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服務就這麼差?

中國服務就這麼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接連幾天國際國內候機、乘機、轉機,入住不同的酒店。於是慘了,對比實在明顯,吐槽「勢在必行」。

玩笑話,我還是要先聲明一下,以免被人「有意地」理解錯誤,那就是我所有的吐槽都是建立在希望我的國家能夠更好,不至於被那些外國人評價超Low。我愛著這片土地的千古文明,不開心它被別人低論,還說的是事實。看看究竟體現的是不是我們的問題再說吧。

在國外住酒店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雖然被人殷切地盼望著給小費的感覺也不是百分百地令人愉快。但是總比在國內住酒店感覺好。我得經驗是,在國內,除了國際連鎖的酒店有著最基本的服務意識和風範。尤其到了偏遠的地方,去那些新建的酒店,有著五星的設施和價格,卻連國外三星的服務都沒有。而且分分鐘讓人無語。

早上起來去吃早餐,習慣性地跟人說「早上好」,那個人莫名其妙地盯著我看,我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就又說了一遍。以下是實況記錄:

「你幹什麼?」一副死屍臉。

我說,我跟你打招呼,我說早上好,你都沒有反應。

「吃飯有早餐券嗎?」另外一副死屍臉。

我說:「沒有,昨天晚餐就沒有用,所以抱歉我不知道需要這個,請問我去哪裡取?」

「前台,你們昨天來晚了。早餐7點半開始。」

「好的,謝謝,我過去。」

注意,這期間的三個死屍臉圍著我,手上絲毫沒有停下自己的動作,兩個人開口跟我講話,我絲毫沒有感覺到任何禮貌,反觀整個對話,我倒更是酒店服務員,他們才是住客。

我真的很不舒服。

我真的很想問,你們如果連最基本的做人的禮貌都不懂,又怎麼能代表一個酒店來接待外賓?昨天去機場接我們的司機全程吸煙,一車人受忍受他的污染,導致下車就被投訴。剛才的這一段對話,首先前台入住的工作人員沒有提前做早餐券的介紹和說明,讓客人去了餐廳還要再去前台。這是工作流程的失職。然後是他們全部人的狀態和態度,都給我感覺是我欠他們的。

我記得我的很多位外國朋友跟我提到過:中國人的臉上沒有笑容。對此,我能夠從高房價,生活幸福指數等多個方面去理解。可是一個酒店,作為服務業的典型代表,尚不能因為職業要求稍微改一下那些個苦瓜臉。我們究竟都是怎麼了?

沒有人告訴過你,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無論你多忙,都要停下自己手中的動作,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

沒有人告訴過你,要跟人打招呼,「你好」「請」「謝謝」是最基本的日常用語,在國外一個人一天幾乎要說二三十遍也不為過。而且是不管你說幾遍「謝謝」,你都會換來相同次數的「不客氣。」

沒有人告訴你,當你開一扇門走過去,看到後面有人也走過來,要幫著別人扶一下門,這樣不至於打到後面的來人。當然,別人為你做了這樣的事,你也應該說「謝謝」

最不濟,就沒有人告訴你,對住到酒店裡的人要有起碼的禮貌?

就不更不要說什麼想別人未想,做別人未說的周到了。

一路上我的學生跟我說中國人的服務很不好,我心裡很不好受,卻不知道怎麼說。因為他們說的是事實。我沒法跟他們解釋,為什麼那些個叔叔阿姨都不聽他們說話就直接打斷他們。因為我自己也已經被這種態度給折磨得外焦里嫩。

最近看的很多文章都在說生活在一個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有多重要,會說話能帶來多大的便利。確確實實是這樣,一個人的家庭氛圍,構成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而整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又體現在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上。

在我接觸過的所有的國外的服務行業的人,似乎大家都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說「對不起」有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對不起你,或者我做錯了什麼具體的事。哪怕是一點點的不方便,或者聽到別人的不太好的事情,都會獲得表示感同身受的「對不起,你遭遇了這樣的事情,我理解你的感受。」很多時候,一句對不起,是先平復別人的情緒,讓兩個人都能更加冷靜的聽和說。但是很明顯,中國人把這句「對不起」看得太金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讓國外的人覺得粗魯沒禮貌的原因。

我所知道的是國外的人做酒店行業做二三十年是很稀疏平常的事,跟所有其他的職業一樣。但是國內的酒店行業工作超過兩年就是行業里的老人了。我想了想,感覺的最大的感覺就是,其實也不光是酒店行業,國內的很多行業的人給人的感覺就不像是上班的狀態。不僅不專業,還可能不理智。什麼叫上班,上班就是責任,就是表現出自己這個工作崗位應該有的一切素質。而不是我願意怎樣就怎樣,更甚者會發生跟客戶吵架,兩個同事在工作期間吵起來的事情,簡直不可想像。無論是服務人員還是客人,狂躁地破壞的是整個社會的秩序。這不是與你無關,是與你我都息息相關。(在美國的遊樂場里,一個大的充氣跳床被風吹翻了,所有的人,不管是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在裡面,自己是不是離那個跳床近,都立刻衝過來幫忙。然後所有的小朋友對著自己不認識的叔叔阿姨說謝謝。)所以我認為一個社會的文明在於當某些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是不需要奔走呼號,就會有人自發的走上來幫你。

每一分工作的意義都很重大。我在吃飯的時候,酒店的保安就這樣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們。你過去跟他們說話也很少會有人像國外的服務生那樣跟你愉悅地回復,甚至有的都沒有任何反應。我不覺得他們那樣過的會舒服,因為作為客人的我在那樣的氛圍里,我肯定不舒服。孩子的爸爸經常說,要自己快樂,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我們所有人的任務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

我生於斯,長於斯,愛於斯。很多人現在在做的行為我曾經也做過。當走過路,看過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之後,我看到我們物質層面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但是精神文化層面幾乎停滯不前。以前我們埋怨是自己窮,國家沒錢,認為沒有那個「閑功夫」去講究那個禮貌。現在看來真是可笑。事實證明,這些關乎人的心靈溫暖程度的東西還真的與金錢無關。國內的人的觀念裡面是有錢人一定很挑剔,一定很瞧不起別人,一定很沒禮貌又嬌慣自己的孩子。我想說的是那你要看那是多麼有錢的人,要是一般有錢的人,也許真的會是你想的那樣。但是我所接觸的那些有錢人真的不是。他們禮貌優雅,既尊重個體的獨立,也不失主人的權威。總之,他們能夠令人舒服地處理和人的關係,真的不讓你覺得多麼不舒服,甚至「低人一等」。而且他們不嬌慣孩子,也不刻意讓孩子受罪。他們高興自己能給孩子更好的條件,讓孩子擁有更好的人生起點。但是也從不強迫和「諄諄教導」孩子要感恩。他們所做的是讓孩子充分享受自己的童年,學會感受活著的美好,而且一定要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而不是只考慮自己。所以作為家長的大人在大是大非上給他們指導和建議,卻幾乎從來不替他們承擔後果(工作人員的批評)。說過的話,提過的醒,如果不聽,那就讓現實給他們上課吧。所以爸爸媽媽也可以說他們累,也可以有情緒,而孩子也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情緒,而不是只是享受別人為了自己的開心忍受難過,甚至如果爸爸媽媽的不開心是因自己而起,要去道歉和彌補。一切正常關係的開始必須是而者的平等,親子關係也不例外。

洋洋洒洒寫了那麼多,願你有所獲。如果是你不知道,之前沒有這樣的意識,那麼希望從現在開始建立這樣的意識。因為,很多這樣的行為,在別人看來,真的很沒禮貌。一個小孩,你跟他說這樣做不禮貌,他都會羞愧改正,更何況是一群大人。最起碼,不要讓我們的行為困惑了孩子們的雙眼。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曾被溫柔以待,那麼將來他怎麼去溫柔以待他人?在我們這一代可以盡量改善的地方,還是最好去做些什麼。

人間最好是擁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mma走在人海中 的精彩文章:

TAG:Emma走在人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