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首個利用信息化技術每木定位的管理平台上線,共青林場實現智慧園林全覆蓋

北京首個利用信息化技術每木定位的管理平台上線,共青林場實現智慧園林全覆蓋

共青林場管理平台

頭條新聞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園林綠化發展規劃》中提出了「發展智慧園林,實現林業資源台帳實時更新,隨時掌握林木資源的消長動態」的要求。共青林場為適應新形勢,響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新要求,構建了共青林場精細化的管理平台,旨在推動林場管理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在精細管綠、全面提升森林綠地生態功能和質量效益上取得良好成效。(以下簡稱管理平台)

今天有幸請到了共青林場場長律江、總工程師邢長山、項目負責人孟祥雪,做客《綠化與生活》雜誌社.

為我們講講管理平台到底是什麼?

其優勢與實用價值在哪裡?

後續還有哪些發展?

綠化與生活:共青林場是基於怎樣的契機設計了管理平台?

律江: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融於一體的總體布局,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這就要求未來的林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不僅需要「生態化」,也需要「智慧化」,生態文明理念向智慧化轉變升級,才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全過程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

那麼,北京市作為全國的首善之區該如何做?共青林場作為我市最大的市屬國有平原型林場又應該如何做?

通過目前現狀發現,我們林業管理面臨的是管理方式粗放、單一,很多先進的網路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都沒有運用到日常生產中來,對林業資源的監測手段和我20多年剛參加工作時候用的方法幾乎沒有改變。

所以我們做管理平台這項工作就是希望提升林場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精細化水平,通過新技術的運用,對森林資源進行細緻的監管,甚至做到我們能做到的極致。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林場自身管理的需求,更是為我市百萬畝平原造林後續管理工作作出有益的嘗試。

綠化與生活:那您能為我們具體講解一下這個管理平台設計理念和具體操作方法嗎?

邢長山

總工程師

共青林場平台以專業化為前提、技術化為保證、數據化為標準、信息化為手段, 向林場提供森林資源現狀,為各種經營、造林和財務實施計劃提供決策支持。通過綜合運用「3S」、多媒體、網路等技術,不斷完善和綜合林業資源管理業務,通過共享資料庫的數據存儲、更新、處理、傳輸,能及時更新並獲取有效的林業動態信息和知識,有利於林場進行宏觀決策和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保護、管理、利用,以及對災害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管理平台的構建主要由外業與內業兩方面工作組成。

首先,利用智能手機作為林業資源調查工具進行外業普查,對全場15,000畝林地範圍內所有林木進行每木測量,精確記錄林木地理信息位點、品種、胸徑等信息,通過林場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全場共計測量林木268,091株;

隨後通過內業操作,運用Arcgis軟體將衛星遙感地圖與林木信息進行耦合,可對林業信息進行選定、編輯、篩選等操作,為林場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據,使林木撫育工作精確到每株樹木,把林場的森林經營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有三點:

第一,每木定位,記錄樹種、胸徑等相關屬性信息,建立基礎林業資源信息庫。

精細化每木定位,定位面積共計1.5萬畝。測量喬灌木共計26.8萬餘株

通過對全場林木調查,徹底理清了林場森林資源存量,相較於抽樣調查、數年更新一次的二類調查,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與時效性。

第二,運用軟體技術,製作林業資源管理「一張圖」。

根據製圖需要,可對資源信息進行統計、篩選分析、相互調用、空間疊加分析等操作,高效率完成製圖工作。

第三,林業資源數據實時動態更新。

林場每年都要進行採伐、補植等林業作業,通過及時的外業調查更新管理平台數據,保證平台數據實時更新。

綠化與生活:管理平台有哪些優勢與應用?

孟祥雪

項目負責人

首先,在林場實際管理過程中有超過85%的林業管理決策都與森林空間位置密切相關。在管理平台建立之前,森林空間位置應用於林場決策存在一定難度,主要因為傳統測量難度大、工作強度高、周期長。而管理平台利用智能手機定位並與衛星遙感圖耦合,可準確、快速地獲取林業資源空間位置,進行直觀、清晰的呈現,從而實現實際應用、空間分析、數據可視化的集成,以滿足林業管理決策及管理過程的需要。其次,利用智能手機作為外業調查工具是管理平台的一大特色。

現在,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隨著智能手機的軟硬體不斷升級,為應用於林業外業調查提供了可能。將智能手機定位、記錄、文件傳送等功能應用在森林資源的調查中,能夠大幅降低專業設備採購費用,並且易學易用易培訓。再次,管理平台開創了我市園林綠化局直屬單位智慧園林管理工作的先河。

目前,我市各公園、林場、苗圃等園林綠化單位已陸續著手開展智慧園林試點工作,但主要以外來遊客為服務目標,主要進行宣傳、科普、宣教等工作。我林場管理平台從林場管理角度出發,推動管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致力於加強林場管理,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和質量效益。並且像管理平台對林場範圍內每木定位、檢尺這樣細緻的工作,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對於管理平台的應用這裡舉兩個小例子。

停車場地

設計

我林場森林公園原有停車場位於一級環路內,社會車輛出入停車場對環路騎行者及行人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隱患,我林場決定於環路外200m林地內新建一處停車場。在設計過程中,利用管理平台對選址地林木信息檢索,可知選址地內留存有楊樹25株(平均胸徑25cm),油松3株,(平均胸徑5cm)、沙地柏若干。

將其空間位置分布導出至AutoCad工程製圖軟體,以盡量減少採伐數目,最大優化利用土地為要求,結合林木方位、間距進行停車場車位設計。

設計方案巧妙合理的將現狀楊樹全部保留、3株油松採伐、沙地柏易地移植,利用林下空地建設20餘車位,在滿足遊客停車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以現狀楊樹作為行道樹,減少了後續綠化投入。

林場林木塗白

預算

在管理平台建立之前,我林場林木塗白預算按照定額進行制定。樹榦塗白定額為每畝(一般為40餘株林木)所需金額為123.5元,合單株塗白價格為3.5元。

我林場面積約為15000畝,依照定額計算共需185.2萬元;經管理平台統計,我林場需塗白林木共計26.8萬株,所需費用為93.8萬餘元。僅此一項,即可為我林場節約90萬餘元,效果顯著。

綠化與生活:管理平台後續還將如何發展?

邢長山

目前平台操作雖然功能強大但應用複雜,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具有相關業務知識。對於無相關知識背景的工作人員准入門檻高,操作不夠簡便。未來的發展方向將隨著工作的推進,資金技術的不斷注入,逐步開發面向普通林業工作者應用的管理平台,明確各功能板塊與功能,供各層次的林業工作者使用。

在管理平台推廣方面,未來還將不斷地擴大影響力。目前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處室的推動下,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天竺苗圃等單位已派出技術骨幹來我場進行交流學習,未來管理平台將在更多單位、場合發揮作用。

總結

tip

貢獻

通過共青林場的解答,我們能夠知道智慧園林發展必須要以林業信息化作為有力支撐。共青林場精細化管理平台工作既是在實踐中探尋智慧園林在林場管理中的出路,也是利用林業信息化技術成果促進林業管理模式改革。隨著建立林業信息化建設長效投入機制,持續加大林業信息建設力度,將為推動首都林業現代化發展作出有益貢獻。

1

END

1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草坪養護有哪些奧妙?一起探秘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草坪養護管理專題培訓會

一億年前的鮮花長什麼樣的?

園林科技|密雲蜂農領福利,平均一戶不到2隻,這些高產蜂王到底強在哪裡?

城市守「綠」人,打響高溫「綠化保衛戰」

編輯陳夢瑤

攝影陳夢瑤 部分圖片來源於共青林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化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一億年前的鮮花長什麼樣的?
敏感的苔蘚,告訴你城市氮污染和乾旱程度怎麼樣?
中秋節前的小憩,荷塘、月、色,還差一壺桂花酒!
創意巢蜜:引領消費時尚的新型蜂產品

TAG:綠化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