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枚可能改寫歷史的紅色「鋼鏰」——最早硬幣誕生糾葛

一枚可能改寫歷史的紅色「鋼鏰」——最早硬幣誕生糾葛

文│劉磊

鎂質一九五二年人民幣壹角硬幣樣幣

近日,筆者在沈城一位資深藏家手中首次見到一枚「一九五二年人民幣壹角硬幣樣幣」,鎂質(註:即氧化鎂,)直徑21mm,厚1.5mm。幣正面中部豎書「壹角」二字,左右為麥穗圖案,下方刊「1952」年號;背面中為國徽,上部為繁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字,由右向左環讀。這位藏家同時還向筆者出示一枚「一九五五年人民幣壹分硬幣樣幣」,鎂質,直徑18mm,厚度也是1.5mm。該幣圖案、文字與正式發行的鋁分幣基本一致。

根據目前公開發行的出版物及相關資料,和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信息,第一套人民幣只發行了紙幣,未發行硬幣。第一套人民幣的貨幣單位皆為「元」,並無「分、角」等輔幣。另外,第一套人民幣中百元以下的紙幣購買力十分有限,其百元相當於第二套人民幣的1分,壹元則相當於第二套人民幣的0.01分,成為人民幣發行歷史中實際面值最小的貨幣,因此可以斷定,這枚壹角硬幣並非第一套人民幣。

那這枚「一九五二年壹角」是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一員嗎?「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命令,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共發行了3種面值的硬幣,但並不包括這枚壹角硬幣。一個疑問產生了,這枚設計風格、鑄造特點、文字書寫等諸多因素都符合建國初期貨幣特徵的硬幣,是從何而來的呢?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和審定工作其實早在建國之初就有條不紊地展開了。該套人民幣是在解放戰爭已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勝利,財政狀況開始好轉,全國正在進行恢復經濟和建設的形勢下,經中共中央批准設計生產的。195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根據政務院《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召開了硬幣準備研究會議,籌備製造第二套人民幣硬幣:「會議研究的主題:硬輔幣採用何種合金(要採用國產原料);硬輔幣的種類、規格、成色等;調查現有生產能力、設備規模、人員等。」還有中央領導對第二套人民幣設計生產作出的最早批示:「1950年5月,當時主管財經工作的政務院領導陳雲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此事應準備,但僅僅是準備,不能草率。』」綜上所述,在1950年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生產就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了,因此在1952年出現一種送審樣幣,在時間上是可能做到的,從邏輯上也是說得通的。

鎂質一九五五年人民幣壹分硬幣樣幣

據筆者了解,這兩枚鎂質樣幣是該藏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從瀋陽收藏市場上得到的,我們今天無從知曉這兩件「寶貝」的身世,只能根據樣幣自身的特徵和目前掌握的資料來進行合理地推斷:

兩枚樣幣應為瀋陽造幣廠生產。首先,兩枚樣幣來自瀋陽的收藏市場,而且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國內各地的收藏活動基本還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今天這種「大流通、大聯合」的局面,所以外來流入的可能性非常小;其次,瀋陽本地就存在著名的金屬鑄幣單位——瀋陽造幣廠,完全有能力承擔鑄造新中國第一枚硬幣的工作。

瀋陽造幣廠舊影

另一結論是:瀋陽造幣廠應是在承擔第二套人民幣硬幣生產任務的過程中,設計、鑄造了這兩枚硬幣。佐證材料就是這段文字:「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決定籌備發行流通硬幣,責成瀋陽造幣廠恢復金屬鑄幣生產,參與新中國首套流通硬幣的模具製造、合金材質篩選、輔幣系列規格研究等。1955年1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生產年號1955之鋁質壹分流通硬幣。」但是,如果瀋陽造幣廠是1953年才「恢復金屬鑄幣生產,參與新中國首套流通硬幣」製造的話,人民幣收藏系列的創見品——「一九五二年壹角樣幣」又如何解釋呢?我們還得到了這樣的信息:「1948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後,為穩定東北解放區金融形勢,支援全國解放戰爭。東北銀行總行決定由瀋陽造幣廠恢復生產一定數量的袁像民國三年壹圓銀幣。工廠有關方面對袁像民國三年壹圓銀幣原模進行了修飾……1949年3月,首批袁像民國三年壹圓銀幣鑄造完成。1951年,遵照中國人民銀行指示,為穩定和發展部分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形勢,保護當地人民的利益,繁榮當地社會經濟,先後鑄造兩批袁像民國三年壹圓銀幣。」由此可知,瀋陽造幣廠早在遼瀋戰役結束後就已經在東北銀行總行的領導下恢復了硬幣生產;瀋陽造幣廠在東北解放初期就已經具備了制模、鑄造的能力,既有技術人員又有生產設備;瀋陽造幣廠在1951年就開始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成批次地生產硬幣。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推斷瀋陽造幣廠在195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硬幣準備研究會議後,就在「調查現有生產能力、設備規模、人員等」的過程中,被人行委以重任,開始「參與新中國首套流通硬幣的模具製造、合金材質篩選、輔幣系列規格研究」呢?瀋陽造幣廠在此過程中,根據上級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硬幣的意見或方案,雕模鑄造了「一九五五年壹角硬幣樣幣」,但在送審後未能獲得通過。直至 1955年1月4日,印製局才向瀋陽造幣廠下達1分幣正式開工生產的命令。

這兩枚樣幣本應被嚴格保管,卻被別人攜出廠外流落民間,我們推斷這可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流出瀋陽造幣廠的。

往事如煙,歷史如謎。「一九五二年人民幣壹角硬幣樣幣」也許將改寫人民幣的發行歷史,成為珍貴的新中國金融資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和展示價值。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進入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銀行總董亦會「舞刀弄槍」——李平書與上海光復
此「會」非彼「匯」——小考會票與匯票的異同
擲地有聲立新意,於細微處見真章——漫話金融史料編集方略及鏡鑒意義

TAG: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