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就是一堆數據——你所不知道的「崔氏指數」

世界就是一堆數據——你所不知道的「崔氏指數」

尊敬的同學:

自從我做「指數」這個「東西」以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問我:你的指數是什麼?你的指數和其他的指數有什麼不同?

看來這個問題,以後還會有人問,想來想去,還是做一個解釋。而且是以這樣的形式,就是不要讓彼此太被學術化了,儘可能做到通俗簡單。現在的人都很忙,最常聽到的就是:你能不能一句話說清楚是什麼?你能不能一句話打動我?

我還真最不到,因為我不知道你的專業背景、不知道你對事物的敏感程度,我要以你熟悉的專業知識、你的敏感幅度,讓你懂得、而且還要打動你,而不是一個人、是無數個「你」,我還不具備「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分類各得解」這樣的神通,一樣「東西」要讓她「人盡可夫」,真有些難為。

不過,我還是竭盡我的理解,期望你、以及更多的人多少知道什麼是「崔氏指數」、以及其與其他指數有什麼不同,完全的不同,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只是彼此有所側重,不妨套用現在的1.0、2.0做一「別解」:

指數1.0—— 統計手段(統計局、抽樣調查等),我們日常生活遇到的「指數」,大多數側重於這一功能;

指數2.0—— 交易品設計(股市交易品如平均數計算等),這樣的指數從道瓊斯指數、上證指數、深證指數等,想必都已熟悉;

指數3.0—— 標準應用(信息工程系統、數據產品設計),數與據是相互說明和求證的關係,數是工具、據是目的,為了目的而數算,此為數據。現在這樣的指數開始逐漸深入日常應用,比如是行為數據如淘寶到螞蟻金服之類,這裡接近了指數,但尚未充分運用指數功能;

指數4.0—— 量化無形之物(虛擬物象量化),就是對一切無形或不確定的事物進行數據的指數化推演,數據從信息中可得,然後將信息演化為數據,形成指數這樣一個「符號」,萬物皆可數據、數據價值體現於指數功能。凡是可描述的,即是可數據的。

毫無疑問,「崔氏指數」就是「指數4.0」。所謂為什麼1.0、2.0、3.0、4.0,是個假借分類,但確實有這樣的意味:4.0肯定是3.0、2.0、1.0的升級版,可以涵蓋其所有功能,而1.0、2.0、3.0隻是局部或側重於某一特定功能。

因為沒有就「指數4.0」做例證,你可能還有迷惑,在我這雙「指數4.0」甚至無窮的5.0……的眼睛看來,世界就是一堆數據,想要使得這堆數據有點什麼用處,就必須進行指數的推演。我在《量子指數理論——人類如何重啟未來》里,就是啰嗦的這些道理。

世界就是一堆數據,如果我們稍微換一下符號思維而以數據思維,就會發現,我們生生死死都離不開數和據。最簡單的,當你看見一張桌子、一套沙發等等之類的物象時,它們在我眼裡不過是就加減乘除的數據:桌子有尺寸、塗抹的顏色調和有比例,沙發有材質、材質有比重、做工有工序、工序有時間等等,它們就是一堆一堆數據而已,而為什麼叫桌子、或者叫沙發,這就是指數符號,這個「指數」可以叫桌子、也可以不叫桌子,所以,指數的物象符號是不確定的,而數據之間的關係也是不確定的:一張桌子一定叫四條腿嗎?它可以是三條甚至一條腿,這就是符號和數據的創意,一切服從於功能,而功能也是不確定的,可以適用、可以觀賞。只要我有這樣的指數觀,我可以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就地取材,依據指數進行推演,當地生產或製造出更多的「桌子」或「沙發」,數據不確定、模型不確定、結果也不確定、甚至算式也不確定,你只要轉化一下思維,就簡單明了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太過常見,但人們耽於物象符號而忽視、甚至無視這一「共性」。指數,具有統攝、優化功能——你沒有的,我可以駕馭,你已經具備的,我可以讓你無限趨優或永遠好上加好。

這就是我的指數觀。至於叫不叫「崔氏指數」,那僅僅是一個符號類別,其源於我在給某地一個創意指數做解釋時,對方列出中國指數多少門派,我說我不知道有什麼門派,然後只是把指數應該具備的評價、評級標準和預測功能解釋了一遍,對方說如果這麼認為,他所知道的指數確實算不上什麼門派,就督促我應該具體解釋什麼是指數、以及我的指數的不同,所以,我就花了幾個月功夫,撰寫了《量子指數理論——人類如何重啟未來》二十萬字,有興趣可以試讀。

現在的人都忙著爭聰明,個個精於計算,但不知道為什麼計算、或者算計是為了什麼。大到世界及人類制度就是指數結構或指數化體系,小到日常用度的價值優化,「崔氏指數」解決的就是「為什麼」計算、「有什麼用」的問題。當你到商場購物時,大多購買行為是隨意的、受到「不確定」誘惑如廣告等等影響,當你購買回來一大堆東西時,發現很多已經買過或者不需要,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行為?那就是你沒有數據觀,忽略了數與據的關係,你缺失一個「計劃」,這就數據意識,解決的划算不划算的問題;當你有個這樣一個「計劃」,第二天依據這個計划進行了日常購買,回來發現又有問題:買的東西都不是最好的、最需要的,是可以既定資源可替代的,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有一個「指數」,有個具體的目標和功能,然後簡單的模型和計算,即可做到與當時願望和條件最經濟、價值最大化的要求。當然,這樣的「指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因為你的興趣和愛好的變化,而會隨時做出調整,這就是我的量子指數理論之從不確定到不確定原理。你需要一個量子指數觀,形成從不確定到不確定思維,你會生活在另一種趣味之中,這個,我深信你會做到。

在體現「指數4.0」之量化無形之物這一功能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創意指數。現在最慣常的就是創意不可量化、或者必須通過結構化指標如何替代,我的意見是首先你要明白你為什麼做、想要具備或表達什麼功能,假如你只是要發布發布,那你用「指數1.0」就夠了,效果怎麼樣,符合你發布的要求就行了;假如你不滿足發布,還有弄個什麼交易功能,那就到股市裡概念套用樣本,「指數2.0」就綽綽有餘了;如果你需要了解和進行市場需求分析,做個數據決策參考依據,那「指數3.0」就行了,比如滴滴數據、電信移動數據,就可滿足行為數據的需要。這些業務,我從不爭,如果你覺得這些功能都不盡人意,要實現他們都不具備或不側重的要求,那就可以找我。一個文化創意人物,質疑我什麼是創意價值,我就指著他坐的椅子:您坐這把椅子、或是我坐這把椅子,這把椅子可能就是廢材或垃圾,如果皇帝或特別人物坐這把椅子,它就可能是文物,就有不可複製的價值。虛擬符號決定實物價值,如此就是創意價值。

現在最時髦的「大數據」,在我的量子指數思維觀而言,信息即數據,世界及宇宙被信息瀰漫,「數據」如此之「大」,豈不大到讓人絕望?數據本身沒有大小,只是計算能力約束,這是物理思維觀;數據為功能服務、為功能而指數化組織,再大的數據也是小數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就具體需求進行具體探討。

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應用,一切新鮮的名詞如物聯網、區塊鏈什麼,最後仍然是數與據、指數結構推演而已。真正具備「崔氏指數」能力,你可以複製全世界,就用數據、指數的統攝、優化功能。阿里又如何?騰訊又如何?只不過是一小撮數據而已。只有數據,而沒有指數功能,數據產品從何而來?你佔有全世界所有結構化或數據,缺失量子指數思維、缺失信息的數據發現能力、缺失如何將信息及無形之物推演數據能賦,再全面、全部的數據也只不過是一堆垃圾。

其實,一個人一輩子也就「說話算數」四個字,說什麼話、要算什麼數,就是大智慧、也是天道,說話與算數之間,就是數與據的關係,一言而不能窮盡,有緣我們可就事論事詳敘,相信你一旦深入,定會趣味盎然。

最後聲明,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有緣和你同學這門學問。我們是同學,只是我先你發現一點兒趣味的奧秘:崔氏指數,與你分享。

你的所有不如意,都與指數的缺失相關,感恩我們有同道的緣分,歡迎探討。不服,來「戰」!

2017,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VI數據微觀點 的精彩文章:

TAG:CCVI數據微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