情節的安排會有自己的一些獨特想法。

比如,胡海昕認為:好的情節應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此他常常在剪輯工作中把作品內一些前期的人物交代刪去,給人物一個「突然」的出場。他解釋,「觀眾關注的是這個人物來了之後會發生什麼,至於他怎麼來的,從哪兒來,觀眾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戲劇的起點可以是任意一點。」類似的應用還有許多,胡海昕表示,對他的這些創意,大部分的製片人都是會接受的。

後期導演眼中的演員:

比劇情和畫面都重要

在工作中,胡海昕一向堅持,「影視劇的核心是演員,所有的情節安排都是圍繞著人物塑造來的。」可見其對演員的看重。他甚至提出了一個和大眾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個人認為啊,現在有的演員一部戲要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片酬,那是正常的,就應該這樣,因為演員他具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

「無論是攝影也好,美術也好,還是剪輯也好,你是來幹嘛的?你不是要展現你自己的,你是來幫忙的,你幫誰的忙?你幫戲的忙。戲是什麼?戲是演員、是人物。」胡海昕認為,無論多麼精美的拍攝畫面,都不能替代演員的表演本身,一個好的演員不僅能夠準確地表現人物,還能夠,或者說還應當多花一些心思,對劇本中的人物進行二次創作。

在剪輯過程中,他也遵循這個原則:「假如有兩組鏡頭,一組拍得特別好看,但是演員演得一般;另一組畫面不太好看,但是演員表演更好,那我肯定會選第二個。這就是權衡的問題,兩害取其輕。」

胡海昕甚至提出:過於精美的畫面不僅不會給作品加分,還會給作品減分。「比如一個合格的片子是85分,你把畫面做得很精美,也許能在這個基礎上加5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過分關注了畫面,就必然會在表演上有疏忽,那你可能損失的就是及格分了。」

除了從創作者角度分析,胡海昕指出,單從觀眾觀賞的角度看,精美的畫面會讓觀眾過於關注畫面本身,甚至停下來專門欣賞,這樣損失的就是演員的表演了。他提出:「所以我現在看到畫面特別精美的片子時,立刻就會對這個片子產生質疑,經典的影片沒有畫面特別美的。」

談到具體合作過的演員,胡海昕表示,自己沒有太多的參與過前期,所以對演員的現場表演不是很了解,不過在他看到的素材里,演員的表現都很好。

「我看到的演員大多數都很好,很豁得出去的,沒有那種『數字小姐』。比如張嘉譯,他在《後海不是海》里扮演石墨,演得特別真實。還有小鮮肉們也很好,《擇天記》里鹿晗演得陳長生就特別符合人物形象,有一種非常乾淨的感覺,陳長生這個角色他本身就是一個乾淨的少年。還有正在製作的《斗破蒼穹》里扮演主角蕭炎的吳磊,他們塑造出的人物都很棒。」

在被問到「平時會關注自己的作品嗎?」時,胡海昕出人意料的搖了搖頭,「現在不大看了,有時候製片方和我說的時候會去看下。因為我覺得好像這個和我關係不太大?我只是接了戲就去做好,」他再一次說:「我其實是個非常被動的人。」

對話剪刀手「胡海昕」

你接觸的第一部作品是什麼時候?

胡海昕:前幾年人家找到我,我才接到第一個作品。這件事情上我很被動的,並沒有說我一定要做剪輯,我要剪片子。既然別人來找我,那我就做唄。說難聽點就是給錢幹活,沒有「高大上」。

你有剪輯前後風格差異特別大的作品嗎?

胡海昕:每個片子都有風格差異的,因為我在修改的時候肯定會有大幅的刪減,有些東西會有大幅的延長,所以說肯定是不一樣的。

你有具體哪部戲和前期創作意見不統一嗎?

胡海昕:我每一部戲都不會處理得和前期一樣的。哪部戲都會在我這做一些改動,不一定是剪掉,也可能是順序做一定調整。所以肯定和導演按劇本拍出來的不一樣了。但故事肯定還是這個故事,這不可能改的。

那有發生爭執的情況嗎?

胡海昕:我一般會這樣處理: 我會把我的意見告訴製片方,告訴他怎麼做,或者說做出來給他看。製片方要是覺得不合適,我就告訴他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最後的決定由製片方來做,所以很少發生爭執。我是個服務人員,從事的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的特徵就是這樣。

你有沒有遇到過外形和人物不太適合但是演技彌補的演員?

胡海昕:不會,因為如果一個演員他的表演是適合這個角色的,那他的外形也必然是適合這個角色的。他就是這個角色。他要不適合這個角色,那一定不僅僅因為他外形不適合,而是他整體都不適合這個角色。

作為一個剪輯師。在看演員表演的時候角度和觀眾有不同嗎?

胡海昕:我覺得不一樣的地方只是在技術方面,比如說在表演的契合度上。但從感受上來說,我得到的就是觀眾的感受。我是這樣覺得的,不管是專業也好,非專業也好,你最後做出來的東西都是給觀眾看的。觀眾的感受就應該是你的感受,觀眾覺得好看就是你覺得好看。

你在業內有「胡神剪」的美譽,能分享一下訣竅嗎?

胡海昕:訣竅就是抓住重點,因為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80到85分就OK。因為做到80到85分的時候,你就是在水準上,你只要把片子做到水準上就OK 了,不要在細節上去糾結,不要把太多的工夫浪費在細枝末節。

文丨高冬梅

編輯丨鳩摩智

攝影丨王坤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周刊 的精彩文章:

吳京電影爆紅遭「逼捐」,網友稱「道德綁架」背後是嫉妒
劉德華新片今日上映,《俠盜聯盟》五大看點搶先看!
星座運勢早知道水逆前夜!
星座運勢早知道(7月31日-8月6日)
星座運勢早知道 天海冥同時逆行:自性自在,不昧因果

TAG:北京青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