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佇立棧橋觀水雲

佇立棧橋觀水雲

名家筆下 海是動的,山是靜的;海是活潑的,山是呆板的。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凝神望著青山,一片黑鬱郁的連綿不動,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沒有一刻靜止!從天邊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邊,觸到崖石,更欣然的濺躍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選自冰心《說幾句愛海的孩子氣的話》

青島的棧橋,和杭州西湖的斷橋一樣,成為一個城市景觀的標誌,只不過前者多了中國近代史的滄桑,後者多了民間傳說的浪漫。

長達440米的棧橋,劍一般劈波斬浪,猶如長龍卧波,從太平路直入風起雲湧的膠州灣。這座橋下是大海的潮漲潮落,橋上是天空的風雲變幻。一端連著青島城市史的起點,一端連著青島的今天。

棧橋初建於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碼頭。為配合章高元駐防膠澳,清政府道員龔照嶼始建青島前海鐵碼頭(今棧橋),所需鐵材產自旅順船廠,以供海軍停泊舢板、運卸貨物。棧橋自從誕生,就成為青島歷史最好的見證者。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時許,德國海軍在晨霧迷濛中,從棧橋登上膠州灣陸地。駐防膠澳的總兵章高元,面對借口「來此遊歷、登陸操練」的德軍,竟然看不穿無恥的謊言,信以為真。德軍不費一槍一彈,登陸後很快控制了局面,武力脅迫,後來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棧橋邊的狂風惡浪上了岸。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

今天的遊客,來到棧橋,在回瀾閣下,憑海臨風,極目四望。白色的巨浪拍在腳下的防浪堤上,轟然作響,嘩地散開,激蕩起萬千碎玉。小青島上白色的燈塔,聳立百餘年,對應著海軍博物館停泊的軍艦,能想到1897年冬日的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嗎?

歷史那麼遠,又這樣近。1914年,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無暇東顧,與德國開戰。日本海軍在棧橋舉行了侵佔青島的登陸儀式。1922年北洋政府收復青島主權前夕,所調派的兩艘軍艦也是在棧橋登陸,配合陸軍完成了莊嚴的收復儀式。1938年,日軍再次侵入青島,並在棧橋舉行了登陸儀式,以炫耀侵佔青島成功,並將青島市長沈鴻烈親筆題寫的「回瀾閣」匾額掠往日本,在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1945年,美軍又以幫助青島接受日本投降為名進駐青島,也是從棧橋登陸。風雨百年,波濤洶湧,棧橋成為德、日、美軍侵佔青島的歷史見證,同時,棧橋也成為青島的象徵。

歷史的宏大敘事都銘記在這座與膠州灣相伴相生的橋中。這是歷史的風雲。這座城市的歷史上,還晃動著諸多文化名人的身影。他們的身影佇立在海天深處,定格在百花苑名人雕塑園。而我,此時,在華燈初上的夜晚,在回瀾閣憑欄望海,看天上的星斗,地上的街燈。相互輝映的光芒,伴隨著涼爽的海風,將我的思緒帶到上世紀30年代的青島,與諸多客居青島的作家邂逅。

1931年至1933年,沈從文在山東大學執教。他不是酒中八仙的一員,熱鬧,從來屬於別人。孤獨的沈從文講完中國小說史,攜一本書卷,走向人跡罕至的太平角,坐在海邊的礁石上讀書,看雲,沉思,任拍打著礁石的海浪捲起千堆雪,散去復回。多年之後,仍然無法忘卻青島海邊的雲,他在《水雲》文中寫道:「論色彩豐富,青島海面的雲應當首屈一指。有時五色相渲,千變萬化,天空如展開一張張圖案新奇的錦毯。」青島的雲天,賦予沈從文寫作的靈感和創作的激情,海市蜃樓沒有出現,但「有青春的噓息,煽起人狂想和夢想」。

1934年端午節的前一天,蕭軍和蕭紅到了青島。蕭紅創作了長篇小說《生死場》,蕭軍完成了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二蕭與荒島書店老闆孫樂文來往甚密,在他的幫助下,與上海的魯迅先生通信。後來,在青島的中共地下組織遭到破壞。一天晚上,荒島書店的老闆孫樂文,把蕭軍秘密約到太平路海濱的青島接收紀念碑下,交給蕭軍40元路費,讓兩人悄悄離開青島去上海,去投奔魯迅先生。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雪碎冰崩浪打礁,蕭軍蕭紅從棧橋上船,又踏上了風雨飄搖的流亡之旅。在這個美麗的島城,安靜地生活了半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1934年夏天,蘇雪林和丈夫一起遊覽青島。他們和東道主山大教師周先生一起到太平角野餐。蘇雪林描寫了盛夏正午的太平角。觀賞海邊礁石下的巨浪,蘇雪林感嘆,「造化的元氣是這末(么)的淋漓浩瀚;這末(么)的涵蓋萬有,彌綸六合,令我們渺小的人類只有低頭膜拜,更無言語可以讚歎」。

海洋,是如此的浩瀚。一個城市的風雲歷史,與永恆的大海相比,可謂短暫。一個城市的過客,來到海邊,可謂渺小,留下了鴻爪雪泥,但水雲激蕩靈感,留下了作品。

又一陣海浪湧上來,潮音瀰漫。歷史的風雲消退,作家的水雲消逝。個人的記憶登場,如同棧橋上空的流雲。每一位青島人,每一位來青島的遊客,都會在棧橋留影。大海是永恆的,但渺小的我們,多麼看重個人的記憶和微末的悲歡。

我記憶中的棧橋,有兩個最美的畫面:一是冬天的陽光下,波浪不興,海面如鏡。海水退潮,棧橋兩旁裸露出金色的沙灘、赭色的礁石。海鷗群集,在沙灘上覓食。一會兒盤旋著飛向海面,翅膀拍著海水,又高高飛起。此時,棧橋上遊人稀少,靜享陽光海灘與海鷗,放飛思緒,心靈安寧。二是初秋的傍晚,在棧橋上漫步,風鼓盪著衣袂,涼爽宜人。在20世紀30年代,青島的遊覽手冊上曾載有這樣的詩句:「煙水蒼茫月色迷,漁舟晚泊棧橋西。乘涼每至黃昏後,人依欄杆水拍堤。」舊時青島八景之一的「飛閣回瀾」,指的就是秋日滿潮時的棧橋。思緒在當下與歷史之間穿梭,在回瀾閣下,望著夜色中的小青島,島上燈塔紅光閃爍,流光溢彩,飄浮於海面波涌之上,勾勒出青島一大勝景——「琴嶼飄燈」。想起一首詩:「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小青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故又被人們稱為「琴島」。島上有一白色的雕塑,一位少女,手持七弦琴,將美妙的琴音傳向海天浩淼處。

十幾年前,我工作的單位距離棧橋不遠。無論春夏秋冬,吃過中午飯,要麼去高密路上的學苑書店泡著,要麼去棧橋呆著。那時的我,在棧橋靜思默想,幻想將來寫一部小說,就叫「棧橋之戀」,有關愛情,有關生死,有關離別。那時的棧橋上,為遊客拍攝照片的,相機用的是膠捲。如今在棧橋為遊客拍攝照片者,雖然已經換成了數碼相機,但是生意已經大不如從前。因為人人手中都有手機。

一晃,一個時代過去了。棧橋依然,而我在這個城市裡奔波,頭上開始飛霜。

我們都是這個城市的過客,一代代人來了,一代代人離開,只有棧橋和它腳下的海,是這個城市的沉默的守護者。

(作者柳已青 系半島都市報編輯)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8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海歸教師代表座談會在京舉辦
16部經典影片,獻給老師們|致敬教師節
用理念引領發展 靠智慧管理學校
疊被也要用「神器」?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