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明的差距有多大?英國文化帶給我的觸動

文明的差距有多大?英國文化帶給我的觸動

| 學在歐美|

用親歷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歐美

西方有一句俗語「 掙在美國, 住在英國。」意思是美國商業發達, 是掙錢的好地方英國環境優美, 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如此美景,空氣清新,良好的環境,多受益於英國人生態保護的日常生活習俗。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的形成總是以它特有的自然環境為基礎,又反過來影響著它的自然環境。

如果你去英國只是做短期旅遊,除了感受到迥異的古老文化氣息之外,也許會感嘆日不落帝國今日經濟發展的緩慢。確實,就經濟發展而言,北京的繁華較之倫敦可謂毫不遜色。但如果你在英國住得久一點,你就會發現兩國在社會文明方面存在的差距。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1. 不敢高聲語

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第一個讓我極其不適應的地方就是英國人說話的音量。中國人幾乎個個都是大嗓門,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似乎必須大聲說話對方才能聽得到。

國內的飯館裡、公交車上,隨處可見旁若無人大聲交談的國人,周圍的人也頗為習慣這種熱鬧的氛圍。

所以,剛到英國時,我真的很不適應他們小聲說話的習慣。尤其是在室外,每每在校園裡見到同胞,我就會十分興奮,聲音也不知不覺就升了上去。

此時,周圍人往往會向我投來異樣的眼光,起初我大惑不解,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那樣看我,後來才意識到原來是自己說話的聲音太大了。

於是,自那以後,每次張口說話前,我都會在心裡提醒自己小點聲,再小聲點兒。天長日久,我也漸漸習慣了小聲說話。

2. 關愛殘疾人

英國人國民對殘疾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愛讓我深受觸動。有兩個場景時至今日仍深深定格在我的腦海中,每每想起我都不禁感嘆兩國在這方面的差距之大。

一天早上,我來到車站準備坐公交車去學校,只見迎面走來一位年輕的姑娘,手裡牽著一隻狗。這隻狗很高大,身上的毛黝黑髮亮,與一般的寵物狗有點不同。大狗看上去有點凶,我不由得後退了幾步,想離它遠一點。

等女孩走近了,我才發覺她是盲人,那隻狗原來是只導盲犬。女孩告訴周圍的人她要坐的公交車路線,等車來了,大家都熱心地提醒她車到了。

在她的指揮下,導盲犬很麻利地上了車,女孩緊跟其後。上車後,她站在公交車前部抓住把桿,而那隻狗則乖乖地蹲坐在女孩身邊靠窗的地方。

聽著公交車的報站,女孩在目的地下了車。導盲犬走在前面,與女孩配合得相當默契。而在國內,導盲犬的普及以及對盲人的關照似乎遠沒有到這種程度。

還有一次,我在車站等公交車,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大約六十多歲,正端坐在輪椅上。她的輪椅是電動的,只要按動按鈕就可以進退自如。

我當時以為她不過是來車站接人的,但下面發生的一幕讓我驚訝不已。

公交車緩緩進站了,等該下車的乘客下完後,司機從車上走了下來,先放下公家車上供殘疾人上車時的專用踏板,然後把老婦人推了上去。

他把老婦人的輪椅安放在公交車前排留出的把桿之間,並扣上固定輪椅的帶子。等老婦人到了目的地,司機又親自過來把她推了下去。老婦人按動按鈕輕鬆自如地朝市中心駛去,估計是去買東西了。

上面兩個場景發生地非常自然,沒有人覺得大驚小怪。而對於來自中國的我來說,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

因為在北京我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場景。我們對殘疾人的關心遠遠不夠。

3. 老有所為,老有所養

在英國,女人的退休年齡是60歲,男人是65歲,但近些年來政府越來越多地鼓勵人們延遲退休,對年齡已不做刻意規定。

老人們有份工作做,心情就會不錯。

有一次,我在一個商店門前和大家一起避雨,看到兩位穿著超市制服的老婦人在高興地唱歌,她們雖然白髮蒼蒼卻精神抖擻、活力四射。我被她們對生活的熱情感染,也情不自禁跟著唱了起來。

養老在中國是件令人頭疼的大事,而在英國似乎簡單了許多。政府出資在每個社區建立社區養老院,老年人繳納一定費用後就可以住在離家不遠的老年公寓中,並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照顧生活起居。

我所在的住宿家庭里,房東夫婦都已經六十多歲了,沒有精力照顧女主人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們就決定把母親的房子賣掉,送她到該社區的養老公寓。這樣一來,母親得以照顧,而且因為離得很近,他們可以時常去探望。

那些居家養老、生活只能半自理的老人也可以選擇讓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相當於國內的小時工。這種工作人員有可能是政府僱員,也可能是志願者,所提供的是無償或低償服務。

如果老人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居住,在孩子外出度假期間,老人也可以被送到專門設立的短期護理機構——暫托處。

總之,完善的養老機制使得英國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4. 環保意識,深入生活

英國是小島國,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工業發展又比較早, 因此整個民族就形成了與之相一致的講究實際、不尚虛華、崇尚科學的風俗習慣,進而影響著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飲食習俗與環保意識

英國人的飲食習俗對環保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飲食不尚浮華, 正式宴會也不過五六道菜, 包括一兩道冷盤, 兩三道熱菜主菜, 一道湯, 一兩道甜點家庭正餐只在晚上, 也不過三四道菜, 其餘為快餐或早餐。

他們的進餐方式是分餐式的, 類似於我們的自助餐, 各取所需, 決不會取食吃不了的食品。如有剩菜剩飯, 也會想盡辦法, 或在後花園建立鳥站餵食過往的野鳥, 或驅車去附近的湖泊江河, 投餵魚、鳥等動物。這種飲食習俗既衛生健康又節約自然資源, 利於環保。

英國人忌吃野生動物, 一般人只吃家畜家禽的肉, 甚至只吃海魚, 連淡水魚都不吃。英國的湖泊眾多, 在所有的湖泊江河裡均有大群大群的淡水魚和野鳥, 但沒有一個英國人會把它們和食物聯繫在一起, 更不會有人去偷獵為食, 以利於野生動物的保護。

英國人只吃商店裡賣的水果, 不願吃不是農場專門種植出來的水果。像街道兩旁、山坡窪地、甚至家居花園中生長的果樹果子, 直至爛熟落地化成肥料或被行人踏成爛泥,也無人採摘。

英國人樂意買加工好的成品,很少買粗加工的或未加工的東西,肉是剔骨切片塊的,魚是剔刺切片或已帶面托的,蔬菜是凈菜,從食品中剔除出去的東西可以統一處理和利用,可避免對環境的污染、節約水源。

英國人吃東西不尚大,買水果、蔬菜或肉禽類均不挑揀大個兒的,而更願意選個頭是自然生長出來的,那裡暢銷的水果、蔬菜的大小一般只有我們國內出售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大。從根本上抑制了果農或菜農盲目使用化肥催生, 利於環保。

穿著習俗與環保意識

英國人在穿著方面也以節儉、方便、實用為宗旨。服裝由幾套夏裝外加兩件保暖外套組成, 從業人士另外再加兩三套西裝, 鞋子也只分冬夏兩季。

所以,在英國人的心中, 沒有襯褲襯衣的概念, 也沒有冬天穿毛褲的習慣。他們夏天穿夏裝, 春秋天穿夏裝外罩保暖外套, 冬天穿夏裝外罩棉外套, 春夏秋冬總穿單褲或裙子。

當然,他們穿衣方面尚簡的習慣與他們室內和車內良好的供暖設備有關。尚簡的習慣節約了大量的布料, 節約了許多與衣服製作相關的能源、資源和人力, 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英國人還有一個習俗, 就是把不再中意或不適合的、但還能穿的舊衣服、鞋帽等送到義賣商店。義賣商店統一消毒、整理、出售, 所得錢款用來資助窮人。

英國人對二手衣服沒有多少不好的看法, 光顧二手衣服專賣店的人既有生活拮据的, 也有生活富裕的, 他們只要覺得穿著合適、漂亮, 就會掏錢買來穿。

英國人對舊服裝的再利用不但節約了大量布料和人力物力, 還節省了處理廢棄舊衣物的費用,十分利於環保。

居住習俗與環保意識

在居住方面英國人尚綠不尚大。民居是兩層或三層的小樓房, 總建築面積不超過平方米左右。居室、客廳、廚房、餐廳、洗手間、車庫均在其內, 前後有不小的兩塊空地, 大都用作前後花園。

英國人似乎從沒有對房屋大空間的盲目熱情, 但他們對綠地卻有著世代相傳的熱情, 往往認為前後花園的綠化是衡量家庭居住條件的一個重要尺度。為了做好前後花園的綠化,花不少的錢財購種購苗,施肥打理。

在居住方面英國人也不尚新。許多人住的是自己父輩、祖輩甚至曾祖輩留下的房子, 他們往往以展示自己房子悠久的歷史和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為榮。許多富足人家還住在老輩人留下的茅草頂的平房裡。房屋從外部看古樸簡陋,但進人其內卻十分整潔、現代化。

英國人的住房式樣變化非常慢, 城鄉差別也很小。城裡人、鄉下人住的均是兩層英式小別墅式樣的房子。其建築風格與青島的八大關景區的老式小別墅十分相似。

英國人對老房子持續幾代的利用也與他們住房建築的高標準和高質量密不可分。居住重實用、不尚新的傳統有利於節約, 避免了因頻繁拆棄舊房和建築新房而造成的建築垃圾的產生, 利於環保。

英國人心理上對隱私的重視也有利於綠地的保護。院落之間的空地是他們保護隱私的重要手段。房舍與房舍之間有前後花園、左右綠地隔開, 而且中間還有綠籬隔斷。

學校、政府機構、醫院、公司辦公等地方的綠地更大, 幾乎所有的建築均掩映在綠樹繁花之中。「 節約每一寸土地, 將它綠化起來。我們會為哪怕一寸裸露的土地感到羞愧。」 這就是許多英國人的環保意識, 也很充分地解釋了英國綠化如此完美的原因。

出行習俗與環保意識

英國人的出行心態尚實用不尚奢華, 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轎車, 有的家庭甚至幾輛, 但他們的私車往往僅限於旅遊和上下班使用, 長途出差、探親訪友,更樂意選擇乘火車。

這與英國發達的火車、地鐵交通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鐵路幾乎連接所有的城市和旅遊名勝區, 火車票價非常便宜,往返票有時比單程票更便宜,火車票不分車次,只要你買了到達某地的。

可在當天的任何時間乘坐任何一列火車開往這個地方。大城市和名勝區的火車每隔十幾分鐘或約半小時便有一趟。因此在英國乘坐火車非常方便,不用急著趕時間,更不用擔心擁擠,火車上的環境與服務都很好。

乘地鐵和公共汽車也非常方便,每一個站點都有非常明確的路線標識,都提供免費交通圖。公交和地鐵的票價也相當便宜。許多街區都限制私家轎車的通行,對在市區行駛的私車徵收很高的費用,汽油價格、停車場收費都很高,所以許多英國人都乘火車、地鐵或公交車。

也有例外,如果是去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區,或舉家到外地旅遊,他們還是比較傾向於使用私家車。

由於政府對私家車使用的種種政策,使得私家車的使用頻率較小,公交與鐵路交通的使用率較大,這不僅減小了公路的交通壓力,也減少了汽車對環境的污染。

英國人在旅遊住宿方面也是尚實用而不尚奢華。英國的旅館中,大型的、超豪華的並不多, 有些五星級賓館從規模和外觀上看並不多麼起眼,許多賓館的外觀非常像民宅,實際上有些就是由較大的民宅改造而成,飯店也是如此。

為數不少的家庭旅館都樂意接納房客,有長期的,時間可以是半年、三個月或一兩年,房客一般是學生或剛工作的年輕人。房東負責為房客提供房間、傢具、烹飪用具等。

如果達成協議,房東還可提供早餐, 當然房租也會相應貴一些也有短期的,可以是一周或幾天,也可以是一兩個月, 房客一般是出差或旅遊的,房東提供旅館提供的一切。

這種出租房和家庭旅館在城市裡十分普遍, 在鄉村也相當流行, 而且一般主、客雙方的交易十分規範, 已經成為向在外求學、工作、出差、旅遊等活動的人們提供住宿的主力軍。

這種住宿形式充分地利用了居民閑置的住宅空間,有效地遏制了賓館、飯店的建設規模,對節約土地資源、促進環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環保任務重大,又是賴以生存的依據,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習俗和他們的環保意識值得我們深思。

在留學英國的日子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提醒著我這些差距的存在,讓我感觸頗多,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還有待完善與改進。

-推薦一個不錯的公號-

最真實的美國經歷,道盡美國好與壞,

最真切的美國感悟,說盡美國是與非。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

正在用親歷親記,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歐洲 的精彩文章:

TAG:這才是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