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三天不吃飯,不會成仙,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編者按:如果你關注身體健康,或者減重,那你對輕斷食一定不陌生。輕斷食潮流也傳到了矽谷高管和工程師那裡,但他們聲稱這麼做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為了身心健康和長壽。有興趣嘗試的讀者,本文末有一些鏈接可供參考。本文編譯自the Guardian的原題為「The Silicon Valley execs who don"t eat for days: "It"s not dieting, it"s biohacking"」的文章。

Phil Libin已經一天沒吃飯了。現在他正吃著日式烤雞串,吃得津津有味。接下來三天他正常飲食,其中一晚還會去吃一家高檔日料。而另外四天,他不進食,只喝水、咖啡和紅茶。

過去八個月里,Evernote的前CEO,AI 工作室All Turtles現CEO經常斷食,連續幾日不進食,時長可能兩天到八天,進食時長也持續兩天到八天。他已經減重90磅。說到斷食,他覺得這八個月的經歷讓他「脫胎換骨」。


「我精神振奮,情緒比以前好多了,精力更集中,能量充沛!感覺自己比以前健康多了。我覺得這種生活方式讓我能更好的完成CEO的工作。」他邊喝咖啡便說道,那天他已喝了好幾杯。「斷食絕對是我人生中影響最大的一個選擇。」

Libin只是眾多矽谷CEO中體會到斷食好處的一個。他們堅持斷食一段時間,都說斷食能減重、讓情緒更平穩並且提高工作效率。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Libin本人

隨著五二斷食法的普及,間歇性斷食進入大眾視野併流行起來。五二斷食法的要求是五天正常飲食,剩下的兩天吃得少(卡路里攝入量約500大卡)。然而,像Libin和其他的CEO這樣好幾天不吃不喝,不僅僅是為了減重,他們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現。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支持斷食的人會一邊斷食,一邊近乎痴迷地追蹤自己的各項生理指標,比如身體構成、血糖和血酮水平。酮體是身體消耗自身脂肪儲備所產生的,可被身體用作能量來源,並不需要額外攝取碳水化合物來獲取能量。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中,養成斷食習慣絕對能排前三。

他們堅稱這麼做不是節食,而是「生物黑客」行為。

Geoffrey Woo是一家生物黑客和益智葯公司HVMN(讀作human)的CEO。他在今年年初帶領全公司斷食7天,他自己組織的一個名為WeFast的社群也參與了這次斷食,該社群以斷食為主題,成員有一百多人。

有些參與者一直帶著血糖檢測儀,一種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工具,以便通過實時監控自己的血糖水平。他們還關注自己的血酮值,看看自己是否處於生酮狀態,在該狀態下,身體代謝脂肪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

「酮體是大腦的超級能量源。有很多體驗過斷食的人都覺得益處良多,頭腦變得清醒。這都是因為血液中酮體含量的增加。」

Woo和同事希望能量化斷食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於是他們追蹤生理指標變化(血酮和血糖水平),並用一款名為Rescue Time 的軟體來衡量個人工作效率,將這些數據結合起來研究。


「你可能覺得七天不進食,肯定心猿意馬,滿腦子都想著吃的。但是斷食兩三天後,隨著血酮水平的升高,飢餓感漸漸減弱。你的身體和大腦開始轉向另一種能源,也就是脂肪。」Woo說

Woo身高185厘米,體重150斤,不需要減重,但是一周內他減重10斤。「我關注的是長壽和認知能力。」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Geoffrey Woo本人

現在Woo每周連續斷食36小時,每3個月進行一次連續3天的斷食。他現在更能掌握自己的飢餓感。

「我們常常將進食需要和其他需要混為一談,有時我們只是要起來走動一下、跟別人說說話、休息一會兒或者回味一下最近的日常。」

Libin和WhatsApp團隊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們組織了個叫「斷食俱樂部」的活動。這個俱樂部里成員是彎曲20多個CEO和投資者。其中好幾個投資人和企業家已經「出櫃」稱自己是「斷食者」。

為Libin打開斷食大門的Le Meur, 2016年年底咖啡桌上的一場談話改變了Libin的生活。當時Libin體重超過235斤,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時刻,而那天,Le Meur正進入斷食第三天。

「我覺得不可思議。於是我回家谷歌了一下,讀了一大堆資料,就為了證明他是錯的。然而,我做了調查之後,竟發現這麼做很合理。」

於是他也試了一下。


「第一天我餓到『昏厥』,我以為我要死了,第二天也很餓。但是我第三天醒來的時刻,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一刻。」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關於斷食對身體影響的研究非常多。每年都有幾十篇相關論文發表,稱斷食能夠提高免疫力、治好前期糖尿病,有一篇論文甚至說斷食可以延緩衰老,至少在小鼠身上是有效的。

但是也有人對輕斷食採取保守態度

然而,也有證據說明,倘若斷食過程沒有人仔細監控,後果可能很嚴重。如果不攝入必須礦物質如鈉、鎂、鉀補充劑,斷食者可能面臨心臟衰竭的風險。持續幾天斷食可能提高受感染的風險,如果本來腎臟功能不全,斷食還可能惡化腎臟狀況。

舊金山本地進食障礙專家Bahrami擔心的是,持續斷食可能是「不吃飯」舊瓶裝新酒一個熱潮。

「過度關注生命體征和食物攝入一旦正常化,成為習慣後,就很難找到痴迷和正常的界限了。」不過有進食障礙的人面對食物和自己的身體形象一般會有罪惡感或其他負面情緒,Libin和Woo的經歷中似乎沒有這些跡象。

「如果你想開始持續斷食,我建議諮詢一下醫生。我個人是反對的。」Bahrami說。

八個月後的今天,斷食對於Libin來說已經易如反掌。就算他跟朋友出去「吃好吃的」,他也只喝水。


「有些人覺得這是種折磨,但整個過程我都很愉快。我能參加到社交中,能感受食物的顏色香味。這一切都讓我很開心。」Libin說,「我常常沒吃什麼,就覺得很飽了。」

矽谷的斷食者群體特徵還是非常明顯的,一般是二三十歲、工程師類型的人。


「在矽谷這種市場競爭激烈的地方,大家都想盡辦法提高工作效率。」我們都知道,午餐吃一堆不健康的東西會讓你整個下午昏昏沉沉,但我們這些工程師思維的人發現這是碳水化合物導致的『昏迷』時,我們就著手控制。」

「我們要「黑」的不是電腦晶元,而是自己的身體」

對Libin而言,斷食是一股矽谷新潮流,與冥想「殊途同歸」、前幾年好幾個冥想app,推出之後,比如Headspace,冥想也逐漸流行。

「現在的文化認為,所有問題都有解決之道。你想減輕自己的壓力和焦慮程度,就去冥想;想要多活40年,或許就養成斷食習慣。」

「人們做的事80%都沒什麼用,但是大家還是積極嘗試。」

原來自稱「吃貨」的Libin,現在只吃高質量美食,不再把一般食物塞進嘴裡。

矽谷CEO們流行「絕食養生」:是成功秘訣,還是修仙小說看多了?

「我現在已經不吃那些『無聊』的食物了,能吃的日子裡,我只吃最特別的食物,我吃的每一口,體驗都是獨特又迷人的。」

自從他公開說自己是個「斷食者」之後,向他尋求建議的人就絡繹不絕。但是Libin不認為斷食會跟冥想一樣成為主流。

「聽起來斷食還是挺極端的。幾乎沒人會說冥想能有什麼壞處,但是沒有接觸過斷食的人都會告訴你,斷食很危險,也非常難。」

而且,如果大家都不吃東西,就有好多人掙不到錢了。

「社會中任何跟已有並且根深蒂固的經濟利益相違背的事物,都很難壯大。」

「你要好這口兒,那你還挺怪的。」

譯者有話說

我自己此前也有研究過一下斷食和生酮飲食,因為好奇嘗試了幾個月,目前仍在生酮飲食。譯者個人發現他們所說其實不假,這種飲食方式確實能讓專註度提高,情緒更平穩,飢餓感方面有很大變化(n=1)。不過這些「另類」的飲食習慣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氪官們看過之後,有興趣嘗試的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狀況。網上中文信息不算多,在閱讀時也請審慎地看待這些信息,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信,即使是真的也不一定適合你。歡迎留言交流。以下是參考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mittent_fastin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1143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NTg1MzQ2MA.html (BBC紀錄片 《進食、斷食與長壽》)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042133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NASA立功!實時監測全家人健康狀況,迷你雷達登陸市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怒批比特幣泡沫:都是炒出來的,投資需謹慎
美國僅有5%中小企業經營國際業務,邁出國際化一步真這麼難?
愛彼迎CEO反思創業初期「過錯」:少融錢,掌握更多控制權
三星再發力中端市場,前置1600萬柔光 後置雙攝,對手卻是小米?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