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議核電站等於謀財害命?書籍推薦《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抗議核電站等於謀財害命?書籍推薦《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刀爸說書】在線視頻:

【刀爸說書】是一檔書籍推薦及分享的欄目,每期我會花一些時間推薦一本自認為不錯的書,通過概括主要內容和個人感悟來為大家展示書本亮點所在,如果看完視頻你對這本書感興趣可以去找來看看。

好了,今天推送給大家的這本書名為,《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這本書講了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聊聊這本書的作者:萬維鋼,也叫同人於野

他曾經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做了十年的撰稿人,在知乎、果殼設有專欄,目前與「邏輯思維」合作,在「得到」APP開設了付費專欄。他的文章特點為用理性、搞科研的態度去理解生活的一些事情,而本書大部分內容,就是由他這些年所寫的文章構成。

所以我個人認為,就一本書的整體邏輯和框架來說,這本書各個章節和小標之間的關聯、層次不是太清晰,合理,不過這並不影響本書為我們提供的一種全新思維方式,如何用理性的思維去認識、檢驗、改變自己的想法,從而晉陞至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反常識」思維

第二部分是:解密「成功學」

第三部分則是:霍金的答案

「反常識」思維講的是人們總是下意識,將一些錯誤的事情作為常識,導致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引導至錯誤的方向。

作者提到,人腦其實有兩套思維繫統,系統一自動起作用,能迅速對事物給出一個很難被改變的第一印象。系統二則費力切緩慢,需要集中注意力進行複雜的計算。

人類的系統二功能完全不是電腦的對手,因為電腦能在極短時間計算出相當複雜的方程式,但人類做不到。不過人類系統一則比電腦強大太多,直到2012年,谷歌用了1.6萬塊處理器才讓計算機識別貓的臉,而人類剛生不久的嬰兒就會識別表情了,這一點電腦更是很難做到。

正因為系統一在人類社會非常有用的緣故,很多人不怎麼運用系統二也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而全書所說的理工科思維,就完完全全是系統二的產物。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當年倫敦奧運會時的有趣新聞:

組織者為運動員準備的15萬個避孕套,僅在開幕式五天之內就被用完。

當年看到這個新聞時想必大家都是嘴角一撇,心裡暗笑運動員真是666,當時騰訊請來梁文道、蔣方舟和閻連科對此事發表意見,梁文道說他從來都是公開支持性產業和性工作者的,蔣方舟說擁有優秀基因的人就會花心,閻連科說性是一個疏通渠道。

三人都說的很有意思,也看似很有道理,然而真正計算一下就會發現,一萬名運動員五天用掉15萬個,平均每人每天要啪三次!同時還要參加高強度的競技運動!

這顯然不太可能。

所以,真正合理的解釋是,大部分套都被運動員拿走當紀念品了。

而根據採訪,運動員也表示奧運村還真沒到性晚會的程度。

所以這個例子的關鍵點在哪裡呢?那就是人們看到一個新聞,連簡單的計算都不做,就去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錯將「使用避孕套」等同於「啪啪啪」了,殊不知避孕套還有很多其他用途。

比如...

吹個氣球啥的啊...

另外,重視系統2的科學家們很強調取捨思維,本書將這個取捨稱之為「理工科思維」的起源。用古話說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取捨思維則側重於這句古話之後的選擇,你究竟要魚還是熊掌?究竟要捨棄哪一個?

取捨思維要求我們知道每一個事物的利弊,因為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事情是,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

書中有個例子是:如果全世界的核電站每十年發生一次事故,平均下來每年會讓400人死於癌症,那麼我們有權為了取得能源而犧牲這400人嗎?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想必大家都會選擇放棄建核電站。

然而事實確是,我們所有人,早就選擇犧牲。

每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以十萬計,但我們該開始開車,該坐車坐車,從來沒有人提議禁止使用一切交通工具。我國每年有數以千計的礦工死於礦難,但我們用著拿別人生命換來的電,心安理得。

一個是全世界的核電站每年犧牲400人,一個單單是我國的礦工,每年就有數千人死亡,稍微取捨一下就會發現,抗議核電才是在謀害生命。

(有在核電站工作的粉絲提出,其實核電在中國只佔8%,大部分都是火電。國家之所以不推廣核電,是因為在等待核聚變技術突破。核聚變技術不會產生有輻射德核廢料,廢料就是水。所以目前反對核電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本來核裂變就是一種過渡技術,不應該大幅推廣的。)

而在這個例子之上,還有個更極端的例子:

妓女

我們都知道安全套對防止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妓女仍然會在一些性交易中選擇不用,這並不是因為她們不怕得艾滋病,而是她們比一般人更了解艾滋病,並對它做出理性的計算。

伯克利的經濟學家有一項針對墨西哥妓女的研究,如果客人堅持要求不用安全套,那麼就必須多付24%費用,而有些更有吸引力的妓女則可能多獲得47%,應該許多人還是覺得47%的額外收入太不值得。萬一真的中招了呢?自己的一生就毀了耶。

那麼墨西哥的妓女是這樣計算的,根據資料顯示,平均每800個墨西哥人中,才有一個艾滋病毒攜帶者

即使是妓女這個職業,有艾滋病的人也只佔1%。如果真的運氣差到剛好跟一個艾滋病毒攜帶者發生性關係,就疾病感染可能性來說,也不會超過2%,如果雙方都沒有其他性病,可能性則低於1%。這麼計算下來,在一次不被保護的性交易中,染上艾滋病的幾率其實是萬分之0.125。

因此經濟學家計算,墨西哥妓女平均每損失一年的健康生命,可額外獲得1.5-5萬美元,相當於年收入的五倍。

一年生命換五年收入,你認為值得嗎?

兄弟,你知道經常加班,OT要付出多少額外的生命嗎?是的,我們很多人的工作,可能比妓女犧牲更多的健康,但我們從來沒這麼計算過,只是常識性的認為,妓女的這種行為太過於危險了。

我承認通過這樣的計算方式來解讀生活真的無情,有種將人比做成物品,商品的感覺。但仔細一想,他的確也沒說錯什麼,至少也為我們展現了另一個切入點。

第一部分反常識思維還有許多其他「反常識」的案例,這裡因時間關係不多說,我們接下來聊第二部分

解密「成功學」。這一部分主要講的是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成功學理念,貌似幾個金句就能讓人豁然開朗,奮發圖強。

成功學成功學,有個「學」字在裡面,聽起來是一門學問,科學,但很多情況只是某些成功人士的感悟和心靈雞湯,對大多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幫助。而本書就本著科學的態度,為大家解密什麼才是科學的成功學。

首先書中提到要了解成功,就要找到什麼品質對成功最為重要,要做這麼一個實驗,將所有有可能有用的品質列舉出來,找很多人測試,看看每個人都有些什麼品質,然後看看哪些是生活中的成功者,有了這些數據之後,再考察哪些成功者獨有的品質,就有可能得出想要的答案了。

根據這樣的思路,有研究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了統計,發現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品質只有一個:自控力。

能管住自己的學生,在學業方面就會更加成功,而在職場上也是如此,善於自控的人,他們不僅工作幹得好,而且更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更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不容易出現偏執和抑鬱等心理問題。

然而隨後根據另外的實驗發現,自控需要意志力,而意志力則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將它消耗完了,就沒法用在其他事情上了,而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總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經常穿臟襪子?為何每當期末考試之前、工作新項目開啟之時,人們更容易吸煙?為何雙職工夫婦很容易為了小事吵架?因為他們意志力都用在工作上了,回家懶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讓他們早點下班,雖然在一起時間增加了,但卻更少的發生爭吵。

書中還提到,使用意志力會消耗體內的能量,反過來說,補充能量,也能提高一些意志力!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給受試者喝一些含糖的飲料,其意志力會有所增加,由此推斷:人的意志力能量來自於血液中的葡萄糖。

雖然說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用完就沒有了,但仍然可以通過鍛煉,來增加它的容量,本書提出的一種有效鍛煉方式就是:

經常做自己不習慣做的事,比如習慣右手,那麼可以有意識用左手做些事。如果平時愛講口頭禪,那麼就強迫自己不講。

另外,書中著重分析了成功學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成為天才需要練習一萬個小時

每天練三個小時,完成一萬小時需要十年,很多人因這句話埋頭苦練,到頭卻並沒有優秀多少,這是因為,練習講究的不是誰練得更苦。

《劍橋專業知識與專家技能手冊》是一本九百多頁的論文合集,裡面匯總了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系統分析了各個領域,內專家的訓練方法以及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最新研究結果。

而本書作者把這本書的內容總結為四點:

1、只在「學習區」練習

2、把要訓練的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一個小塊進行重複練習

3、在整個練習過程中,隨時能獲得有效的反饋

4、練習時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

因為時間關係,我只說說第一點,只在學習區練習。什麼是學習區?比方說讀一本書,書中所說內容都是我們熟悉的,跟我們已有的觀念相符,那就是我們的舒適區;如果這本書說的內容與我們原先觀念不符,但經過思考可以理解接受,那麼就是學習區;如果這本書根本就理解不了,那麼就是恐慌區。

在舒適區做事叫生活,在學習區做事才叫練習。

但持續在學習區做事非常的難,為什麼很多童星長大後就不行了?那是因為他們早早的就取得了「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中的技能是他們的資本,競爭優勢沒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優勢,但這也嚴重阻礙了對新技能的學習,從而喪失了競爭力。

我們還經常聽過這樣的傳說,一個學生對課本已經完全掌握,隨便說一句話,他都能告訴在課本的那一頁

那麼這就是在舒適區給練廢了,一旦掌握得可以運用自如,就該進入下一關。

還有我們經常會在微博看到一些知識分子,初步接觸時,感覺他們說話很有特點,有時候簡直真知灼見

但時間長了之後,就會慢慢發現他們說來說去,永遠都是那一套。

就UP主我個人來說,我也有這種感受。在做了一系列短片解讀之後,慢慢開始發現。很多東西都是我以前就有講過的,來來去去都只想到這些,這也讓我發現了自己其實是在停滯不前的。

巴菲特很有錢,但80歲依然在學習新東西,因為他知道能讓他過去賺錢的知識,未必能讓他現在賺錢。喬布斯臨死前,每天還在給自己制定一個更遠的目標,每天出去走走,一天比一天走得遠一些。

這一章還有很多具指導意義的升級知識,包括:屌絲要如何逆襲?如何提高閱讀、上網的效率?

創業者要具備哪些素質?想像力為何更重要?等

最後一章名為「霍金的答案」,講的是何為真正的科學,文中列舉了一些較為複雜的物理理論和概念來進行論證,我個人表示也看的不是很懂,不過還是總結出了兩點:

1、好的理論是除了能解釋已知現象之外,還要對未知的現象做出預言。有時候我們驚訝的從已知事物中找到了規律,然而這規律只能解釋已知現象,並不能預測未知。例如以前有很多報道說聖經裡面預言了許多世界大事件,然而這些都是事件發生後才從聖經中找出來的。

2、科學家驗證理論通常都是基於某種模型之上,這種模型是為了計算簡便,剔除了一些數據,忽略不計。一般情況下科學家的模型都只是能解決小問題。發現和證實一些小機制。簡單點說,就是具有局限性,一個科學推導出來的理論,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事物。

說得更具體一些,我們究竟從哪才能獲得科學的理論知識呢?

書中給了大家四個選項:

1、以最權威科學家,比如諾貝爾獎得主或者《自然》上的論文意見為主

2、以科學家中的「主流意見」為主

3、以最新發表的意見為主

4、不要完全迷信,科學新聞也可以當娛樂新聞看

。。。。。。

好了,那今天就講到這裡吧,感謝收看這期的娛樂新聞,咱們下期再見!

等等等等。。。

作者在這本書一直都在表述科學的重要性,那第四條是不是打自己臉呢?

我覺得並不是,因為之前也提到過,科學理論是在不斷優化的,隨著發展總會出現更全面的答案所以要想理解世界,我們必須不斷的待在學習區,用知識為自己升級。

UP主我看完這本書確實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許是自己的知識太過於淺薄,所以它仍然在我的「學習區」

看到裡面一些案例後確實會讓我有種:「噢,原來是這樣啊!」的想法。

不過就如我一開始所說,此書是一些文章或是論文的匯總,作者在書中也引用了許多其他書籍中的案例和研究,因此對於我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門,打開門後才發現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有一個很不爽的地方就是作者居然沒有將所有提到的書籍,在這本書中做個匯總,雖然他在博客有寫出來,那麼我將這些書名放出來,有興趣大家也可以找來看看。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提到的一些書籍:

1、《潛意識:控制你行為的秘密》

2、《信息食譜》

3、《我們如何決策》

4、《誰賺走了你的薪水》

5、《意志力》

6、《思考,快與慢》

7、《引爆點》、《異類》、《決斷毫秒間》

8、《天才密碼》

9、《如何閱讀一本書》

10、《超級人脈》

11、《再冷門的問題也有最熱鬧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llar的小黑屋 的精彩文章:

1979年奧斯卡獲獎短片《Every Child》解讀分享
短片:《PANACEE 萬靈之葯》解讀

TAG:Dollar的小黑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