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的人生第一課是女人一文不值,嫁了門當戶對的丈夫又如何?

她的人生第一課是女人一文不值,嫁了門當戶對的丈夫又如何?

她的人生第一課是女人一文不值,嫁了門當戶對的丈夫又如何?

文:徐逢

1967年,英國沙士頓小鎮的一座房屋外,一位年邁的女士與她丈夫並肩而立,凝望著那小屋的窗口。

英國康橋、德國柏林……對於67歲的張幼儀來說,是故地重遊。陪伴她來的,是蘇紀之醫生,她的第二任丈夫。往事如煙,在異國小鎮的街道上,張幼儀回憶從前,她沒辦法相信,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她是那樣年輕。

她的青春歲月,早早遺失在時間的洪流里。也許因為太短暫,也許那攜著愛情、夢想、希望的青春,從未在她生命中出現過。

人生最後的日子,張幼儀定居美國,回顧這一生時,她對侄孫女張邦梅說:「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我做人嚴肅,因為我是苦過來的。」

「在中國,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後,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後,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後,又得順著兒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錢。這是我要給你上的第一課,這樣你才能了解一切。」

張幼儀生於大戶人家,祖父是清朝知縣,父親是名震一方的醫生。張幼儀的哥哥們受的是新式教育,她本人小時候不願依照習俗纏腳,家人也沒有為難她。

不過,這並不代表張幼儀生在一個新式家庭中,即便在她12歲那年,家人送她進了新學堂念書,也不過是一種時髦行為,與這個家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相比,如薄紗衣裳與血肉之軀。

幾乎在張幼儀進入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同時,家裡就為她的婚事操心了。張幼儀的四哥張公權從日本留學回國後,應浙江都督朱瑞之邀,擔任秘書,經常視察各學校。在這一過程中,張公權發現了一個書法與文章都極其漂亮的學生,絕對是不可多得的才子。這位學生名叫徐志摩,是硤石地主、富商徐申如的獨生子,家裡開有電燈廠、蠶絲廠、布廠、徐裕豐醬園、裕通錢莊等。在打聽徐志摩的過程中,張公權還聽說了一條軼聞:從上海到杭州的鐵路,本來是從嘉興直接走到杭州,經過徐老先生的力爭,鐵路轉個彎,在硤石設了一站。

張公權當即覺得徐志摩應成為他的妹夫。他給遠在硤石的徐申如寫了一封信,表示了希望兩家聯姻的意思。很快他就收到徐申如的回信,看來對方也對張家二女兒的條件非常滿意,這樁婚事很快就定了下來。

這一年張幼儀只有13歲,她的未婚夫16歲。父母之命不可違,年輕的她和他,在這一點上都沒有異議。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離開學校,要嫁做人婦,成為硤石徐家的少奶奶。

出閣前夕,母親殷殷叮囑女兒,在婆家只能說「是」,不能說「不」。張幼儀從張家小姐變成徐家的媳婦,從此後,徐家才是她安身立命的地方。從一個家庭走進另一個家庭,自然會遇到種種困擾,母親教給女兒的經驗,就是盡好本分,莫問自己是否歡喜、樂意。

婚姻,既是兩個人的事情,也是兩個家庭之間的聯繫。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婚姻,從家庭背景來說,算得上門當戶對。在雙方家人看來,對他們倆也很滿意。

徐志摩是張幼儀的四哥選中的妹夫,除了他,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對這位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妹夫也欣賞至極。徐家的財富,徐公子本人的才智,都讓他們對妹妹的婚事非常滿意。

兩家聯姻後,不管張幼儀跟徐志摩的夫妻關係如何,她的哥哥們跟她的丈夫,倒是成了關係不錯的朋友。張君勱與梁啟超有師友之誼,經他介紹,徐志摩也認識了對他一生影響巨大的梁啟超,並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大禮,拜在梁啟超門下。

張幼儀則是最符合理想的大家庭的兒媳。早在張徐兩家最初的接觸中,公公就在回信中表示:「我徐申如有幸以張嘉璈(即張公權)之妹為媳。」能與書香世家的張家結親,張家兄弟又在政治領域頗有聲望,即便是徐申如這樣的浙江巨富,依然是求之不得的榮耀。

更讓徐家滿意的是,張幼儀受過新式教育,但她耳濡目染的卻是舊式教育。在娘家她聽從父、兄的安排,謹尊母親的教誨,嫁入夫家,丈夫就是她的天。她天性嚴肅,但知書識禮,又懂得人情世故,對丈夫態度溫柔,對公婆恭敬孝順。

徐家人對張幼儀的印象極好,「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秀外慧中,親故多樂於親近之……」

擺在這對夫妻面前唯一的問題是,徐志摩不喜歡張幼儀。

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的照片,徐志摩嘴角下撇,將照片扔到一邊,說:「鄉下土包子。」

訂婚時徐志摩年近16歲,結婚時也不過18歲,年輕的他心向遠方,向著一個遙遠未知的廣大世界,戀愛婚姻自由是個模糊的概念,直覺和理智卻都告訴他:必須遵從家長的意思。

接受家裡的安排與內心的抵觸並不矛盾,也許家裡安排誰做他的妻子,他都會排斥。結婚,是他為人子必須盡的一個義務;與一個陌生的女子行夫妻之事,傳宗接代,延續徐家香火,也是他為這個家庭應盡的義務。

1915年的徐志摩,與其說他結了婚成為某個女人的丈夫,不如說他作為徐家的獨子,完成了他必須做的一樁大事。

張幼儀知道丈夫不愛她嗎?當然。不過,愛情,本來就是她所受的教育中的空白部分。丈夫對她態度冷淡,不代表她嫁錯了人家。她只要盡到自己為人妻、為人媳的本分,在徐家就過得下去。

婚後,徐志摩繼續在上海浸信會學院念書,一年後又離滬北上,在北京大學讀書。

丈夫只在假期回硤石,他不在的日子裡,張幼儀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徐家日常事務繁多,唯一的兒子在外求學,作為他留守在家的妻子,張幼儀有必要替長輩分憂,幫忙看看賬目,處理一些簡單的事務。

婚後第二年,張幼儀懷孕了。1918年,兒子阿歡誕生後不久,徐志摩遠赴美國留學。

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時任浙江省交涉署署長,對妹夫徐志摩一向很關照,當他見到回家省親的妹妹時,他提議道:「你已經對徐家盡到了自己的責任,現在你應該跟丈夫在一起,甚至可以到西方去求學。」

張幼儀習慣了跟公婆在一起,如今又有了兒子,根本沒想過要跟那個假期歸來對她冷淡無理的人團聚。二哥的提議讓她很是驚訝,卻只是說:「徐家會讓我去美國嗎?」

張君勱說:「徐志摩會來信要你去的,他會希望你了解西方。」

二哥是徐志摩的好朋友,張幼儀見他說得這樣肯定,也不得不相信他的話。

她深感自己與丈夫之間的文化差距太大,便向公公提出繼續學習,請了家庭教師來家裡教她知識。不過,日子一天天過去,徐志摩並沒有寫信叫她出去,每封家書也只是在信的末尾問一下兒子和她,她排在末尾,寥寥一筆帶過。

得知徐志摩並未寫信提出讓張幼儀赴歐洲團聚,張君勱一遍遍地提醒妹夫,同時也給徐申如做了些工作。終於,1920年,徐志摩給父親寫信,提出讓張幼儀出國陪讀的請求。此時他已離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轉到英國康橋大學念書。

徐家並不願意讓兒媳離開,但從情理上來講,張幼儀與徐志摩分居多年,又生育了孩子,理應讓她出國,和丈夫在一起。

於是,這一年冬天,在二哥的極力促成之下,張幼儀遠赴歐洲與徐志摩團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生活妙想家 的精彩文章:

除了七夕這天與牛郎相會,餘下的364天,織女都是怎麼過的?
後悔時,做點什麼才能被原諒

TAG:三個生活妙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