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文並茂尿沉渣,想收藏?在這裡!

圖文並茂尿沉渣,想收藏?在這裡!

路遙 北京水利醫院檢驗科

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是原尿經過離心後,形成的沉渣。是尿液有形成分質和量的組合。包括細胞、管形、結晶、細菌、精子等各種病理成分。

一、尿中紅細胞

正常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淺黃色,直徑約8微米,厚約3微米,中度折光性,側面觀呈沙漏狀。高滲尿中,呈鋸齒形,有時可見表面呈顆粒狀。低滲尿中,血紅蛋白溢出而成為無色的影細胞。

當每升尿液中的血液在1mL以上時,能見到不同程度的紅色,稱為肉眼血尿;而在1mL以下時,只能用隱血試驗或沉渣鏡檢發現,稱為隱血或顯微鏡下血尿。

根據細胞體積和形態,尿中紅細胞分為腎小球性和非腎小球性兩大類。

1.腎小球性血尿(非均一性血尿)

尿液中>70%的紅細胞為畸形紅細胞,且類型在2種以上者。紅細胞體積可相差3~4倍,可見大紅細胞、小紅細胞、棘形紅細胞、皺縮鋸齒形紅細胞、影性紅細胞、半月形紅細胞、顆粒形紅細胞等,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不一。常伴有尿蛋白及管形。

臨床意義: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

2.非腎小球性血尿(均一性血尿)

尿中>70%的紅細胞形態和大小正常、一致,細胞膜完整,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正常。即使偶見影形紅細胞或棘形紅細胞,但異常形態種類不超過2種。尿蛋白增多不明顯,管形少見。

臨床意義:見於一過性鏡下血尿:健康人特別是青少年在劇烈運動、急行軍、冷水浴或重體力勞動後,可出現暫時性血尿。泌尿道疾病:泌尿道炎症、腫瘤、結核、結石、創傷、腎移植排斥反應及先天畸形等。其他:出血性疾病、泌尿系統附近器官的疾病(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二、尿中白細胞

正常尿液中白細胞形態完整,較紅細胞大,呈圓球形,漿內染色質顆粒清晰可見,胞核清楚。中性、弱酸性或鹼性尿中細胞核著色較淺。低滲尿中白細胞吸水漲大,易溶解;

高滲尿和酸性尿中,白細胞常皺縮變小;膿尿標本可見白細胞伸出偽足,形成變形白細胞;

炎症時白細胞吞噬大量細菌而變異或死亡,外形不規則。

閃光細胞:指炎症感染過程中發生脂肪變性的一種多核白細胞。尿中出現這種細胞,提示泌尿系感染。常見於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在低滲條件下有時可見到中性粒細胞漿內顆粒呈無規則的布朗運動,由於光折射,鏡下可見灰藍色發光現象,因其運動似星狀閃光,故稱閃光細胞。

尿液白細胞增多的臨床意義:

泌尿系疾病,尤其在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如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生殖系統疾病,前列腺炎、陰道炎、宮頸炎、附件炎等。

腎移植術後發生排斥反應或泌尿道慢性炎症,尿中可出現大量的淋巴和單核細胞。

尿液中單核細胞增多,可見於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及新月形腎小球性腎炎。

過敏性炎症、變態反應性疾病引起的泌尿系炎症可見嗜酸粒細胞增多,常見於急性間質性腎炎、藥物所致變態反應、泌尿系其他部位非特異性炎症等。

腎盂腎炎活動期或慢性腎盂腎炎的急性發作期,尿中可見閃光細胞,在膀胱炎、前列炎時偶爾可見。

尿中出現大量膿細胞,則可能是泌尿系原發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膿腫、尿道炎、淋病等)、泌尿系繼發性感染(結石感染、尿道梗阻性感染)、泌尿生殖系鄰近器官和組織疾病(如腎周圍炎、尿道膿腫、闌尾周圍膿腫)。

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炎及急進性腎炎早期也可以出現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尿,這些患者並無泌尿系刺激征,尿菌檢查陰性。腎移植排斥反應、絲蟲病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以淋巴細胞增高為主,也能見於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及狼瘡性腎炎。

三、尿中吞噬細胞

小吞噬細胞來自於中性粒細胞,約10微米,可吞噬細菌、紅細胞碎片等,呈圓形,有一較大而明顯的核,常為卵圓形偏於一側,胞漿中有較多顆粒和吞噬物,有時有空泡和偽足。大吞噬細胞來源於單核細胞,約100微米,核呈腎形或不規則形,細胞質豐富,常有空泡。

臨床意義:吞噬細胞增多見於泌尿、生殖系統炎症,常伴白細胞增多,並伴有膿細胞和細菌,尿液吞噬細胞數量常與炎症程度有密切關係。

四、尿中上皮細胞

1.腎小管上皮細胞:來自腎小管立方上皮,大小不一,形態多樣。體積略大於白細胞,細胞呈圓形或多邊形,胞質內常見粗大顆粒及小空泡;細胞核大,呈圓形,核膜較厚,在所有上皮細胞中,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核質比最大。

2.移行上皮細胞:來自腎盂、輸尿管、膀胱三角區及尿道近膀胱段等處的移行上皮,形態多變,呈圓形、紡錘形、尾形和圓柱形。

表層移行上皮細胞:胞體較大,直徑30~40微米,呈圓形或梨形,膀胱體部發生表淺炎症時多見,又稱大圓上皮細胞。

中層移行上皮細胞:胞體較小,直徑20~30微米,呈柱形或尾形,後者稱為尾形上皮細胞。腎盂、輸尿管、膀胱三角區急性炎症時,多見尾形上皮細胞。

底層移行上皮細胞:細胞體積與腎小管上皮細胞接近但核質比略小,邊緣呈圓形或不規則。與腎小管上皮細胞統稱為小圓上皮細胞。見於泌尿道深層炎症,尤其是慢性膀胱炎。

3.鱗狀上皮細胞:細胞體積較大,扁平似魚鱗狀,形狀不規則,邊緣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可有兩個以上的小核,全形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見。來源於輸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陰道的表層。正常尿液中可見少量,如大量增多或成群出現並伴有白細胞增多,排除陰道分泌物污染外,則表示泌尿道有炎性病變。

五、尿中管型

形成條件:蛋白尿的存在,是形成管型的首要條件。腎小管對尿液的濃縮與酸化功能:濃縮使蛋白含量及鹽類濃度提高,酸化能促進蛋白的沉澱凝聚。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腎單位:腎單位病變時腎小管內蛋白濃縮、沉積形成管型。

當管型大量出現,特別是病理管型(如細胞管型、顆粒管型等)出現時,提示有腎實質性損傷。

1.透明管型:

最常見,是各類管型的基本結構,形態為無色透明的圓柱體,質地均勻,偶見少許顆粒或細胞。大小、長短不一,折光性差,易漏檢,應在弱光下觀察。透明管型在正常成人的清晨濃縮尿中偶見;劇烈運動後、高熱、麻醉、心功能不全時少量出現;急性腎實質病變,可出現大量透明管型。

2.細胞管型:

紅細胞管型:管型呈黃色或黃褐色,易折斷,碎裂成片狀,紅細胞殘缺不全。 當紅細胞管型退變成為色素狀、顆粒狀管型時,稱之為血紅蛋白管型或血液管型。

尿中出現紅細胞管型,提示腎單位有出血滲入腎小球內,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腎充血、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膠原性疾病、腎梗死、腎靜脈血栓形成等。

尿中出現血紅蛋白管型,見於血型不合的溶血反應及急性腎小球壞死、腎出血、腎移植術排異反應等。

白細胞管型:管型內布滿白細胞或膿細胞,細胞多退化變性。常見於急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疾病。

上皮細胞管型:管型內含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呈瓦片狀排列,胞體比白細胞大,可滴加稀乙酸予以鑒別。常見於腎小管病變,如急性腎小管壞死、腎澱粉樣變性、重金屬和化學物質中毒、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等。

3.顆粒管型:

管型基質內的顆粒占其體積(或面積)1/3以上時,稱為顆粒管型,分為粗顆粒管型和細顆粒管型兩種。

細顆粒管型:偶見於正常尿,常見於運動後、脫水及發熱時,如大量出現時,提示有腎實質損傷的可能。

粗顆粒管型:多見於慢性腎小球或腎病綜合征。

顆粒管型與透明管型同時存在:多見於急性、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嚴重感染及腎動脈硬化等。

4.脂肪管型:

管型內有多量的脂肪滴,當含量超過管型面積的1/3時,稱為脂肪管型。由腎小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所致。較大的脂肪滴在偏光鏡下可發現「馬爾他十字交叉」樣改變。見於慢性腎炎腎病型及類脂性腎病。

5.蠟樣管型:

是由細顆粒管型繼續變性碎解而來。為蠟燭樣淺灰色或淺黃色,質地厚,有切跡,折光性強,有時呈扭曲狀。提示腎臟長期而嚴重的病變,預後差,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及腎澱粉樣變性。

六、結晶

尿中結晶的析出,與形成該結晶物質的濃度、溶解度及尿液的PH、溫度、膠體物質濃度等因素有關。

生理性結晶:酸性尿中的尿酸鹽結晶、草酸鹽結晶等;鹼性尿中的磷酸鹽結晶、碳酸鹽結晶等。

草酸鈣結晶

尿酸結晶

磷酸鹽結晶

病理性結晶:亮氨酸結晶、酪氨酸結晶見於組織大量壞死性疾病;胱氨酸結晶起因於蛋白質代謝障礙,尿酸結晶見於痛風。

膽固醇結晶

酪氨酸結晶

胱氨酸結晶

亮氨酸結晶

臨床意義

尿液中常見的結晶如尿酸、草酸鈣、磷酸鹽類一般無臨床意義。

如有不常見的結晶,如亮氨酸、酪氨酸的出現,提示體內組織迅速分解破壞,可見於急性肝萎縮、化學品中毒和肝硬化、肺癌等。如有膽紅素結晶,可見於黃疸、急性肝萎縮、肝硬化、肝癌等。如有膽固醇結晶,可見於腎炎、腎變性及泌尿系統腫瘤等。

患者尿液排出草酸鈣結晶,並伴有尿路刺激癥狀,如尿痛、尿頻、尿急或有腎絞痛、血尿,則應考慮腎結石的可能;患者尿液長期出現磷酸鹽結晶,應注意磷酸鹽結石的可能;多食含高嘌呤的動物食物,可使尿液中尿酸增加,但急性痛風、慢性間質性腎炎、白血病也可排出大量的尿酸鹽;患者排出的新鮮尿液中含有大量尿酸銨結晶,應考慮是否有尿道細菌感染。

藥理性結晶:磺胺類結晶。

因此尿中富含大量臨床信息,能有效幫助臨床工作者排查信息,準確對待尿檢報告有利於高效、準確的找出病症。

本文圖片大多來自網路共享圖片,僅供大家參考,純屬學術分享,不作為商業用途。

說明:本文為中華檢驗醫學網、檢驗醫學微信公眾平台全網首發,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學 的精彩文章:

論病毒是如何指點江山
臍血——不可不知的檢驗標本?
生男生女有「秘術」這靠譜嗎?
丈夫拒絕剖腹產婦疼痛難忍跳樓自殺,如此冷血的老公你當年是怎麼看上的?
七項免疫抗體檢測解開不孕不育之謎

TAG:檢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