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戰狼2》談中國電影發展現狀的反思

從《戰狼2》談中國電影發展現狀的反思

《戰狼2》最近火的一塌糊塗, 2017年7月27日晚8點01分正式上映,4小時破億,25小時破3億,46小時破5億,83小時破10億……;8月14日超越《碟中諜5》,躋身歷史全球票房TOP100,打破了好萊塢對該榜的壟斷;超過《泰坦尼克號》在北美收穫的6.59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全球單片單地區票房第三名,僅次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北美地區9.37億美元)和《阿凡達》(北美地區7.6億美元);據全球權威票房網站Mojo數據統計,9月7日下午《戰狼2》票房正式破55億,已高於第81名的《X戰警:逆轉未來》。票房一路飆高,令人欣喜不斷,毫無疑問,《戰狼2》在內地影史具有相當里程碑意義,但這些美景就能說明中國電影的好日子真的來了嗎?美景背後又有哪些亂象值得我們反思?

《戰狼2》緣何異軍突起?

中國特色題材的完美演繹

隨著《戰狼》系列的成功帶來了軍旅動作電影的起勢,說明了中國電影在當下的某一個領域和點上是可以取得巨大突破的,甚至能夠超過好萊塢影片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一直以來,我國的軍事題材電影側重於回顧歷史,多是表現戰爭年代、烽火歲月或者突出某個英雄領袖的歷史敘事,這些內容在教化百姓、宣傳思想、普及知識上有積極作用,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還是太過遙遠,有精神上的正向激勵,但難以形成長久的共鳴。與此不同的是,《戰狼2》重視如今中國的大國擔當,表現的是一名特戰隊員的精神,冷鋒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成千上萬的原型,更加接地氣!同時這種取向也更加符合未來取向,關注的是全球化發展後中國的大國形象與大國擔當。

好的影片遇上好的時期無疑有如虎添翼的效果。經歷四年的反腐,《人民的名義》應運而生,這種極具政治色彩的電視劇不但沒有引起人們的反感,反而成為現象級影片。《湄公河行動》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慘案)改編,講述了一支行動小組為解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陰謀,企圖揪出運毒案件幕後黑手的故事。這些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符合人們的口味與期待,並且帶有中國特色,再加上驚險刺激的特效、完美的剪輯和恰到好處的音效,完全不輸好萊塢大片。

多元審美下的血性回歸

有人將《戰狼2》稱為「一封中國男人寫給女性的情書」,在「小鮮肉」等新型男性時尚慢慢成為妖風的當下,吳京塑造的硬漢「冷鋒」就像一股清流,成功俘獲了觀眾的心。吳京曾說「冷鋒的出現便是要糾正觀眾對銀幕上中國男性的偏見」。隨著社會心態的日益開放和包容,審美標準變得日益多元,對男性的中性化甚至女性化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那些所謂膚白貌美帶著陰柔之氣的「小鮮肉」們更是自帶流量,吸粉無數。「小鮮肉」潮流的開啟可以追溯到2013年上映的《小時代》,當時席捲了4.8億票房,算是商業電影「成功」的典範。從此,「熱門IP+小鮮肉」的電影開始大行其道。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也是一個缺乏英雄氣質、缺少剛強血性的時代。霸道總裁成為了少女們的憧憬,小鮮肉們成了粉絲追捧的對象。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指出,娛樂產業的無節制狂歡讓「文化在慾望的放任中成為庸俗的垃圾」。此時,《戰狼2》與「冷鋒」的出現,似乎是用一聲振聾發聵的怒吼,滌盪了銀幕的靡靡之風。雖然我們鼓勵多元,提倡包容,但多元審美下的血性回歸不得不說滿足了觀眾在「鮮肉」橫行下的審美疲勞,讓人們看到一個鐵肩擔道義的陽剛硬漢。

和平時期英雄主義的全新闡釋

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一直以來,我們深受美國好萊塢、漫威英雄的影響,他們塑造的基本都是普通個人變成拯救萬生的救世主,或者擁有特異功能,可以上天入地的鋼鐵巨俠,除了滿足和激發觀眾的想像之外,基本上與現實八竿子打不著。人們為什麼對冷鋒的形象肅然起敬,因為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即便是如今的和平年代。《戰狼2》打破了天馬行空的想像,打破了歷來崇尚集體主義的傳統習慣思維與主旋律影片的常規,突出個人英雄主義氣質,展現了中國軍人誓死捍衛同胞安危的血性和豪情。從現實到銀幕再回歸現實,生動而真切地回應了人們對英雄的崇尚和期待,和平時代,人們依舊需要英雄,呼喚英雄,但這樣的英雄少了一些完美無缺,多了一些煙火氣息,可以和現實生活共同呼吸。

大國崛起心態的文藝表達

「生逢其時」是多位業內人士對《戰狼2》火爆做出的判斷,不僅是因為這部影片選在了海外影片給國產影片讓路的「國產保護月」上映,更因為這部影片是國人大國崛起心態的文藝化表達,除了愛國主義以外,還有人們對於特色現代軍事的發展與以強軍推動國家建設的期許。國防的強大、軍隊的強大需要通過文化載體來體現,讓觀眾高漲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結找到合適的出口得以釋放。影片結尾有這樣一個鏡頭,中國護照緩緩推近放大,伴隨著這樣一句話:「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引爆全場的台詞很自然的讓人聯想到了2011年的北非大撤僑,橫跨9000公里,35860名中國公民,整個撤僑行動僅僅用了240個小時。雖然電影用更加誇張的手法將現實進行呈現,但情感卻不是無中生有,它真真切切地讓國人看到,國家的發展與壯大與人民的安危、尊嚴是緊密地根植在一起。

近年來,軍事力量建設邁入快車道,無論是研發尖端武器裝備、提高作戰訓練水平,抑或重塑軍事力量體系,更新未來戰爭觀念,我國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強軍夢的征途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公開報道的閱兵及演習中,我們看到,不斷增強的國家軍事實力已經成為捍衛國家安全利益的堅實後盾。但與此同時,南海領土爭端、印度軍隊越界等事件也一度引人關注,讓人感慨祖國雖然一邊強勢崛起,但局部衝突不斷,並不太平。因此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能夠燃爆觀眾們的愛國主義情節,可以說這部影片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在合適的時機成功貼合了觀眾的痛點和情感共鳴點。

匠人精神的精良製作

為了拍攝《戰狼2》,吳京花一年多的時間深入部隊體驗生活,採訪軍人,正因為有了真切的生活體驗,才可以拍攝這樣有血有肉、打動人心的電影。吳京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是靠臉吃飯,我是靠命吃飯」,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危險無數,為了拍好一個水下鏡頭,往往要在水中泡上好幾個小時,這樣的拼搏精神和職業道德,又怎能拿不出優秀的作品。回溯到《戰狼1》就可以看出吳京的品格。在《戰狼1》中吳京有一個從腿上拔槍再射擊的動作,這個動作吳京可以做到0.8秒。0.8秒比特種兵的成績還要高,這是他不斷訓練的結果,從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到吳京的執著。整個製作團隊也十分優秀,音樂、武打設計、攝影都是國際頂級的團隊,除了啟用《加勒比海盜》的水下攝影團隊、《美國隊長3》和香港黃偉亮的動作團隊之外,《戰狼2》還請到了好萊塢作曲家Joseph Trapanese和彼得·傑克遜的聲效團隊。《洛杉磯時報》評價《戰狼2》與好萊塢大片高度相似。

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反思

截至8月12日,2017年內地票房累計已突破364億,與去年同期相比,總數增幅接近55億。《戰狼2》的火熱引發了人們對於國產電影的新期待,但是國產電影的好日子真的來了嗎?但《戰狼2》的一枝獨秀恰恰暴露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諸多問題。以暑期檔電影前三強為例,《戰狼2》和《建軍大業》同為獻禮片、主旋律影片,但《戰狼2》以55億票房甩了《建軍偉業》4.57億票房幾乎十倍之多,為何差別這麼大?備受期待的IP大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一路高開低走,還陷入粉絲「鎖場門」。有人提出質疑,未來國產影片再用什麼打破記錄?

電影產業供給側改革需深入

十年前,全國總票房33.27億元,《變形金剛1》以2.82億元的票房奪冠。十年之後,全國總票房達到457.12億元,《美人魚》以33.93億元的成績獲得年度票房冠軍。十年時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需求的增長帶動了國產影片的迅速增長。近年來,國內影片從每年不足百部發展到每年接近千部,但2016年製作的944部影片中,院線上映僅334部,剩下未能上映的電影幾乎都成了「殭屍影片」;除此之外,銀幕從3000多塊發展到41179塊,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2016年全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全國影院數量達到7853家,同比增加19.6%。影城和銀幕建設仍處於高投入階段,但每家院線的實際效益卻在下降。多不等於強,中國電影市場的需求已經被充分激發,但有效供給還需進一步深化改革。

2016年票房數量同比增加3.73%,但增長率創下10年新低。票房不再呈爆炸式增長,受眾觀影愈發趨於理性和冷靜,電影市場發展進入調整階段。

電影政策作支持,電影審查需改進

電影政策在近年來不斷調整,在2017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電影法案《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立法前期經過了長期的探索和修訂,這一法案作為電影產業的制度保障和法律底線,說明國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對電影產業的重視。從近年來電影產業的發展來看,電影政策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電影審查制度是對國內電影熒幕凈化,維護國內主流價值觀的制度。電影審查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問題,第一,電影審查制度過程的繁瑣。電影審查許可的標誌是片頭的龍標和片尾的技術審查合格證,一頭一尾卡住整個影片,只有兩證齊全電影才能上映,整個審核過程繁複,時間持續很長,審查結束基本也就是影片上映前期,如果二輪審查無法通過將會直接影響影片的檔期,給片方帶來巨大的物質損失。去年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就是在二審環節卡殼,最後只得無奈延檔。第二,電影審查標準的抽象化。電影是否能夠開拍,存在很大的主觀性。《戰狼2》在開拍前對劇本的審核經過了吳京一遍一遍改寫,直到審核通過。在審核標準中(即《電影管理條例》和《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中)內容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本身抽象的內容無法衡量,具體是否能夠使電影過審還存在很多人為因素。中國當前的電影審查制度相對於電影市場化的巨大需求仍是遠遠不夠的,電影審查的改革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另外一方面中國電影的分級制度近年來可謂是「雷聲大、雨點小」,很多電影從業人員曾公開呼籲中國電影實行分級,既能從大層面上保護電影創作者的表達自由,又可以對特定年齡人群予以精神保護。但是事實上是只要電影審查制度存在一天,電影分級制度就不會真正到來,因為一旦上映的影片就已經從官方角度向公眾表明了它的合理合法,是可以面向所有人群的。

資本語境下優質內容的缺失

近年來隨著國產電影的迅速發展和崛起,更多的資本從其他行業流向電影市場。資本不懂電影,只想逐利,他們覺得自己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拿著數據報表,分析別人的成功先例,發現什麼能火便一擁而上。他們將年輕人尤其是「網生代」視為主要受眾群,將能討好迎合他們的「流量+IP+營銷」模式視為金科玉律,而全然不顧作品本身內容與質量。這種做數據的奴隸,沉迷於大數據下反饋的觀眾既定期待視野,而罔顧民眾內心未被激發的潛在創新期待視野的行為,不僅僅是創作者徹頭徹尾的偷懶表現,更是其自掘墳墓先兆所在。而這恰恰是《戰狼2》給業內帶來的最大反思之處。編劇功力不足,敘事空洞,甚至價值觀扭曲,投資方拿著三流的劇本,高價拉來幾個風生水起的流量明星,原本粗製濫造的劇本再加上拙劣不堪的表演,遊離於現實之外的台詞加之莫名奇妙的情緒爆發,讓人尷尬叢生。這種不紮實、急功近利的創作心態使得國產電影幾乎一度成為爛片代名詞。中國社會的多元性、複雜性、多層次性狀態未能在中國的銀幕上有效的呈現,銀幕上的故事並非大眾所切身感受到的人生,自然無法引起觀眾共鳴,也必然無法吸引消費者走進電影院。

在前些年市場喧囂時確實出現了一些爛片靠著明星IP、營銷大賣特賣的現象,但指望觀眾會一直為爛片買單無疑是天方夜談,而動輒指責「市場爛是因為觀眾爛」也多少帶有逃避不負責傾向。近幾年,「大卡司」「大IP」的「大製作」前仆後繼,折戟沉沙,表明著觀眾品味的迅速提升,給電影人提供了活生生血淋淋的前車之鑒。《摔跤吧!爸爸》《岡仁波齊》《大護法》以及在映的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僅上映三天便成為內地票房第二高的紀錄片),也都證明著中國電影正在從要素主導迎合市場的初級階段轉向內容創作型市場,口碑越來越成為市場通行證。

工業化任重道遠

所謂電影工業化,其本質是電影的專業化程度。最近基於《戰狼2》的工業化討論不絕於耳,其系列片類型化及密集衝突的敘事結構確實容易讓人將其等同於好萊塢的動作大片。但事實正如《戰狼2》的編劇劉毅所說,只類皮相,不得根骨,《戰狼2》離工業化產物這個概念其實相去甚遠。「因為它從編劇、導演、動作導演、到男主角等方方面面都有吳京的參與,離開吳京,這部電影就是不成立的,這不符合工業化的標準。」現在中國電影還處在由手工業向工業化過度的階段,有個別的人和團隊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創作,如《捉妖記》《長城》等,但是要形成工業,一定是可複製的,可以量化的,可以不以任何個人的能量來決定電影最終質量。但目前中國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個別高級的工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工業流程和整個系統發揮作用,這也就是工業和手工業的區別,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稀缺則是國產電影工業化中最大的攔路虎。

專業人才稀缺

劉毅表示「當初《戰狼1》火了之後,便有很多人找我寫軍旅題材劇本,我都告訴他們,別想了,沒戲。寫出來誰導演,誰設計動作?好萊塢隨手可以組很多套相同規格的動作片班底,但我們來回來去就那麼幾個人。」

賈樟柯在談到為什麼擔任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時說到:「我們的電影工業就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人才不夠,而且是嚴重不夠。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電影人才,首先想到的是導演、編劇、演員。但除了這些人才外,電影產業的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環節現在都急缺人才,包括美術指導、剪輯師、錄音指導、製片等等。中國電影人才儲備只夠每年製作二百多部電影,如今每年有一千多部電影在拍,數量翻了五倍,人才嚴重跟不上。」而且賈樟柯更直接指出了當前綜合性大學電影教育與實際需求的錯位所在:「綜合性大學的電影系大多以電影文化研究為重點,培養的人才多是電影史論方面的。而電影是一個需要分工合作的產業,我們缺的是應用型人才,目前的電影應用型人才教育還是太少太少。」馮小剛也曾表示:「目前中國電影形勢非常好,但我們的電影工業體系還非常薄弱,與好萊塢的工業製作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是技術手段上的,更是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上的。」並直呼「中國電影行業需要一個藍翔技校!」

如今電影行業的演員斷層是顯而易見的,老戲骨已無法擔任年輕角色,新生代演員良莠不齊不思進取,這也是當下出現模式化組合諸如「戲骨配角+流量主角」的原因,「天價片酬」也不能說不是有號召力的實力演員稀缺所帶來的惡果。

明星片酬與粉絲經濟

邀請流量小生卻遭對方漫天要價,開拍在即女主角人選方要求增加片酬,吳京所遇到的不是小概率偶然事件,而是整個行業內業已猖狂的惡劣風氣下所造成的純粹必然。這既是隨著國內電影市場崛起蜂擁而來的外行資本一心賺快錢的後果,也與從業人士內心浮躁漠視職業操守脫不了干係。知名製片人黃建新表示:「在當前中國的電影行業,製片人在管理電影花費時,最大的一部分精力就在平衡演員價格和收益。」這一局勢無疑已成為行業的病態囊腫,時刻威脅著行業的健康發展與長久生存。

「天價片酬」除卻是資本過熱、市場惡性逐利下的確定結果,也與其工作室經紀人(或明星本人)的惡劣牟利行徑有著密切聯繫。「粉絲經濟」的水漲船高是天價片酬的直接推手,明星經紀人為求圈粉無所不用其極,將粉絲一腔熱血變為他們惡劣牟利的工具。工作室幕後與粉絲後援會保持聯繫,粉頭時刻保持待命,一經指示便竭全身心之力,「打榜」「控評」「鎖場」「刷熱搜」這些集體性組織活動已經成為死忠粉心目中支持偶像之必備技能,業內人士也心照不宣,這本是為偶像利好之舉動,但隨著市場和觀眾的成熟,對電影的包容度大幅降低,審美疲勞直線上升,由於流量明星演技不足和長期出沒於爛片的不良記錄,本身便使得拒絕和批評「小鮮肉」電影成為一種普遍的觀影選擇,而這時粉絲的戲多則會不斷拉低大眾好感,招致路人厭煩,當其行為仍愈演愈烈且不斷觸碰底線時,則必然遭到市場的反噬。強大的粉絲經濟養了一大批影視寄生蟲,從製作團隊到演員,都存在浮躁、功力和圈錢的現象,電視作品一旦變成了快速變現的工具,何來藝術性和深刻性?念台詞只做口型、演戲時「文替」「武替」交替使用,摳圖和後期剪輯變成天經地義,這樣的團隊與演員完成的作品只能用粗製濫造來形容,如此一來只會傷害那些熱愛電影的觀眾和真正用心做電影的人,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由楊洋、劉亦菲主演,但是8月3日上映到8月7日四天,由當日佔總票房的40.7%降到12.5%,並且正常來講影片在周六日的票房一般都會高於非周末時間,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卻出現下滑,本來依靠粉絲經濟想拿下的票房卻如此慘淡廣大電影人應引以為鑒。而動作片《戰狼2》,甚至紀錄片票房都在上升,《戰狼2》振奮人心的不只票房,還有吳京不願被資本強姦的電影理想與真誠敬業的職業操守。

現階段「走出去」無市場動力,恐成偽命題

多數賣座好萊塢電影的票房至少有半數來自海外市場。尤其是前百影片中,除《戰狼2》外,這些電影的海外票房佔比均不低於40%。其中海外票房佔比最高的電影是《速度與激情8》(82%),佔比最低的是《星球大戰》(41%)。

相比之下,《戰狼2》《美人魚》和《捉妖記》的海外票房寥寥無幾,僅靠國人的一己之力,把它們送上了榜單。中國市場不僅成就國產電影,還成就了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和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國貢獻了這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海外票房。《摔跤吧!爸爸》的中國票房達人民幣12.97億元,貢獻了該片65%的票房,遠超印度本土市場票房(28%)。

目前來看,無論從票房還是熒幕數量來看,全球電影市場都進入了低速發展期,只有中國電影市場一枝獨秀,蘊育著最大的機會市場。而從文化折扣的角度來說,最能理解中國電影的,無疑是中國觀眾。所以立足於中國市場,致力於講述以中國觀眾為對象的電影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將故事講好,如何講好的故事,應該成為中國企業的主要目標。借李安說過的一句話:「市場再好別揠苗助長,要輸出先充實自己。」

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從法律的角度提升了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助力國內電影市場「去虛火」,引導電影人更加註重「工匠精神」,提升影片內容質量和思想內涵。隨著電影平民化,電影成為一種常見的娛樂方式,市場化是必然的結果。市場在高速發展的過後開始趨於平緩,市場也逐漸轉化到內容升級,這是好現象。在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的雙重推動下,未來,國內電影產業發展將進入重點優質內容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尊重市場規律,尊重電影藝術,尊重觀眾,把電影做好,才是發展中國電影的不二法門。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參考來源:

《當代電影》2017年第2期,《以培養電影工匠為目標,推動影視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新浪網 ,《《戰狼2》躋身全球票房前百榜 99%來自本土票房》

責任編輯:徐妤函

後台編輯:陳悅

校對:張天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之有范 的精彩文章:

「奇貨可居」還是「物有所值」?揭秘「天價藝術品」背後的玄機

TAG:言之有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