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除開腳被裹得醜陋一些之外,原來纏足還有這麼多好處

除開腳被裹得醜陋一些之外,原來纏足還有這麼多好處

中國古代有一種陋習,那就是纏足。纏足是指女性用布帛把雙腳裹起來,使其保持小巧的形狀。迄今為止,古代女性纏足仍然是歷史未解之謎。現代的一些研究表明,古代女性比男性長壽,或許這跟纏足有一定的關係。關於纏足的起源,眾說紛紜。

有一種說法是,女性纏足是南唐後主李煜引起的。李煜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些經典詩詞流傳至今,但他也是一位懦弱無能的皇帝,正如他的詩句一樣,人生充滿憂愁,知道自己復國無望,天天和妃子混在一起等待滅亡的到來。

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女性向他獻媚,其中有一位讓李煜看了甚是喜愛。主要是她與眾不同,把自己的腳用布裹起來繃緊,走路的時候,因為疼痛雙眉緊皺,身體一搖三擺,看到皇帝又微微一笑,一副「梨花帶雨,我見猶憐」的模樣讓李煜疼愛有加,後來還立為皇后。因此很多女性都跟著學起了裹腳,很長一段時間「三寸金蓮」成為審美的重要標準之一。

而且還有成語「品頭論足」,這是議論女性容貌體態的意思,從中可以看出,對於女性美的定義主要在於她們的頭和腳。

還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小腳女子是高貴身份的象徵。當女性把腳纏到只有三寸大小的時候,走路都已經十分不便,就更不具備勞動能力了。如果不是家庭富裕,身份顯貴,哪有裹腳的機會。

當然,裹腳也還有其他的目的。古代是男尊女卑的思想,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女性只能從一而終,女子纏腳也是為了防止「紅杏出牆」,因為纏足後的女子形走不便,這跟古埃及男子不給妻子鞋穿是一個道理。

古代女性纏足過程的痛楚簡直無法想像,纏足的過程可謂是「小腳一雙,眼淚一缸」。根據古書記載,女子纏足要從四五歲的時候開始,《清嘉錄》卷八中記載:「(八月)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做糍團,祀社,謂之黏團,人家小女子,皆擇是日裹足,謂食糍團纏腳,能令脛軟。」

纏足時將四個小拇指彎曲至腳底,用布帛纏緊,再出穿上特製的「尖頭鞋」。到了晚上,為了防止裹好的腳發生變化鬆脫,就用針線將裹腳布縫好,一刻也不讓腳有休息的機會,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包裹,最終讓腳變形,只得靠大拇指行走。

獲取更多有趣有料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金歲月 的精彩文章:

史上奇葩謀反者:冒殺頭之罪謀反,只為請朋友在皇宮吃頓飯
委屈!年羹堯就因為吃了幾顆白菜,卻被雍正斬立決!
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三槍刺殺孫傳芳,轟動全國!
太監生前沒有命根,但是死之後,有這麼一個寶貝必須帶上陪葬!
古代女人刑罰殘忍:她們寧願去死,也不願意被抓去坐牢

TAG:流金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