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雞頭」熟了 芡農老了

「雞頭」熟了 芡農老了

城市的水田越來越少

他們不斷外出漂泊

尋找新地以租種芡實

因水生作物特殊的採收規律

他們晝伏夜出

在城市和田頭之間來回奔波

他們是新時代的「都市芡農」

也在日漸老去

晚上12點剛過,金福男就準時起床了。

燒上一壺熱水,簡單洗漱、扒兩口飯後,他就獨自出門了。12點半,他跟四個老夥計在群星苑小區門口碰頭,坐上包車開往30多公里外、位於吳江菀坪鎮的一片水塘——他們去「打雞頭」(採收芡實)。

路上花費了近50分鐘的時間,他們來到這片位於菀坪鎮同芯村200多畝的水田, 5人租下了過半的芡塘。

長在水裡的芡實不等人,一天不採就是損失。到了採摘季節,芡農必須每天趕在凌晨兩點前下田,一直干到天亮收工。

八月中旬開始,這樣晝伏夜出的作息,填滿了他們整整兩個月的生活,風雨無阻。

每次下塘,都要往身上噴很多花露水驅蚊。

把芡果拉出到水面後,再用竹刀迅速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一點也不能傷到果柄。

一盞礦燈、一雙膠鞋、一柄竹刀,就是芡農的全部採收裝備。采雞頭時,芡農憑眼力和經驗先摸到水下的芡果,拉出到水面後,再用竹刀迅速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一點也不能傷到果柄。動作麻利、一氣呵成。

芡實的葉莖、花芽都長滿尖刺,稍不留神就會割傷手。初秋高溫悶熱,水田裡蚊子不少,他們每隔半小時就要停下來噴一次花露水,卻無濟於事。

芡農彎腰在摸到水下的芡果,全憑眼力和經驗。

「天天泡在田裡,黑得連拍照都看不清臉了。」金福男笑著自嘲。「打雞頭」需要巨大的勞動量,由於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手腳發白腫大,芡農幾乎都患有關節炎和腰椎病。

夜間採收芡實需要耗費大量體力,芡農都是自帶乾糧。

吃力地把芡實拖上岸。

然而,今年雞頭米收成並不好,估計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主要是天氣原因,芡實對溫度要求較高,夏天連續高溫或者降雨都對其生長不利,從而影響產量。

「你看,葉子都曬焦捲起來了,底下肯定沒果實。」許金根指著水塘,有點痛心。

上岸,先倒掉膠鞋的積水。

換衣服之前,在溝渠里沖洗一下。

往年這個時候,打完第四轉(根據漿果的成熟度分批輪流採收)雞頭,差不多就可以回本了。

「今年不行,打到底(一般是十輪)能回本就不錯了。」水田的租金卻年年在漲,今年的價格是2000多元一畝,芡農最少也要承包十幾畝,光種植成本就要幾萬元。

搬運芡實。隨著房地產開發,適合種植的水田越來越少。

天亮時分,踏上歸途。

6點,天已經亮了。當金福男跟同伴把一袋袋新鮮飽滿的芡實裝上卡車時,終於露出了一絲收穫的輕鬆。

芡塘,兩隻鷺鳥上下翩飛。

工作並沒有結束,他們要馬不停蹄直奔位於群星一路的芡實加工交易市場,7點前到達攤位後,跟早已等候多時的家人開始剝雞頭米。

芡實的矜貴不僅在於食材本身,更在於繁複的加工工序,全憑手工,可謂「粒粒皆辛苦」。

每天清晨7點前,芡農帶著新鮮的收穫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批發市場。

群力芡實加工交易市場內人來人往,卸貨、裝貨、剝雞頭、交易……一派忙碌景象。

芡實交易批發市場,大人在剝芡果,小朋友在一旁看手機。

雞頭籽被剝離出來後,在專用水池裡清洗。

老的雞頭籽被稱作「老粒」,晒乾後磨粉。

蘇州葑門外曾有一個「黃天盪」,茫茫湖盪,這裡出產的雞頭米最為著名,故稱「南盪雞頭」。明代以來,芡實的種植方法只在群力村保留下來,現代各地芡實種植方法幾乎全部來源於這個村莊。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天盪逐漸被圍墾填平;到九十年代中期,群力村正式結束了種植水生作物的傳統。

曾經的黃天盪。(來源:漢聲雜誌《救救水八仙》)

由於只會種水生作物,群力村民想到了變通辦法:到附近去包田繼續種植芡實。如今婁葑街道約有芡實種植戶750戶,在外承包了超過一萬畝芡塘,以這樣的方式繼續種植、採收芡實。

在四個月的時間裡,芡農周而復始著這樣的「流浪」,每天在城市的家和田頭之間來回奔波。

儘管辛苦,群力村芡農始終守著這份祖業。

每年初秋,街頭剝雞頭米總是葑門一帶的一道風景。

剝殼很費功夫,雞頭米外面裹著堅硬的棕色外殼,剛出來的雞頭米很嫩,圓潤如珍珠。

長期手工剝「雞頭」,指甲也被染成了深色。

隨著城市化進程,蘇州郊區的水田也變得越來越稀缺。

都市芡農沿著太湖、陽澄湖方向越跑越遠,車坊、江灣、甪直、橫涇、吳江……甚至跑到了崑山、常熟、無錫等地。如果出租方要收回田地改種其他作物,他們就得再找新地。

芡農流浪地圖(來源:漢聲雜誌《救救水八仙》)

除了土地消亡,還有勞動者斷代的問題,五十歲以下種雞頭米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了。

現在從事芡實種植行業的都是從十幾歲就開始種雞頭米,有著四、五十年的經驗;而年輕人覺得種雞頭米渾身是泥,沒面子,也吃不起這樣連續熬夜的辛苦。

「還要干多久?干到干不動為止。」 65歲的許金根笑了笑,有些無奈。

從左到右依次為:

金建育,53歲,租20畝

郭冬良,58歲,租18畝

金福男,63歲,租13畝

許根龍,62歲,租35畝

許民, 56歲,租15畝

許金根,65歲,租11畝

文/攝 倪黎祥

— 色影圈出品 —

(2017/09/05)

《色影圈》第133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色影圈 的精彩文章:

TAG:色影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