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八字-150

國家八字-150

國家八字 --- 150

2017.09.08周五

農曆 丁酉年七月十八 戊戌日

封面照:千年算命術以來首位獲排八柱的命主。

用新中國建立那天的八字給國家算命,用八字給生活在新中國的少男少女算命。兩種命運走在一起,就是一個長長的周易算命故事。誰能想到這個故事竟然是由一位大清朝的老人講述的呢?

(接上期本期圖文無涉 圖片版權屬原作者)

濟南部隊裝甲兵某部劉涌少將鼓勵要到農村去集體插隊的兒子

街上,宣傳隊的熱鬧讓自找沒趣的王友姑早平靜了。宋曉娥是資本家的女兒,她父親讀過私塾,她不該背錯,可自己卻聽不進耳:

「在蘇州市職工子弟中學一起畢業的錢雙泉和錢玉英是孿生兄妹,他們的父親是華盛造紙廠的老工人,聽說兄妹雙雙報名要求到農村去,他興奮地滿口答應,並且對孩子說『要記住,是黨把我們從苦難中解放了出來,是黨培養你們讀了十二年書,你們不能忘本,到農村去,一定做個全心全意為貧農下中農服務的勤務員。』南通市唐閘軋花油脂化工廠車間主任吳榮華知道女兒被批准務農後,高興地對人家說:三年前,他送大兒子參了軍,現在是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五好』戰士;今天,又要歡送女兒去當新式農民,希望她成為『五好』社員。江蘇師範學院講師徐正語在歡送兒子下鄉時,語重心長地說,『爸爸是在舊社會長大的知識分子,只會腦力勞動,不會體力勞動。你是新社會培養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和貧農下中農結合,要把自己鍛煉成既會體力勞動又會腦力勞動的新型勞動者。』常州市第一中學教師繆劍華,也利用午休時間趕綉了針線包,贈送給下鄉的學生。希望他們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圍觀的人像聽新聞,既新鮮,又想往下聽,沒頭沒尾半天也聽不出所以然,說是故事又不是故事,還是耐著性子,怕漏掉好消息。

肖鳳君也仰著脖子喇叭口朝上,閉著眼:

「這批下鄉務農的知識青年,在被批准以後,都像待命上陣的戰士一樣,抓緊一切時機,開展各種練意志、練體力的活動。還有不少學生在出發的前幾天,成群結隊到附近郊區生產隊去勞動,學習各種農活,他們說這是進勞動大學前的功課準備。濟南市今年已經有七百多知識青年分批下鄉集體插隊,參加農業生產。這批知識青年都是本屆和歷屆沒有升學的高初中畢業生。他們這一行動受到家長的支持和幹部同群眾的歡迎。濟南部隊裝甲兵某部劉涌少將鼓勵要到農村去集體插隊的兒子劉少鵬說,

『農村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也是你們用武之地,你應當走這條道路。』他送給劉少鵬一套《毛澤東選集》,要他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濟南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王堅華曾先後送三個兒子去農業生產戰線,現在他又送第四個兒子王洪振到農村去,他教導兒子要依靠貧農下中農,好好鍛煉,在農村裡紮根。他的愛人雪靜鋒買了七本毛主席著作單行本,並且將自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時獲獎的一個紀念冊,一起送給兒子。山東工學院教授金榜的女兒金心樹也在父親的鼓勵下到農村去參加生產勞動。」

越南知識青年也紛紛上山下鄉獻身農業

成心捷按排練時的內容,他卻用講話的語氣吸引觀眾:

「同志們,我要說的這個學校,一九五八年創辦以來,已經有三屆初中畢業生,共計一百七十九人。其中除二十七人升入高中外,其餘一百五十二人全部到農村參加農業生產,有的還在公社、生產隊擔任了會計、記工員和生產隊長等職務。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知識青年也紛紛上山下鄉獻身農業。越南的青年學生們熱烈回應胡志明主席的號召,奔赴革命需要的地方鍛煉成為生產能手。這些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都是在小學或中學畢業以後,自願走向生產戰線的。他們上山下鄉後,勤懇參加勞動,密切聯繫群眾,並能把科學知識用於生產,對發展生產、改進技術、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當地人民和幹部的熱烈歡迎。河內北里中學的畢業生女青年梅氏萍,在參加農業生產的兩年中,積極改良農具,推廣新的耕作技術,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她帶頭改造土壤,把每公頃的甘蔗產量從一噸提高到兩噸。她還被選為水利健將、積肥健將。『健將』在越南是一種正式授予的榮譽稱號。」

一人接一人,一段接一段地背,這些剛出校門的學生,還像在校時背功課那樣有口無心,不知道自己當街背喊的這些話,即將影響自己一生的命運。可惜他們聲嘶力竭的聲氣,飄進嘈嘈雜雜的街上人流中,就像一群嗡嗡叫著的蚊蟲,那些材料中說的人和事沒有人能提興趣、聽得清,又像吞雲吐霧的煙鬼吐出的煙圈,除了煙鬼自己將煙霧吞進肚裡,鑽進大腸,裹進胃液,沉浸到肺部外,多數煙圈頃刻就被風颳得無影無蹤。只有下功夫背材料的這些走出校門的少年男女們,才受到了材料的字字句句影響,他們以純潔的心靈來消化這些純粹的材料,這些油印紙上的事。

當官的兒子進省城看鐵路,百姓的兒子下農村修地球

第一天群眾不知道,以為要宣傳有切身利益的好事,聽得從頭至尾。第二天,第三天還是這些話,人群漸漸稀拉。但宣傳隊占著街心,堵住了搬運站和陸運隊的板車隊伍,就不斷有「讓開,讓開!」的吆喝聲以至微微的騷亂。搬運工人倪福堂嗓門大,成份又好,毫不耐煩地拉著板車往圍觀的人群闖,滿頭大汗,打斷了學生們的聲音。背誦材料的學生們,其實是在向自己做宣傳,背多了,還真入了腦入了心,他們為外省先進下鄉知識青年的事迹所激勵,他們準備為祖國的新農村建設奉獻青春。

「新事年年有,今年又一樁,當官的兒子進省城看鐵路,百姓的兒子下農村修地球。」這句分明有潛台詞的牢騷話是恰巧站在成心捷旁邊圍觀的徐學清嘴裡蹦出來的。

陸陵縣三個多月前招工進省城的事終於未能徹底保密,各種不同的說法漸漸傳開,不過所有聽到消息的百姓的反應都一樣地平靜。徐學清說,這也沒什麼稀奇,就像人家黨員交黨費一樣,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不是黨員不要交黨費,人家交過黨費,交黨費是義務,兒子進省城當工人是權利,有什麼不應該?你們說說而已。你們說說這當工人的事,和畢老四講《七俠五義》《三俠五義》有什麼兩樣?

GIF/1K

不巧的是,他今天說這句怪話碰巧被路過的田義華鎮長聽到了。這真是一個陰陽怪氣的傢伙,盡說挑撥離間的話,擾亂人心,擾亂治安!三伏天在輪船碼頭看打群架就穿著這身長衫,今天滿街都穿夾衣、毛衣了,他還是一身長衫!不要說全陸陵縣、七里鎮,就是找遍全中國,恐怕也找不到第二個穿長衫的。關於招工的事,田義華後來也聽說了,也知道自己糊裡糊塗被方選發利用,不過,認識了馮局長也不算吃虧。與馮局長的魚水之歡至今還讓她回味咀嚼不已,是一筆精神食糧。眼下作為主抓下鄉工作的鎮長,田義華聽到徐學清這句怪話,剛想大聲呵斥,又怕影響正全神貫注的宣傳隊伍。

表示只要黨和國家需要,就堅決到農村去

彷彿有意要批駁徐學清的鬼話,這時,成心捷的喇叭筒高亢地宣傳起來,手裡沒有宣傳冊,完全是講故事的語氣:

「同志們,家長們,貴陽市三百一十多名高中初中畢業生,積極回應黨的號召,最近先後去農村安家落戶。在這一批畢業生中,不少學生是領導幹部、老工人和知識分子的子女。他們中有不少人是共青團員、『三好』學生或班、團幹部。在畢業前夕,他們學習了回鄉知識青年董加耕、邢燕子等的先進事迹,作好『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因此,當升學考試結束後,便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表示只要黨和國家需要,就堅決到農村去。有的學生在申請書上表示決心投身到當前的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中去鍛煉自己,當個紅色的革命接班人。

這些學生主動申請去農村的革命行動,得到家長們的熱烈支持。貴陽市第五中學應屆初中畢業生車振亭的父親車民,是貴州省商業廳的副廳長,當他知道兒子的決心後,兩次在學校召開的家長座談會上表示,兒子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一定全力支持孩子實現自己的志願。他還建議把車振亭分配到比較艱苦的地區,以便受到更大的鍛煉。貴陽市第十六中學應屆初中畢業生郝照金的父親郝旭東,是都勻軍分區後勤處處長,他聽到兒子申請到農村的消息以後,也多次給學校寫信,表示支持兒子的志願。郝照金被批准後,他又立即打來長途電話,勉勵郝照金好好聽黨的話,作一個身在農村、心懷世界的革命青年。貴陽市稅務局幹部、共產黨員黃瑤,得知兒子黃家鑄被批准到農村的喜訊後,當即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對兒子進行鼓勵。並給他買了筆記本,作為他走上新的革命崗位的禮物。」

(下期預告:他們是不是在含沙射影?是不是要出陸陵的「挺」?宣傳就像熬中藥,雜七雜八的一罐,最後就是被吸收的那點精華葯汁)

作者原創,侵權必究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門外窺易 的精彩文章:

國家八字-146

TAG:門外窺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