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蟲,90%的人誤把它當豎鱗病!

這種蟲,90%的人誤把它當豎鱗病!

有一種寄生蟲病,和豎鱗病發病癥狀很相似,在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判斷錯誤而導致用藥錯誤起不到效果,甚至延誤病情造成而魚類大量死亡。那就是,魚波豆蟲病與豎鱗病。

我們可以從以下3點來分辨和處理:

點擊 看清晰大圖

感染魚波豆蟲

豎鱗病病魚癥狀

【魚波豆蟲】怎麼處理

魚波豆蟲病原、生活史

魚波豆蟲病,又名 「口絲蟲病」,病原:漂浮魚波豆蟲,侵襲魚類皮膚和鰓,屬於原生動物鞭毛蟲,蟲體側面觀呈卵形或橢圓形,側腹面觀像湯勺。腹面有一條縱口溝,從口溝前端長出2條大致等長的鞭毛。圓形胞核位於蟲體中部,胞核後還有一個伸縮泡。

在10×4倍和 16×4倍低倍顯微鏡下能看到

寄生在魚體上時,通過簡單的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分裂之前長出另外兩根鞭毛。離開魚體的寄生蟲通常一個小時之內死亡,因此傳染僅在有充足寄主的擁擠的環境里流行,蟲體在環境不利時,可產生孢囊並留在寄主皮膚黏液層或鰓瓣中,或落在池底,生存相當長的時間,借水流、工具或其他媒介物帶到其他水體,一旦環境適合時,即開始繁殖,傳染給其他魚。

癥狀,流行情況及診斷

1、繁殖最適宜水溫是12~20℃,在水質較臟,養殖密度大,魚體質較弱的池塘中多發。

2、流行季節為春季,對常見淡水魚類,草魚、青魚、鰱魚、鯽魚、羅非魚,桂花魚等都可以感染

3、全國都有,也感染觀賞魚類

4、體表和鰓瓣上有暗淡的小斑點,皮膚上形成一層藍灰色粘液,被魚波豆蟲穿透的表皮細胞壞死,細菌和水黴菌容易侵入,引起潰瘍。感染的鰓小片上皮細胞壞死、脫落,使鰓器官喪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難。病魚喪失食慾,體色發黑,魚體消瘦、游泳遲鈍,鰭條摺疊,漂浮水面,不久便死亡。

防治

1、控制合適的放養密度,定期使用過硫酸氫鉀等改底,改善養殖環境。

2、預防,用植物產品「蟲蟲草」,水溫低於22度開始拌料內服,每100公斤料拌200克+黃芪多糖免疫草200克+粘合劑10克,增強魚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每月兩次,每次連喂3天。

3、治療,原喂料基礎上先減料三分之二後,按每5公斤料加蟲蟲草200克+粘合劑5克,每天喂這一次,連用3天。

4、在水溫10~20℃時,外用:原蟲膏每畝200-400克+碘製劑每畝100ml。觀賞魚類,可以浸泡20~30分鐘。

你也想防著?

在底部右下角留言【手機號+地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芳草藥業 的精彩文章:

TAG:芳草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