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教育之五,親子關係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親子教育之五,親子關係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方便、簡單,隨時隨地聽!

在上一集中,我們分享到了父母關係對孩子產生的深層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我們提到了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在6 歲到8 歲之後,情感上兒子歸到父親那裡去、女兒歸到母親那裡去。

在本集中,我將從親子關係背後的系統動力來做詳細的剖析。

我們知道,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其人生成長曆程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對於男孩而言,如果完全由母親帶大,而在情感上歸依不到父親那裡去,那麼他就會缺少陽剛的一面,缺少男人的氣魄。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有些男孩子說話女里女氣,同學中說他是娘娘腔,他就會遭到同學們的恥笑,而這種恥笑就會給他帶來自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劇他心理不健康,再進一步到發展下去,有可能他以後在自己的婚姻問題上產生相當大的障礙。反之,女孩子也是這樣。

有位女士告訴我:「哎呀,為什麼我就是不想跟我同年齡的人交朋友呢?我就想看到年齡比我大的,雖然人家是有婦之夫了,但我就想跟他去。」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樣做是不合適的。也有一些中學生戀老師,女孩子戀男老師,男孩子戀女老師,雖然年齡相差較大,但更具吸引那些少男少女。我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案例:

一個14 歲的女孩早戀,戀的就是她的班主任。她的母親告訴我: 「這個班主任長得也一般,瘦瘦小小的,談不上什麼英俊,為什麼孩子就這麼戀他?」後來我讓這個女學生來到我的工作室,我跟她做了一下家族系統排列。在這個排列中,我們看到這個女孩子對她的父親相當排斥。各位,沒有任何個孩子在心理層面的深處是排斥自己的父親的,這個孩子如此排斥她的父親,心理就會產生一個空缺:一方面內心深處是強烈要得到父親的愛,二方面在現實的表現中卻是排斥父親。那她會怎麼來做呢? 她會把對父親的渴望轉嫁到另外一個男性的身上。後來我見到了她的父親,我了解到,這個父親是一個很愛打麻將的人,從小就喜歡打麻將,結了婚以後也成天打麻興,以這個孩子從小就沒有感覺到父親對

至於這個孩子降生的時候也跑去打麻將。自己的一份愛,而號親給她的教導也是父親不愛地、不愛這個家。她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別的孩子,不論是年齡大的孩子,還是自己的老師,如果在某些方面表現出她父親的一些特質的時候,就會把這個孩子給吸引走。孩子戀老師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作為母親,一定要讓孩子六歲之前,在情感上去接受到父親的愛。作為父親,要在孩子6 歲之前要大量的抱孩子,每天都要抱孩子,如果這個孩子是女兒,會有助於女兒,她的身材會長得比較好。同樣,作為母親要對兒子有很多的擁抱。我們講的這個擁抱不是說摟著睡覺,而是你見到孩子很興奮,上來就去舉一舉、抱一抱,孩子從幼兒園一回來,上去就抱著,先轉他兩圈。這樣,男孩在6 歲之前和母親有很好地一個接觸,女兒在6 歲之前和父親有很好的很好的情感聯繫。

女兒在6-8 歲之後要把情感歸依母親這裡來。那如何來歸?最重要的就是,一方面是讓母親更多地帶女兒; 更重要的一方面,父親要在女兒面前有意無意地稱讚自己的妻子,來表達對妻子的那份愛,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表達,女兒的情感就會從父親身上轉移到母親身上,這樣就會讓女兒在柔美、母性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女性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她的母性情懷。今天有很多女性結了婚不願意帶孩子,好像對孩子沒有感覺,這是因為她缺乏母性情懷。之所以缺乏母性情懷,是因為她在6-8 歲之後跟母親沒有建立非常好的感情連結,沒有把情感轉移過來。同樣,我們也會看到,一些男性也缺乏父愛,結了婚、成了家、有了孩子,依然對家庭的責任感比較淡漠,對社會的發展動態和趨勢缺乏關注度,原因是在他8 歲之後跟父親的情感少了這份聯繫。

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講,父親起到的作用,就是讓這個孩子對社會有更多的觀察、更多的關注,對人生未來的目標和方向有更多的思考。一句話,父親是給孩子以宏大的、高遠的、目標性的人生使命和責任感方面的示範和教導,父親的重點在這裡,無論是對兒子還是對女兒。而母親對孩子,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重點是培養孩子柔性的一面、與人溝通的一面、慈愛的一面、溫順的一面、關懷他人照顧他人的一面、與人打交道的這一面、情緒管理的這一面。在家族系統背後的動力上面,父母分工是不同的。

在上一集中提到過,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母親是很強勢的,而父親是比較弱勢的,母親在社會中很有影響力、很有地位,對社會的關注度很高,而丈夫呢,卻是家庭主男,對社會的關注度反而缺乏,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母親要想影響自已的孩子,就必須要通過父親。這是一個系統動力的問題。

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一部神話小說《西遊記》,我想在座的夥伴都會了解到其實在講什麼,西方有很多心理學大師剖析過《西遊記》背後的心理動因。任何一部小說,任何一部作品,如果能夠長時期的深人普通大眾的心靈,一定是它在心理層面、在潛意識層面回答了我們人生中的一些問題。《西遊記》表面上是講了一個猴子一一孫悟空如何戰天鬥地成功成佛的故事,而實質上它是講一個人是如何成長的,講的一個家族系統。孫悟空是代表兒子,如來佛是代表父親,觀音菩薩是代表母親。讀過《西遊記》的夥伴仔細體會:我們從來沒把如來佛當作過敵人,雖然他把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這其中也有一份對抗,這是兒子對父親有一份對抗。我們在座的男性朋友來體會,童年時期你對父親有過一份依賴,然後會有過一份對抗,然而並不是把他當敵人,只是想去挑戰一下父親。正如孫悟空去挑戰如來,而這個如來、這個父親的威力是很大的。那父親起到一個什麼作用? 就是安排他到西天取經,取得父親成功的地位。所以,我們會看到:如果父親在社會上很成功,他就想子承父業。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對孩子要有很好的溝通? 各位,與一百年前比較起來,那個時候的孩子和父親在一起,從小就看到父親是怎麼建房子的、父親是怎麼做椅子的、父親是怎麼做桌子的,和父親培養了很好的感情。那麼普通的東西,經過父親的巧手變成了一個個藝術品,這個孩子在心目中對父親就產生了歸依感,就產生了非常積極正面的能量。而今天,父親在電腦房裡工作、在寫字樓里工作,孩子與父親完全隔離,孩子看不到父親是怎麼工作的,父親也就沒法給孩子示範。一個成年人、一個男人,面對社會、面對工作該怎樣展現,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做法,父親和孩子是隔膜的。因此,我們想跟做父親的、做母親的交流一下:有機會要帶你的孩子去看看你是如何工作的,讓孩子接觸你的工作環境,這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讓孩子在情感上歸依、遵從、讚揚他的母親,作為母親來講,就要面對孩子的父親去表達那份尊重和愛,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我們先來看看一個現象:

如果一個母親帶著她的孩子去到飛機場接出差回來的丈夫,當丈夫下了飛機看到妻子和孩子來接他,丈夫內心是什麼感覺? 然後我們會看到,這個丈夫會去擁抱誰(假如說他們有擁抱的習慣) ?是先把孩子抱起來,還是先去抱妻子? 那我觀察到的,包括我自己曾經都是先去抱孩子。但按照系統的法則,你這個時候應該先去抱妻子,表達了那份思念、那份愛戀,然後再過來抱孩子,那孩子內心深處是洋溢著驕傲、喜悅和安寧。如果首先是抱的孩子,孩子在那片刻是開心的,而內心卻帶著一份不安和恐懼。

那也有家長講了:「我已經是離異的家庭了,兒子是我帶著,他爸爸在哪裡我都不知道,也失去聯繫了,而我的孩子才10 歲,按照你講的8 歲以後情感就要歸到爸爸那裡去,那如何來歸?」作為母親,如何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在情感上歸到他父親那裡去,最重要的就是要向你的孩子表達對你丈夫(或者前夫) 的一份感激和尊重,還有愛。離婚的人說:「我當然沒有愛了,我有愛我還會跟他離婚?你今天沒有愛不代表著當時沒有愛,當時沒有愛怎麼會有結合? 你肯定當初對他的愛,你只要在這個方面不遺餘力地去肯定,就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就會最大程度調動孩子歸到父親那裡的情感力量。

有學者專門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做了對比和研究。一個是離異的母親帶孩子,一個是死去丈夫的母親帶孩子,叫寡母現象和離異母親帶孩子。研究發現,大部分寡母帶的孩子比較容易成才,而離異母親帶的孩子屬於問題兒童很多。同樣是單身母親帶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這裡面就涉及到了我們講到的系統問題。

寡母,之所以是寡母,是她沒有去再找人,是因為她對亡夫有一份深深的思念和懷念,她對丈夫有這樣的一份愛。哪怕她是文盲、半文盲、農村婦女,雖然她不懂得什麼教育理念,但在訓孩子的時候都是這樣:「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你死去的爹嗎?」在這裡,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母親對父親的那份深情。而離異母親帶的孩子,為什麼往往是問題兒童? 因為之所以要離異,顯然是對丈夫有一份抱怨在裡面,無論是她主動提出來離異,還是丈夫動提出來離異,總之她都會抱怨丈夫,當她對丈夫有抱怨的時候,就給孩子造成了很深的心理壓力,帶著這份壓力,這個孩子在生活中、行為中就產生種種的困擾和問題。我們在座的所有家長都要高度關注這個大系統、中系統和小系統。

關於親子關係的動力,我還要強調非常重要的一點:所有的孩子一生就帶著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是誰,這需要父母給他定位; 第二個是我如何可以活下來,當然也是要靠父母。

因此,所有的孩子,在幼年時期都神話自己的父母。所謂神話自己的父母,是指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如果說父母做的事情不好了,比如說夫妻兩個吵架了,這個孩子內心裡的心理動力就是,「一定是我不好才導致他們吵架,他們是因為我而吵架的」。

那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父母呢? 的確有。就在前兩天,有一對夫妻吵得不可開交,上完課後經過調理,他們又好了。然後他們就告訴我,說他們準備要懷孕,因為男方的父母,也就是這對年輕夫婦的家長告訴他們:「你們有了孩子,就不會這麼要鬧著離婚了。」他們自己也有這個想法。這是非常可怕的! 大家去體會,如果說夫妻要用「要孩子」來維持婚姻,這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是父母雙方感覺到自己沒有力量來維持婚姻,要讓自己的孩子來幫助自已維持,讓孩子來管大人的事情,這就會給孩子在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心理上受到殘害,給孩子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讓他來承擔一些東西。

有一個大學生要退學,他當初高考的時候分數非常好,也考取了一個非常好的學校。然而,他不明白的是,自已這麼好的學習力,從小就沒有讓家裡人操過這方面的心,為什麼上了大學後卻考試不及格,第一學期4 門課不及格,第二學期也是。然後他看到班上的風氣也不好,活動也搞得不好。只要他挺身而出做一些事情,結果都是失敗,總是做不成功,所以他就有很大的壓力。通過交流,我了解到: 原來,他在高考完之後,他的父母離婚了。他的父母就是等到孩子考上大學了再來離婚,以便降低對孩子的傷害。在離婚的問題上,母親比父親要堅決得多。孩子考到北京一所大學,母親也就到了北京,而父親還在鄉下。母親到了北京後,短短几個月就開了公司,很強勢的一個母親。我們大家都能明白,這麼強勢的一個母親,父親就顯然比較弱。父親是一個弱勢的失敗的父親,而母親是一個強勢的母親,作為兒子是要模仿父親的,他怎麼辦? 他就要製造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的失敗,來表明我和父親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這種情況在小學生中尤其普遍。這個孩子這麼大了,產生這麼強烈的心理動因,出乎我的意料。他的父親前一段時間也過來過,我也見到了他的父親。的的確確,他的父親是個酒鬼,在飯桌上他父親直接要了兩瓶酒,自己一個人喝。他兒子一看,立即就搶過來一瓶:「爸爸你不能喝那麼多,讓我來喝。」這個兒子平時不喝白酒的,偶然只能喝上扎啤酒。大家去體會,父親受苦,兒子要跟著去受苦。兒子不明白;自己以優秀的成績報答他的父母,為什麼他會也有像父母一樣的失敗? 對於這一點,我們如何來看動力的因素? 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父母的錯,父母是父母的無能,父母是父母的失敗,而你如何能夠真正幫助到父母,你只有比我做得更好,做得更成功。

最後,我還想分享一個例子。天津市塘沽區的一個家長和孩子到我這裡來,那個學生也是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很優秀,可一上初中,成績一落千丈。她母親告訴我,她下崗了,孩子父親是一個汽車公司的駕駛員,父親也不成功。父親和母親常常給這個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好好學習,你看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不上學沒出息,像我們這樣沒技術、沒知識,也沒有什麼文憑,只能等待下崗了。」他們在用「我的失敗」來激勵這個孩子,結果很奇妙,孩子會製造一個個的失敗來平衡父母的失敗。所以,如果你今天不成功,要徽勵孩子,不是用你的失敗來激勵他。你展示你的失敗,只會讓這個孩子也去製造自己的失敗。那如何去做? 這涉及到關於孩子的溝通問題,我們會在其他的環節來談到。關於親於關係的背後的系統動力,我們暫時談到這裡。下一集分享《仔細閱讀孩子的「說明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從「吃藥」到行家——蟲珀收藏那件事!
給你的親筆信
通過稅改重振美國經濟!迎接颶風Irma!
請給我們能穿出門的中式傳統服飾——香雲紗的重生
Hi小姐的60s/體重健康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