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那麼貴,我還要不要勸你接受長程的諮詢啊?
王金現
一起吃個飯
有不少家長打電話,甚至托熟人問:孩子不逃課上網早戀抑鬱症強迫症,王老師您能不能到家裡跟孩子聊聊,或者約個飯局在吃飯時跟孩子聊聊?
回答是,不能。
一定要去諮詢室才行嗎?孩子不願意去怎麼辦,我擔心孩子會因此留下心理陰影,怎麼辦?周圍人知道我的孩子有心理問題會怎麼看?
那就等你們準備好的時候,再來諮詢室哈。
是的,心理諮詢是一件正規而嚴肅的事情。需要你認真做好各種思想準備後,再做決定。
那麼,你可能需要明白,心理諮詢和普通聊天是不同的。心理諮詢也不能像魔法一樣,瞬間解決你的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你必需嚴肅而鄭重地對待心理諮詢,慎重而認真地投入時間、精力、金錢,然後才可能收到一些效果,是的,你的投入是產生療效的重要前提。寄望諮詢師單方解決你的所有問題,這種期待本身就是問題。
對多數人來講,尋求心理幫助,也需要先培養自己的基本心理學素養才好。在精神分析產生之初,能夠接受分析的人,多是貴族。那麼,現代人在尋求心理幫助前,至少要人些貴族氣才好。
總之,心理諮詢不是隨便聊天;心理諮詢也不能隨便就解決了你的問題。
可以便宜嗎
在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中,常有人問我價格問題,還有人像在市場上買東西一樣討價還價。
經驗表明,在價格上向諮詢師討價還價的人,本身表達的就是不信任感和被剝奪感。這些人基本上不會真正投入到心理諮詢過程里來。
一種可能,是經濟上真的很困難。負擔不起諮詢費用。這很讓人遺憾,因為沒有經濟保障,就沒有辦法進行心理諮詢。
還有可能就是不相信精神產品的價值。也就是說,對心理諮詢本身,就不相信它有什麼價值。那麼,抱著這樣的內在意識信念,諮詢師是很難有什麼神通,去解決問題的。
至於不信任和被剝奪感,那可能正是來訪者產生現實困難的內在原因。是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的一個方面。只不過,在還沒有進入到心理諮詢之前,就已經充分表達了出來。
說這些,其實是想說,在接受心理諮詢之前,很多人想要改變(因為內心的痛苦或現實的困難),但內心卻無意地阻止自己接受改變。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你想好了再說。
一旦你下定決心,付費約定諮詢時間後,心理諮詢(治療),才算是真正開始了。
那麼,接下來,我要談談是要做多久的諮詢才好。
要多少次諮詢
可以說,如果你沒有什麼猶豫就尋求了心理幫助,那多數是不需要很多諮詢的諮詢的。因為你一遇到問題或者困惑,就尋求幫助,一般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而現實中,很多人是經驗反覆考量才決定諮詢的。而且在諮詢過程中還出現反覆。這種情況下,我必需勸你接受長程的心理諮詢。
所以,當有人問我,需要幾次可以解決問題?
我回答,或者一兩次,或者三五次,或或二三十次、五十次,甚至更久。
因為,世界上只有相似的問題,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而且,即便是同一類問題,不同的人就需要不同的方式策略及解決方案。況且,要發生作用,真的是要因人而異啊。有人的一句就就明白了,有的人則可能需要漫長的等待,因為他即便聽明白了,也未必就相信啊。
那麼,建立信任關係,就很重要。就需要漫長的過程。而許多人的問題,恰恰是因為沒有信任能力造成的。
關係是基礎。還需要體驗式的領悟。簡單地說,需要把概念性的內容和情緒性的內容結合在一起,讓理解產生即時性的情緒體驗,而不只是理性的知道。
有了領悟之後,能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意願呢?能不能在關係中體驗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正常感覺呢?內心有沒有力量感,或者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
與此同時,對他人的心理狀態,又是如何地理解呢?等等等等。
那麼,不管諮詢師隸屬於哪個心理流派,對來訪者的你來說,產生類似以上方面諸多的心理變化,是必不可缺少的心理歷程。如此,時間短了,怎麼可能呢?
所以,你如果要深度地解決自己的問題,那就要做長期的思想準備。這樣,改變才在無意間發生。
換句話講,就像刨樹坑。坑太小,就刨不出樹來。
那麼,如果你一定要求助心理諮詢,勸你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諮詢師,踏踏實實地進行諮詢。
王金現,資深執業心理諮詢師。有溫度有深度地陪伴你探索生命。擅長:婚戀情感、家庭關係、親子、個人成長、青少年問題等領域。


※心態好的孩子,哪怕成績不好也是人生贏家
※父母回應孩子要求的方式,怎麼變成子女一生的痛?
※自卑者,請透過心理諮詢師的眼睛,看到你內心隱藏著的力量
※受到失眠困擾,服藥,或認知、催眠治療?我想讓你這樣做
※安全依戀那麼重要,長輩照看小嬰孩,需要注意些什麼嗎?
TAG:心理靈活度 |