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錯誤嗎?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錯誤嗎?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弗吉尼亞?薩提亞

做一個合格的媽媽爸爸有多麼的不容易

你似乎要會十八般武藝

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吃喝拉撒睡要懂

生病了如何照顧他要懂

如何輔導學習要懂

如何心理養育還要懂

育兒的每一天似乎都是在解決問題

你要如何去應對?

你要到哪裡去了解?

「育兒問題天天答」

周一到周五,

說出你的問題,

了解別人的問題,

聽聽劉薇老師如何回答。

在育兒的路上,

讓我們一起前行。

家長提問

劉老師你好!女寶寶30個月了,我們跟老人一起住,但寶寶基本都是我一人帶,她愛哭,吃的、玩的不太喜歡跟別人分享,平時我很注意這些的,但對她好像不太管用,比如今天在早教感統課上,她要玩那個蹦床,我就幫她把那個蹦床放好了,她剛爬上去時,另外一個小朋友爬上去也想玩了,這時候寶寶立即說「這是我的,不是你的,不給你玩,」說著就哭了起來,像這樣的情況經常有.最近還容易生氣.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劉薇老師回答

點擊綠色音標收聽

今天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兒童自我意識的構建,也是很多媽媽們有誤區的地方。這個部分在「薇客教育」公眾平台的「薇課堂」當中有一個欄目是「捕捉兒童敏感期」,我在裡面有15講,專門有一講是講這個部分的。

因為有太多媽媽問這個問題,所以我把那節課里的部分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當然,您想了解更多的內容,還可以進入課程去收聽。傳送門——>《捕捉兒童敏感期之十一:自我敏感期》

兒童一出生時認為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的。隨著他慢慢長大開始了兩次分離。先是與媽媽的分離,再是與周圍環境的分離。

當嬰兒在10-15個月時,是與媽媽分離的敏感期,在這之前,嬰兒一直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但經歷了這個分離敏感期後,他開始知道了原來他和媽媽是分離的,媽媽是可以離開的,而且離開後還是可以回來的。這樣,他的內心就可以接受與母親的分離。

之後從2歲開始,甚至有些孩子不到兩歲,就開始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都是分離的。他們也進入了最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

兒童自我成長的過程是:

首先,幼兒用打來表達他的不同意、不喜歡的態度。這裡打的含義是排除、不同意、不喜歡的意思。和我們成人理解的打人完全不同。打是兒童這一時期的心理語言,用打來表示他不願意。

這個時期很快就過去了。接踵而來的是說「不」和「不要」的時期。什麼都是「不」,都是「不要」。做與不做,要與不要都是「不」。這是兒童在意識上通過語言表達的最早的分離概念。在這樣持續的發展和深入重複中,兒童感受著「我」與他人的分離快樂。

接下來就進入兒童自我形成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佔有的敏感期。先是從佔有可觸摸物開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薇客教育 的精彩文章:

1、孩子咳嗽好了後還總是吭吭唧唧怎麼辦?2、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

TAG:薇客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