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的衣袖真能放東西嗎—漢服

古人的衣袖真能放東西嗎—漢服

GIF/493K

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衣冠,華服等,傳承超過四千年。承載著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服」不是指「漢朝服飾」 ,而是指「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從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開始,漢民族服飾傳統延續了超過3700年的時間,其間漢服隨時代變遷發展出了豐富多彩的樣式,但其最主要形制,「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點卻始終沒有改變。

按照我們漢服復興者做出的定義,漢服是指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未渭初)這近四千年中,在華夏民族(漢後又稱漢民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明顯區別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和服飾體系;或者說「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是從夏商周到明朝,在「華夏—漢」民族主體人群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形成的具有明顯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

作為華夏民族的「皮膚」,漢服深刻地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代表了這個古國民族華麗,優雅,博大的氣質。和古中國一樣,漢服的基本形製為東方世界提供了標準,今天中國及東亞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裝,如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都受到了漢服的影響。

漢服歷史背景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順治二年七月初九),滿清政權頌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己剃髮, 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在漢民族經過一番血的反抗失敗後,最終延續了三千多年的漢服幾近消失。在西元1912年歲壬子清朝滅亡之後,漢族男子改穿西裝、中山裝,漢族女子則習慣穿旗袍。

不過,中國大陸出現恢復傳統的新趨勢,漢服又幵始進入現實社會,各地的漢服活動層出不窮。有漢服愛好者建立網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過數萬人;也有人在網上流傳漢服設計,並建議教育部統一使用漢服做[學位服。有人將此稱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復興」現象。

漢服的特點和樣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給人洒脫飄逸的卬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韓國韓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漢服發展而來。漢服不僅是漢族的,中同的漢服,更是亞洲的,世界的漢服。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 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祍即為百領對樣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mai,故稱右衽。

交領右衽

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領」;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說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人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

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對比,漢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爭辯的優異性。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發展的特性。

系帶隱扣

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活有扣和無扣兩種倩況, 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子隱藏起來,而不顯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限。同時,在腰閭還有大帶和長帶。所有的帶子都是用製作衣服時的布料做成。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漢服的大帶與和服梠比,和服的更寬。

漢服的分類

襦裙

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 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披帛,又稱「畫帛」,通常用輕薄的沙羅製成,上面印有圖紋,長度一般為2米以上,同時枏它披搭在腐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

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曰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朋,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之際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 如朝參、禮見及出嫁等。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圓領衫

隨唐時代也產生了漢服的一種重要變體—圓領衫。圓領式樣在中國服飾歷史上很早便有出現, 但一直到隨唐才開始盛行,成為官式常服。這種服裝延續了唐、五代、宋、明,並對日本, 高麗等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裹襆頭、穿圓領袍衫是廟代男子的普遍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

漢服穿衣流程時裝周,盡顯漢服古典風尚

傳統文化復甦,漢服風尚漸起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傳統文化的曰益重視,以及民眾自發幵展各項傳統文化活動,傳統文化已呈百花齊放的姿態,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限飾,不僅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也成為越來越多喜愛傳統文化的人士穿著的服飾,比如著名詞人方文山不僅自己喜歡穿漢服,還曾組織「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來力挺漢服。

漢服文化,作力傳統文化的分支,擁有厚重的義化底蘊,在當前傳統文化曰益復興的今天,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上漢服。

我們在這裡提漢服消亡的那段歷史是為了糾正一個比較普遍誤解,即認為漢服是自然消失的,甚至認為漢民族從來就設有自己的民族服飾。

出現這種認識偏差並不奇怪,因力很多人並不了解漢服消亡的那段歷史,歷史已成為過去,但重提1645年的那段歷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加以了解是必要的。

小編今天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 一下漢服的文化、特點及穿戴方式,希望這篇軟文能夠幫助到大家更詳細的了解漢服及漢服的傳統文化。

【本文由大希堂編輯,其中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如有涉及他人版權,敬請通知刪輯。未經大希堂同意,第三方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希堂 的精彩文章:

如履薄冰的蛋雕藝術!
金絲楠精品雕刻作品之《福在眼前》
胸針點亮全身的優雅
帝王諸侯的稱璽,將軍的稱章,官員的叫印,你手裡的可能只能叫?

TAG:大希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