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思文: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王思文: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周總理曾經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啊,讀書不僅能教給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能讓我們向好的榜樣學習。讀書不能是一句空話。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論語》中也有很多鼓勵學習看書的句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等等。

我也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前陣子在書城看了本書,叫《滴水藏海》,裡邊有300個經典的哲理故事。其中看了一篇小故事,叫《命運》。, s5 b* j" `$ C- A4 f7

《命運》講的是兩個孩子的命運,一個被高僧占卜為"狀元",另一個為"乞丐"。二十年後,當初的"狀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卻成了"狀元"。

上帝說:"我賦予每個人的天分之占他命運的三分之一,其餘的在於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這段話,我很受觸動。把握,把握命運,多簡單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運,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隨時都可以改變它的!只要你願意。

看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成長比成功重要》談的正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路程。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和我們的也沒有什麼不同。那麼,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堂吉訶德》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曾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還按他腦子裡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作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傷的騎士,把酒囊當作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為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

初讀《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讀,又覺得書中蘊含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余華寫的小說《活著》,它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看完以後掩卷沉思,感覺有說不出的悲。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他身上,禁不住疑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一個現實,用他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既然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

在網上讀韓寒的《時光錯落》,感觸很深,離開了熱情沸騰的十六歲,來到現實困難的二十幾歲。引用他的話說:按照世俗的要求來衡量自己的所作所為的時候,我只能感受到略微的存在意識。我們終歸會習慣這種慣有著的方式與生活的狀態,在我們的人生長路上,我們並不會輕易地在那個時候發現我們正在錯失的東西,我們的人生一直在蔓延著,我們也就在這樣的狀態下舉行著漫不經心的早禮……可是,我們最終發現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

讀書是為了樂趣,你若用心,便能銘記。不管是什麼樣的書總是能給你不一樣的感受,總能為你揭示什麼,讓你學到什麼。科學文獻,文藝作品,情感小說諸如此類,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有的書只要讀讀其中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3 C$ n7 c7 s0 V3 W5 j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做學問要花功夫,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熱愛讀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

內鄉縣國土資源局 王思文

【內鄉社區網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必追究法律責任

老闆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GIF/1K

後續高潮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鄉社區 的精彩文章:

TAG:內鄉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