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別讓有條件的愛無意識循環

請別讓有條件的愛無意識循環

一直以來,公公對家庭的付出和犧牲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這裡說的所有人是只要認識公公的人就都知道。為了這個家能過得更好,自己省吃儉用,對家人確是慷慨大方,當然,也包括他唯一的孫子在內。

以前沒有退休時,每周從單位回到家中都主動跟婆婆分擔家務,忙個不停,但他很少做飯,對他來說這或許是對家人表達愛最好的方式——服務的行為。退休後一段時間,婆婆患了癌症,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安心工作,他主動學習做飯,在婆婆最後的那些日子裡貼心的照顧她到去世。那段日子也是公公最難受和內疚的日子,照顧癌症病人很容易讓人接觸到那份無奈和無力,但他都挺過來了。在這個新家庭里我才體驗到這世間原來還有一種愛可以如此溫潤,持久。

婆婆去世後,他正式上崗接手婆婆以前為我們做飯的工作,為了讓我們吃得開心,特別是孫子在長身體的階段能多吃一些,時不時從電視節目里學習新的菜品,讓我們大飽口福。現在他的菜越做越好了,我也從開始的挑剔到現在時不時向他老人家表達感謝,他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也能從他為我們服務的勁頭上感受到被需要的滿足。

記得以前,無論從清潔衛生的標準上還是做菜的健康標準上,我總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公公每每聽了也就不做聲,在他臉上從了看不出不高興,只是下次再繼續重複。這樣的日子我們磨合了幾年,現在我也看到自己在期待落空後的無奈和調整,從自己做起,開始去欣賞和感謝公公已經做到或做得好的部分,他也就開始慢慢盡量按照我的期待來做,這讓我感動不已。不為別的,是他教會我什麼是接納和包容,就像婆婆當初在我情緒不好時從沒跟我表達抱怨一樣。我是何等的幸運和多少輩子修來的福氣,碰到這樣慈悲的公婆,到現在我們全家都還在享受他的付出,只希望他老人家能更多的重視自己,跟自己的那幫老朋友們快樂享受每一天。

直到昨天,公公在飯桌上的一句話讓我驚訝不已,徹底顛覆了他老人家在我心中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是玷污了他對人的那份無限關愛的部分。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他身邊的人都能對他的要求言聽計從了。

開學後,他常常在飯桌上跟孩子強調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或許他覺得孩子的反應不足以達到他的期待,昨天他跟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就讀**學校,住的近又方便,還不用住讀,以後考個好的大學,爺爺死的時候才會閉上眼睛!看起來只是一句表達期待的話,公公當時的語氣讓我心跳加速,當時我冒出一個恐怖的想法:要是將來孩子沒讀個好的學校,爺爺真的死不瞑目怎麼辦?我和老公在一旁急忙圓場,讓公公以後別這麼說,給孩子太大壓力了;也讓孩子別在意爺爺的話,儘力去學就好。低頭吃飯的孩子當時身子往後退了一下,摸著自己的頭,面露怯意的擠出一點笑容示意爺爺自己聽到了。我坐在孩子身邊,我能感受他內在的那份壓力和糾結(畢竟他現在的成績是無法達到爺爺期待的)。我也在擔心這句話給孩子太大的負擔,因為他是愛爺爺的,他也希望能夠滿足爺爺的期待;同時,他也知道只要他開口,爺爺連心頭肉都願意挖給他。

飯桌上開始安靜下來,但我心裡總感覺不是滋味。我知道公公對孩子的期望很大,他想通過對孫子的愛來彌補當初自己對兒女的虧欠,但我從沒想過他會把這麼沉重的期待直接跟孩子說出來。在我看來,他只是希望自己的話對孩子能有一些激勵作用,沒有想過如果孩子做不到他期待的樣子會如何看待自己,看待這段關係,看待整個社會?想來真的後怕。

後來跟老公聊到這個部分,他對此事表示毫不驚奇。在他看來,這麼多年,他的父親其實一直都是在用自己的愛來滿足自己的期待,這樣的關係既糾纏又讓人透不過氣來,彼此之間沒有一點空間,時常讓對方心生愧疚。所以,他和父親到現在也只是分開住,彼此有自己的空間,更親熱一些(這也是婆婆臨終前叮囑的部分,現在看來婆婆其實早就洞察一切,想必她也是最能感同身受的)。其實,我們都知道陷入愧疚感對關係一點幫助和改善的作用都沒有,只會令這段關係不斷以現有的形式重複,無意識的形成一種循環。

這個發生不禁讓我心生感慨:無條件的愛真的就那麼難嗎?回到自己身上,我也是那麼愛孩子,有多少時候我能發自真心的關心他這個人而非出於滿足自己的期待?我這個當媽的都無法完全做到,又如何要求一個老爺子去做到呢?想來真是可笑。這些發生真的是生活送給我最好的禮物,提醒我去留意自己的念頭和話語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用孩子來證明自己還是只是單純去表達愛,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對糖衣炮彈包裹的愛可是火眼金睛,誰都不願意承受任何形式的綁架,哪怕以「愛」的名義。

儘管要做到無條件的愛不容易,但我們還是可以對有條件的愛做個釐清的。儘管這愛里夾雜著一些隱形的條件,我們仍舊可以去接受和享受這份愛;將對方的期待還給對方,不讓它影響到自己,清晰並堅定自己的方向,不帶指責,不帶抱怨的勇往直前,只是純然的去接收和回饋這份珍貴的愛。事後我也發現自己的解讀其實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不自信和自己內在的恐懼在作祟。其實,我對孩子也有期待,只是我是降低了標準並以更加隱形的方式在呈現,希望以此減少孩子的壓力,並且我也確實覺得現在並不是一定要讀好大學才能過得幸福。幸福是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如果在走上社會之前都沒有幸福體驗的經驗,那他們將來獨當一面時又如何去感知和應對這個世界呢!

此刻,我接觸到自己內在在面對孩子時的那份謹慎和糾結。我知道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既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又可以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拿到更多的自信。成長中的父母都知道這個目標不是那麼容易,但我們需要記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先看到孩子這個人而非其它任何外在的東西,這也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部分。

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更真實、坦誠的面對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看到孩子的獨特與跟我們不同的部分(性格、喜好、當下的環境都與我們所經歷的是不同的),孩子就能感受到我們內心深處最純粹、未曾蒙塵的那份愛。引導孩子找到滋養自己生命力的方式,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更多的愛,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

讓愛引路,幸福就在當下。

1、作品版權及觀點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付出。

2、轉載時請標明原始出處與原作者。

3、感恩你的關注、歡迎你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

知行合一·用生命影響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心澄全人成長中心 的精彩文章:

生命需要很多的重視
心態對能量的影響

TAG:武漢心澄全人成長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