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普小知識:這是我們目前人類發現外星人的方法!希望能有效!

科普小知識:這是我們目前人類發現外星人的方法!希望能有效!

據國外媒體報道,很多人認為尋找遙遠恆星系統中的行星需要越來越大的望遠鏡才能探測到它們的蹤跡,畢竟更大口徑的望遠鏡可以捕捉到微弱的反射光,可發現更微小的細節。由於有些系外行星的軌道非常靠近其恆星,因此明亮的恆星光線使得它們很難被探測到,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如果行星距離恆星太遠,其反射的光線也相對應微弱,即便是最大的光學望遠鏡也無法探測到如此微弱的反射光。基於這些原因,科學家越來越多地通過間接探測技術來發現系外行星。

科學家認為未來我們將打造出超級望遠鏡直接觀測系外行星

到目前為止,只有大約7%的系外行星是通過直接觀測法發現的。較為常見的系外行星探測技術之一為搖擺法探測系外行星信號。遙遠恆星系統中的恆星會對該系統中的行星施加引力,從而使它們保持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但這些行星的引力也會對恆星產生微小的作用力,使恆星圍繞著某一個點進行擺動。比如在雙體系統中,兩個天體圍繞著一個看不見的引力平衡點進行旋轉。

基於同樣的原理,恆星在質量中心相對位置的某個點上移動時會導致地球觀測方位視向速度的變化,根據天體多普勒效應,科學家可以從恆星譜線的信息中得出相關變數。這就是視向速度法測量系外行星,典型的例子為歐洲南方天文台的高精度視向速度行星搜索器。使用引力擺動法要求望遠鏡的口徑要足夠大,才能測量到恆星的微小位置飄動。比如一顆名為HD40307g的超級地球,就是歐洲南方天文台通過高精度視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所發現的,該探測器安裝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的3.6米徑望遠鏡上。該探測器的靈敏度極高,可探測到恆星光譜中的細微變化,從而將潛在可居住行星暴露出來。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一個類似的方法可用於推測脈衝星周圍是否存在系外行星,由於脈衝星的高速自轉,強輻射束掃

過其周圍的宇宙空間,如果一顆行星位於輻射束的方向上,我們就結合引力擺動以及脈衝星非常穩定的周期性輻射束來探測到系外行星的存在。此外,科學家也採用一種被稱為凌日法的技術來探測系外行星,其原理與「金星凌日」類似。當一顆行星出現的恆星盤面的邊緣並準備過境時,這便是一次難得的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的機會。

我們不僅能發現由於過境天體的存在,恆星的視覺亮度出現了微弱的下降,另外根據光譜數據,科學家們還可以得知系外行星的基本物理參數,比如大氣成分等。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就是通過探測遙遠恆星盤面的微弱視覺亮等變化來發現系外行星,目前該任務已經確認了超過2300個系外行星候選者,但是我們仍然需要通過其他技術手段進一步對系外行星進行確認。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當系外行星過境時,如果其軌道和周期出現微小差別還可以暗示其附近軌道上還存在其他行星,即便我們還沒有探測到它們的存在。

在少數情況下,遙遠恆星形成的引力透鏡現象也可用於探測系外行星,由於恆星引力場的存在,可導致其周圍的光線發生彎曲,形成一個引力放大鏡,通過該方法也可以探測到系外行星的存在。當然,還有其他更精細的系外行星探測技術,但能讓我們真正感到興奮的是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大氣以及表面細節的觀測技術,在這樣的望遠鏡被發明之前,我們只能將系外行星表面的圖像留給藝術家和科幻作家,讓他們來描繪系外行星表面的樣子,但隨著天體觀測技術的發展,不需要等待太長的時間我們就能拍攝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愛科普小知識,歡迎在本文下方點心或者關注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科普小知識 的精彩文章:

科普小知識:在火星發現了河床,會不會是外星人遺留下來的痕迹!
科普小知識:這些著名的外星人事件,讓外星愛好者難以自拔!
科普小知識:這些被人目睹的外星人事件,你了解過幾宗!
科普小知識:ufo到底是外星人的無人駕駛機還是其他飛行物呢?
科普小知識:外星人可能的存在形式!相當有可能為機器人!

TAG:我愛科普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