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雷軍怒贊的Costco要落地上海,它已通過天貓試探中國市場三年

雷軍怒贊的Costco要落地上海,它已通過天貓試探中國市場三年

在開實體店之前,Costco將在下周(9月13日前後)開一家天貓旗艦店。也就是說,它在以前的跨境進口貿易之外開始做一般進口貿易了。

在天貓國際平台上開店「演練」了3年後,美國第二大連鎖超市Costco終於要將它那標誌性的大倉庫賣場開到中國內地了。

第一財經記者向Costco方面獨家確認了將在上海開店的消息,但目前還沒有詳細時間表透露。記者從天貓方面獲得確切消息,在開實體店之前,Costco將在下周(9月13日前後)開一家天貓旗艦店。也就是說,它在以前的跨境進口貿易之外開始做一般進口貿易了。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曾稱Costco給他帶來巨大震撼,盛讚它是全球零售業的「奇蹟」。在美國,Costco以獨特的會員制+低毛利模式成功抵禦了整體零售大盤的衰退,比沃爾瑪更有效地抗衡了亞馬遜的衝擊。但面對中國內地的電商與新零售環境,它還能保持逆勢增長的勢頭嗎?

會員制中國試水

對於習慣了大潤發、歐尚等大賣場購物環境的中國消費者,Costco的購物體驗的確會有明顯差異。美國Costco賣場定位的是社會最主體的中產消費者,在穿過一個巨大的停車場進入賣場後,會看到商品大多以「庫存」的形式整件陳列在開放式貨架上,有點像宜家商場尾部存放傢具等大件商品的高貨架區,稱不上琳琅滿目,視覺上簡單粗獷。

但Costco在選品上一點也不粗獷,與沃爾瑪動輒數萬SKU不同,Costco多年保持著4000個SKU的規模,比如微波爐只會選低、中、高檔三款產品,牙膏也不過幾種可選。但單品的備貨規模很大,這就能在供應商那裡有更大議價空間,且平均庫存周轉比沃爾瑪等更快。根據Costco截至2016年8月末的2016財年年報,近5年整體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1%上下,近乎微利,遠低於中國的大賣場與便利店。

說白了,商品在Costco更像是導流工具,靠賣貨賺的差價很少,利潤來源為會員年費。據其截至今年5月7日的最新季報,商品銷售收入是282億美元,扣除成本及費用後的營業利潤(Operating income)為9.68億美元,其中會員費收入為6.44億,貢獻了67%。如果按年度來統計,這個佔比會更高,超過七成。

可見,Costco是靠會員費賺錢的公司,靠足夠性價比的商品吸引更多會員。所以它在賣場出口銷售的熱狗+汽水的組合(與宜家很像)常年保持1.5美元售價,相當於對消費者的補貼,這其實已經很像互聯網打法。

但Costco的會員制與亞馬遜的Prime會員還不一樣。這種區別並非一個線下,一個線上,而是亞馬遜不靠Prime會費賺錢,這點會費也無法彌補亞馬遜在物流和影音服務上的會員投入,主要目的是提升用戶黏性,變相牽制競爭對手。會費是Costco利潤之源,所以制定得更精細,目前有55美元和110美元(可獲得2%返現)兩檔。

Costco在回復給第一財經記者的郵件中稱,上海店也將採取會員制模式,既有整件銷售,也有單品銷售。但中國人是否普遍接受這種先付錢再進店的消費習慣,可能是擺在Costco面前不確定性較高的一個未知。

以Costco的品牌效應,加上對海外模式接受度相對很高的上海市場看,初期應該會吸引一部分願意嘗鮮的消費者,成為「種子用戶」,但後續會員的增長一是要靠種子用戶體驗後的口碑傳播;更重要的是選品能夠讓消費者感到會費能物超所值,這考驗Costco在境外建立的成熟供應鏈能否在中國內地奏效。2016年,Costco會員的續簽率在北美是90%,在其他國家平均是88%,說明商品的性價比具有持續性。

入華三步走

一位經常接觸外資零售業的中國行業內高層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據他了解Costco上海店的選址可能在浦東或虹橋地區。但Costco官方並未向記者確認這兩個選址。在開店進入實質階段之前,Costco已經在中國內地市場上考察了好幾年,但遲遲沒有大動作。

3年前,Costco借中國跨境電商的紅利先是在天貓國際上開店,「雙11」效應帶動了其自有品牌Kirkland堅果的熱賣。目前中國網購一族已經通過天貓國際至少累計購買了70多萬罐Kirkland堅果。但受限於跨境物流通路等因素,Costco在天貓國際上銷售的品類還是比較少,當前大概有120個單品,且幾乎都是食品。

這次在天貓國際基礎上再開一家天貓店,最主要意圖是增加選品,會新增比如家電、傢具、生活用品、紅酒、巧克力等進口食品。Kirkland Signature商品(Costco自有品牌商品)在北美很受歡迎,大概佔到銷售額的20%,這類商品未來也會在中國增加銷售,但初期會以進口為主。

天貓國際-天貓-實體店,Costco入華分三步走。像德國廉價超市Aldi、連鎖超市麥德龍等賣場,包括很多外資化妝品品牌,也選擇了這種更加保險的路徑,讓電商做前哨測試市場,電商銷售數據為在華選品提供用戶依據,再以實體店+電商雙通路參與中國市場競爭。

實際上,這也是Costco在為今後開實體店做供應鏈和物流準備。據天貓方面透露,Costco天貓店會以一般貿易進口方式將貨物存放在寧波的第三方倉庫,再做全國分發。現在主要是Costco自己做倉儲物流,同時正在與菜鳥(倉配)談合作可能性。

在美國,Costco面對的大環境是零售股的蕭條,在中國內地則是一個各種零售業態齊全且競爭慘烈的市場,儘管也有巨大的需求市場。電商的多年熏陶讓中國人的購物習慣變懶了,Costco對抗的是人們的習慣,如何把人重新拉回線下,並保持頻次。

近期客流火爆的盒馬超市也在Costco的重點考察範圍內,但盒馬的目的是通過線下體驗,將更多流量導入線上,形成高頻的在線訂單,這是它未來的主要營收來源。形態上是新零售,但利潤點更多來自線上。Costco與之不同,儘管它已在北美嘗試在線銷售,但主體仍在線下。

根據Costco的年報,它在2017財年計劃以31家新店的速度在全球擴張,預計會達到750家(warehouse),其中中國台灣已開12家、日本25家、韓國12家。這些地區靠近中國大陸,但提供的幫助更可能是進口與供應鏈方面的,用戶習慣上還是有較大差異,照搬空間較小。Costco能否玩轉大陸市場,天貓店相當於一場初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中國匯 的精彩文章:

影影綽綽的醫學世界 阿里、英特爾想用AI看個真真切切
奧運會從來沒和一家年輕公司最頂級合作過,這次破例了

TAG:第一財經中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