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型魚雷在逐年的研究中慢慢完善,高額採購成本成就天價軍武

重型魚雷在逐年的研究中慢慢完善,高額採購成本成就天價軍武

1934年間,制導魚雷與導彈先後問世。魚雷本身存在的航速較慢,確定目標困難等硬傷,加上導彈的剋制,市場受到極大的衝擊。直到50年代中期,美國接手改進了聲自導製成了雙平面的主動系的魚雷,這才打開了二戰後的魚雷戰場。

原先的40年代的德式魚雷,潛力非常小,在海底只能進行定潛直航,功能只能用來追趕海平面上的目標,而對深海里的潛艇無可奈何。當時的美國所能擁有的最好技術也莫過於此。

由於是聲自導,魚雷的攻擊範圍十分的不理想,聲吶局限了它的靈敏度,整個系統的效率都被拖累。由於是重型,航速又慢,在攻擊目標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干擾,就難免會偏離目標。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線導模式最先出現在人們眼前。來自美國公司的靈感,他們首先將聲自導與先導技術結合到一起,優化得到了MK37,後又對其他方面進行了完善,直到MK48出現揚名世界。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就開始了魚雷方面的研究,但結果是花費太大並且進展困難,到MK48出現以後,美國就將魚雷的研究漸漸集中到MK48上,從0-5代,現代化的魚雷逐漸定型。MK48-5ADCAP幾乎穩固了美國在重型魚雷界的地位,但美國還將繼續研製。

值得與性能相提的是魚雷的天價花費。一枚MK48-1需約50萬美元,但到1998年的時候,採購MK48-6就要350萬美元。更由於通貨膨脹,未來魚雷的價格只會愈發驚人。美國也希望開發出更加優廉的MK48-6AT,採用相對成熟的技術節省成本,但不理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眼 的精彩文章:

狙擊手真正的內心獨白:帥氣冷酷無畏,其實這些都是軍人的硬性要求
人造島嶼上安裝巨炮,威力強悍,或將擁有強大的海上封鎖力量
中國這一新型戰機遲遲不能服役,軍迷這樣分析條條是道
這架戰鬥機被譽為空中堡壘,被導彈打中仍能返航,很受眾國青睞

TAG:軍情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