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高增長市場頻發新品,聯想又簽VERITAS

向高增長市場頻發新品,聯想又簽VERITAS

一個企業數據備份TCO方面的負面因素,主要是備份軟體的節點問題。通常按月遞增的節點數量,讓按節點付費的用戶需要支付一筆不小的開銷。同時,一些負擔也還存在於隱形的細節中,例如每次新增節點,都需要企業投入人力來部署備份軟體,增加各項運維成本的同時,也為管理帶來很大壓力。

現如今,這些用戶的細節感受被聯想捕捉到了,並在其最新發布的DPA備份一體機上進行了優化:按備份容量計費。這成了聯想DPA備份一體機的一大特點。由於突破了原有節點式付費的限制,傳統成長型企業在備份上的壓力得到了釋放。

這款聯想DPA備份一體機新品在9月初正式發布。這次發布之所以引人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產品背後的合作——聯想與軟體廠商VERITAS正式簽約。

作為備份相關領域的TOP軟體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中,VERITAS積累了超過5萬家企業級客戶和超過220萬家中小企業客戶。全球500強企業中,有超過86%在使用VERITAS的產品。

VERITAS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它有能力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這些數據管理內容包括了數據備份、保護、可視化、容災、遷移以及雲端調度等。

國際大廠間的聯合需要定量的市場數據共識。聯想數據中心集團全球銷售&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Roderick Lappin引用的一份數據顯示,到2021年,相關數據市場規模將達近700億美元,全球和中國市場的年增速均超過10%.

共識催生了合作。不過,「把軟體『放在』硬體上,那只是一種比較初步的做法。」聯想數據中心集團中國區存儲產品營銷總監林佑聲說。聯想與VERITAS的合作,是要為用戶提供一整套融合的存儲解決方案。這也是聯想數據中心集團(以下簡稱聯想DCG)為用戶提供端到端企業級整體解決方案所提出的要求。

聯想數據中心集團中國區存儲產品營銷總監 林佑聲。

他強調說,聯想DCG的這些舉措,初衷只有一個,就是要讓用戶更簡化地部署,更便捷地管理IT。

從聯想DCG整體存儲產品策略來看,新發布的覆蓋存儲備份市場的DPA新品、聯想的超融合產品,和剛發布的ThinkSystem存儲新品等,共同構建起了聯想存儲解決方案產品體系——這一日臻完善的產品線為用戶的「雙態IT」環境,提供了豐富選擇。

「雙態IT」是聯想在2016年針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出的一套方法論。這一方法論聚焦於企業業務的穩、敏分析,幫助企業IT部門採用傳統的集中式和新興的互聯網分散式等信息技術架構,進一步確保企業IT部門實現穩、敏「雙態」業務的IT精確匹配。

用戶業務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快速變化,要求有一個彈性的支撐,以適應不同業務發展階段的IT形態需求。數字安全保護,或者說具體到備份解決方案中時,這種需求就具象為解決方案必須考慮處在動態變化中的具體應用環境,無論它是物理的、虛擬化的、超融合的,還是雲的;或者從業務形態上區分,無論它是穩態的,還是敏態的。

「跨環境非常重要。」林佑聲說,這和企業快速成長有關,也和技術進步有關。顯然,如果要為每種類型的系統都部署一套不同類型的備份系統,那麼對於用戶而言,數據安全的管理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一些初創企業確實敏感,因為成本。快速的業務成長拉動了IT架構的持續升級,數據備份系統的彈性以及與之相關的性價比,會更為直接地影響運營成本。從過往的業務經驗看,這甚至會成為公司健康成長的障礙。

可以想像,一位用戶為不同成長期或應用環境所需的數據安全買單,要花費怎樣的成本:為物理機買一套備份方案,為虛擬化買一套,再為超融合買一套……

考慮到多類型系統需求既存在於用戶的不同業務環境,又存在於用戶的不同歷史時期,可以橫跨「雙態IT」應用環境的靈活備份系統就變得十分必要了。

完善的產品方案支撐,是「雙態IT」方法論的基礎,也是聯想的優勢。

在今年夏天TechWorld商用分會上,聯想DCG發布了全新的ThinkSystem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其中包括了14款伺服器平台、7款存儲產品、5款網路產品。

事實上,基於「雙態IT」方法論,聯想圍繞IT生態鏈的建設早已駕輕就熟。在簽約VERITAS之前,聯想已與Juniper、Nutanix和DaoCloud等在各自領域內的TOP公司,建立了不同類型的合作關係。聯想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交付能力也因此幾乎覆蓋了從基礎到趨勢性的全部企業級應用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聯想選擇和VERITAS合作的一個原因在於其介面的開放性。這意味著,聯想將可以幫助用戶認證和對接包括ThinkCloud在內的雲平台。

- END -

本公眾號由商業夥伴副總編輯祁萌運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創事記 的精彩文章:

CIO本不必對數字化轉型心存恐懼

TAG:IT創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