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國學的前世今生

論國學的前世今生

國學是一個現代概念,但其所指,通常卻是傳統中國(或謂之「前現代中國」)學術與文化。

中國社會經歷現代變化,自然與傳統社會很大不同,甚至可說發生根本性轉變。文化雖然和社會在發展上理應同步,實際上卻往往很多錯位,因為社會制度和結構變起來相對容易和迅速,文化則不然。

傳統中國學術與文化,在前現代社會(前世)固然有牢固的地位,在現代社會(今生)卻可謂風光不再,飽受質疑。有人以為該全然——至少是大部分——予以拋棄,有人主張選擇性加以轉化利用方為合理。當1990年代冷戰結束,傳統復興,一時全面恢復傳統主流國學主張很是流行。

其實無論全盤否定論、選擇轉化論、主流肯定論,看起來絕然不同,所論均是國學的前世今生對比聯繫上,而此番論辯的前提,卻是國學已死,因為所謂前世今生,中間原隔著一個閾限,那便是死亡。

箇中原因,便是傳統/現代二元對立思想作祟。傳統與現代若為兩世,國學自然隨之分出了前世與今生。

國學二字之義,於今卻當重立。

需知無論傳統或現代,中國依然是這一個中國,中國的學術與文化,依然是這一個學術與文化,既沒有死,也沒有重生。所謂國學,指是便是中國的學術與文化,並不是傳統中國的學術與文化,即無所謂舊與新,也無所謂前世與今生。

原本好好一個整體,何故非要割裂為二?

現代中國學者,於傳統學術文化說揚棄,是為常理,全盤否定或肯定,若非無知,便有另謀。中國學術與文化,必在傳統之中生其根,成其大,與現代世界可同存,可並進,可對話,可合作,共營人類之美好未來。

故所謂國學同參,國學雖一國之學術文化,同參則人類之共同視角。正應的王國維先生那句話——「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同參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同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