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掃描大腦就能預測未來?

掃描大腦就能預測未來?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到這種現象的起源,這可能將是人類行為神經預測領域的一大進步,並且可能適用於其他領域,例如健康和財務決策等。

當我們的大腦「知道」某個眾籌項目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即使我們有意識地作出了相反的決定,我們大腦中的一部分也會變得活躍起來。如果這個發現可以站得住腳,並在其他生活領域也能發揮作用的話,神經預測的前景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投票民意分析,甚至還能夠預測金融市場的變化。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布萊恩·納特森和他的團隊召集了30位志願者,讓他們決定是否向某著名眾籌網站的36個項目進行投資,並在他們抉擇的時候用儀器掃描他們的大腦。

這些項目均為該網站最近推出的紀錄片提案。參與者在查看每個項目的圖片和描述時,研究人員都會對其大腦進行掃描,然後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為該項目提供資金。

真正的眾籌活動在幾周後結束,其中18個項目獲得了足夠的資金。而在檢視參與者的大腦掃描結果時,研究小組發現,當他們考慮這18個後來成功的項目時,大腦中一處被稱為伏隔核的區域會出現不同的活動狀態。

該小組採用一種演算法通過掃描數據來識別腦活動的差異。在僅使用神經活動數據時,該演算法能夠預測哪些眾籌項目將獲得資助,其準確性達到59.1%。

另一方面,在考慮每個提案時,志願者被要求評估他們對每個項目的喜歡程度,以及他們認為每個項目達到籌資目標的可能性。這些評分的預測結果只有52.9%的準確性,遜色於伏隔核區域活動所呈現的預測能力。

納特森的團隊對這一發現感到驚訝。該研究小組再次召集新的參與者,並針對上述網站新的眾籌活動再次進行實驗,仍然獲得了相同的結果。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斯特凡·博德表示:「這種現象非常有趣,為什麼大腦知道什麼將會成功,但是它的『主人』卻不清楚?」

之所以存在這種近乎悖論的差異,可能是因為你在做決定時必須權衡各種因素。例如,你的伏隔核與預期的獎勵相關,該區域的活動可能會增加你購買巧克力餅乾的可能性,但是大腦的其他區域可能會告訴你應該節食或者少吃零食。

在決定是否願意支持相關項目,或預測其他人是否有可能支持該項目時,參與者可能會對伏隔核的刺激不予考慮,或者將之與其他因素進行平衡。他們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決策過程早期伏隔核的活動,實際上才是他們對項目的初步反應。

考慮到大腦的其他部分可能進一步增強腦掃描的預測能力,當納特森的團隊訓練全腦神經活動的演算法時,他們預測眾籌結果的準確率能夠達到67%。

納特森表示,一般來說,針對少數人伏隔核區域活動的研究,是完全可以預測更廣泛人群的行為走向的。這樣的神經預測可以用來在樣本群體不具代表性的情況下,或者當目標受眾不清楚的時候改善投票的民意調查。

博德則說道:「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到這種現象的起源,這可能將是人類行為神經預測領域的一大進步,並且可能適用於其他領域,例如健康和財務決策等。」(陳邶)

(責編:tib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宣布將建超級高鐵 時速僅400公里
印度美食訂餐平台Zomato欲從阿里融資2億美元
國足征戰12強賽啟示錄
用年輕人的方式講故事
保潔用上新裝備 打造機掃「特種兵」 機掃替代人工 年輕人也願干環衛了

TAG:中國西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