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一八」特輯3:東北軍潰退,綠林英傑扛起抗日大旗

「九一八」特輯3:東北軍潰退,綠林英傑扛起抗日大旗

「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撤退,「鬍子」(東北人對土匪的稱呼)成為民間最重要的武裝力量。

這些綠林人士面前擺著幾個選擇:繼續當土匪,靠打家劫舍過日子,讓老百姓雪上加霜;依附日本人當漢奸,衣食無憂;以民族大義為重,奮起抗日。

最後一個選擇從道義上看無比正確,卻是最艱難的一個。武器彈藥落後缺乏,人員不整,後援不濟,要與武裝到牙齒、正規東北軍尚不敢與之交鋒的日軍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甚至是條不歸路。這是每個綠林首領都要仔細考慮的大問題。

下圖為綠林人士組建的義勇軍馬隊。

國難當頭,方顯英雄本色。

「九一八」事變第二日,日軍佔領瀋陽的消息傳到盤山(今遼寧盤錦盤山縣),當地綠林首領張海天、項青山在震驚與憤怒的同時,聯絡大窪(今遼寧盤錦大窪縣)蓋中華、蔡寶山等江湖好漢,齊聚沙嶺鎮九檯子村,共商抗日大計。

張海天最後拍板:大丈夫寧死不能當亡國奴,跟小日本干!

張海天何許人也?

上圖為張海天(右一)等義勇軍將領。

張海天時年43歲,原名張賀年,盤山沙嶺九檯子村人,出身貧寒,給地主當過長工,在警察所做過雜役。因為生活所迫和看不慣胥吏們的巧取豪奪,他投身綠林,當上了「鬍子」,報號「老北風」。張海天身材魁梧,剽悍勇猛,有鞍馬功夫,為人仗義,有膽有識,逐漸成為綠林重要首領,在遼西一代威名赫赫。

項青山時年35歲,原名項國學,又名項忠義,大窪駕掌寺(現東風鎮)大馬家房村人,出身貧苦,在盤山當巡警時因受株連入獄,出獄後鋌而走險,投身綠林,報號「青山」。1930年,日寇猖獗,他將自己的隊伍迅速擴展壯大。

蔡寶山時年33歲,原名蔡金義,又名蔡濟民,別號「小疙」,報號「寶山」,出身貧寒,大窪駕掌寺印家店人。他從小給地主扛活,家境貧苦使他加入姐夫於大川的綠林團伙,於大川死後,他因仗義、勇敢、膽識過人被推為首領。隊伍以駕掌寺為中心,活動於盤山、海城地區。

蓋中華時年30歲,原名蓋凌香,盤山沙嶺三檯子村人,他家比較富裕,讀過書,擅長演說,愛交朋友,有一手好槍法,報號「中華」,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

幾位好漢歃血結盟,舉起「討日扶民救國軍」的大旗(後來被稱為盤山義勇軍),張海天任司令,項清山為副司令,司令部設在沙嶺。

上圖為作者在沙嶺鎮九檯子村尋訪到盤山義勇軍司令部舊址。

綠林隊伍人馬不多,不適合城市防守作戰,就找敵人的薄弱環節攻擊。

9月23日晚,400多個身背大刀、肩扛土槍的漢子,在幾位首領的帶領下,借著夜色的掩護出發了。接著就出現了營口水源地、發電所被襲的一幕。

這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第一次遭受中國抗日群眾的武裝打擊,這次襲擊打響了東北民眾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9月24日,抗日義勇軍100多人在田莊台與日本守備隊展開激戰;9月25日,民眾自發抗日隊伍拆除了營溝鐵路河北站附近一段鐵路,以阻止日軍相互增援;10月初,曾任鳳城縣警察署署長的鄧鐵梅在該縣建立東北民眾自衛軍……

就像當時盤山地區的民謠說的那樣:「一人一馬一支槍,去打鬼子隨大幫。」

此後民間抗日鬥爭風起雲湧,呈燎原之勢。

在歷史硝煙散盡的84年後,2015年3月,盤山縣沙嶺鎮政府在司令部舊址、九檯子村的一處路邊立起一塊石碑。當年英雄聚首的地方,已經變成一片綠油油的稻田。

作者沿著英雄的足跡走過這片土地,邂逅了九檯子村的邱貴民老人,他出生於1938年,當年的抗日傳奇是他兒時耳熟能詳的故事。

上圖為邱貴民老人。

「究唄!吃不上飯!」談起當年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當「鬍子」,他說:「這裡是鹽鹼地,現在種稻田收入不錯,那時候種高粱,產量很低。」

說起張海天、項青山打日偽軍的事迹,老人談興很高,滔滔不絕,講得津津有味,幾場出名的戰鬥,他都能帶著作者找到準確的地點。

「地方都大變樣啦,等我們老輩人沒了,年輕人恐怕就找不到嘍!」和老人告別的時候,他惆悵地說。

未完待續。

文字:于海楠

攝影:楊光

編輯:生薑烏梅

部分圖片來自盤山沙嶺抗日紀念館。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字解碼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早的地圖炮,倒霉的是商人後裔

TAG:漢字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